黄德斌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浅谈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属性定位与多因素困惑
黄德斌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通过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内涵、属性、定位及理论前提的深入解读,分析了当前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存在的多因素困惑,并从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属性、定位及理论前提等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些困惑的方法与措施,以期成为统战理论的参考,为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深层次发展,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困惑;解决策略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最基本的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延伸与拓展[1]。近年来,我国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得到了全面发展,但也面临着如何持续稳定而深入地开展下去、如何充分适应新的挑战、如何让其上一个新台阶,如何形成长效自发的组织性机制等多因素困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属性定位,针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中目前存在的多因素困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议及解决策略,以期成为统战理论的参考,为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深层次发展,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一)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内涵
社会服务活动是以提供劳务形式来满足某种社会需求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社会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生活福利性服务。随着党派组织的建设发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内涵发生了外延性变化,从直接地专业服务,延伸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活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活动、心理咨询服务、就业安置服务、弱势群体救助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环保宣传服务、爱心帮扶服务等,瞄准的是社会难点、热点、焦点,体现的是与时俱进和紧跟时代步伐[2]。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面临着一个多元化、开放化、一体化的环境,无论在其内涵和外延上,都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
(二)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属性
1.政治属性与政党属性。一方面,就民主党派的社会职能来说,其社会服务活动具备政治属性和政党属性。这两种属性系民主党派在长期发展中,在充分利用其自身专业优势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而逐渐体现出来的两种属性,系民主党派的另一种政治活动形式。民主党派的政治职能的重点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这种政治职能离不开社会环境,因此,民主党派的政治职能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体现一定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因为社会服务活动既是民主党派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又是民主党派提高成员组织程度、增强凝聚力及展示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还是民主党派开展社会交往和学术交流的良好机会,也是民主党派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民主党的社会服务活动与其他社会服务活动相比,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政党性。首先,民主党的社会服务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服务民生,这种服务民生本身就是政治功效的具体体现。其次,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与民主党派成员的自身工作及以盈利为目的企业经营不同。民主党派是社会服务活动的实施主体,是以关注公平、关注民生、关注稳定等为重点内容,是以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具有主动性、服务性、公益性和奉献性。而民主党派成员的自身工作及以盈利为目的企业经营具有被动性、目的性、成果性和利益性。最后,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与政治环境无关的公益事业及社会慈善事业也有不同。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实施主体具有政治性和政党性,决定了随政治环境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其社会服务活动的内容、方法及途径也不断随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社会公益属性和中立属性。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具有社会公益的基本属性,它以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公民提供相同标准的公益服务为目标,以非营利性运作为手段,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为原则,具有中立性,虽然公益性明显,但不具有公平性。因为涉及弱势群体的帮扶、公平正义的声张、公共环境的保护、公共卫生的维护、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不良现象的纠正等,不能完全兼顾到每一个人、每一事项或者具体某一具体对象。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最大化,而非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平衡调节的公平化。此外,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关注的是社会难点、热点、焦点或现象,其服务对象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中必须突出中立性或公正性。
(三)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理论前提
1.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必须遵循多党合作理论。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和社会联系的平台不断延展,民主党派应积极承担起历史责任,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振兴、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3]。因此,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必须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本质,体现民主与集中的高度统一,具有与西方民主不能比拟的广泛性、包容性、真实性。
2.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必须遵循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本身决定了公共行政的最终取向和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根据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应该是以政府为核心,公共部门的各种社会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的方法来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以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利益[4]。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内涵决定了其具有政治性、经济性、公共性,具有对社会难点、热点、焦点关注的公共管理属性。因此,从产生意义上讲,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属于一种公共管理活动,这种活动既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履行一种公共组织(非政府组织)职能的过程,也是公共组织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服务活动。
(四)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定位
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是履行其参政议政职能的实践过程,民主党派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定位,可以多重身份参与活动。其主要方式包括:
1.充当参政议政的主导者。这是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方式的重点定位,是由其历史使命和政治地位决定的。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应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创新思路、贴近民众、走进社会,以实现中国梦为最终目标,以关注民生为切入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参政议政提供第一手社情民意信息,形成有真知灼见的参政议政成果。
2.充当社会矛盾的化解者。这是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中为实现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另一定位。通过民主党派的心理咨询服务、就业安置服务、弱势群体救助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环保宣传服务、爱心帮扶服务等,有利于协助执政党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减少阻力、形成合力,集中精力进行国家经济建设,是参政党贴近百姓的惠民工程。
3.充当知识技术的传播者。民主党派大多是高智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突出的智力优势和丰富的智力资源,是社会的智力财富和技术财富。若其社会服务活动的重心放在智力资源转换及投资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不可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必须以中国梦为目标,充当知识财富和技术财富的传播者,创造性地为社会提供可持续性发展动力,形成规范可行的快速长效的智力动态服务机制。
4.充当国家政策的宣讲者。民主党派具有智力密集、位置超脱之优势,其主体大多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以及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力的方方面面专家的社会荟萃,具有很强专业技术水平,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具有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透彻,看问题准确,其语言、行为等对社会影响力度大。一方面,民主党派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有效地、形成规模地对执政党的决策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不处于执政地位,更有利于客观中立地观察分析国家政策和宣讲国家政策,更有利于民众接受。此外,民主党派还可利用各自的组织、教育、培训和宣传手段,传输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引导不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信任度和政治认同。
(一)有限资金支撑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全面展开的困惑
民主党派的许多具体社会服务活动都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包括调研费用、活动经费、扶助经费等。据调查,在现实中,许多民主党派党组织都存在资金、人才等资源短缺,部分党派基层组织只能自己掏腰包自发行动,有的甚至靠党派成员的捐助和集资来维系社会服务活动经费的差额支出,大额资金还得寻找党派成员所在的企业买单[5]。长此以往会影响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也可能导致有良好社会效益的社会服务活动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得服务对象失去信任感。
(二)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主观上理想崇高而客观上力不从心的困惑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统战部门非常重视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而且中共中央还专门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拓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中共党委和政府及有关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密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6]。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给与了积极支持,但由于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涉及政府决策与各阶层利益分配、利害冲突、矛盾焦点及社会背景的时候,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地位决定了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中力不从心,对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造成一定困惑。
(三)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有效适应服务对象需求的困惑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各地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服务活动对象需求的不断变化,社会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社会服务活动需求的不断翻新,使民主党派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服务形式上也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得民主党派人士自身没有机会及时调整服务思路、整合组织结构、刷新知识内容,加上自身素质原因,从而无法适应服务对象的需求。因此,民主党派人士若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特点和需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能将分散服务与集中服务相结合、流动服务与定点服务相结合、短期服务与长期服务相结合,自然就会难以解决社会服务活动中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问题。
(四)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充分取得服务对象信任的困惑
党派成员尽管积极参与了社会服务活动,在就业安置、弱势群体救助、法律援助、爱心帮扶、环保等多种社会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方面做出了许多具体工作,但由于资金、物资和时间等方面的不对接,使得这些活动一般难以达到项目所期望的理想状态。如捐助物品数量质量及实用性的局限性、太爱面子和注重形式的扶困帮贫活动、自身专业知识原因导致传授知识的模糊以及社会服务活动给地方政府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等,都会引起接受服务的对象和地方政府的误解,有的甚至产生不满,使得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难以取得服务对象的充分信任,最终导致失去地方政府支持。此外,在活动的安排上,由于多数民主党派人员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重要技术力量,其自身工作时间往往与社会服务活动时间相冲突,使得这些活动时间反复拖延,有时甚至取消,久而久之服务对象就会失去耐心而产生不信任。
(五)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与其本职工作时间和空间冲突的困惑
民主党派成员大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重要技术力量,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般没有相应顶班人员,本职工作非常繁忙,有时还得加班加点地工作,而且民主党派人员多为中青年,家务也繁多,经济负担又沉重。因此,民主党派人员时间紧张、精力有限、负担沉重,若将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掺杂进来,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聚为一体,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民主党派成员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就有着与其自身本职工作难以避免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冲突。据调查,很多民主党派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都放在周末或者假期进行,这大大削弱了党派成员对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的热情,这是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急需合理安排和妥善解决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明确属性,准确定位,牢固把控社会服务活动的基本方向,充分认识社会服务活动的最高目标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7]。要解决上述社会服务活动中的相关困惑,民主党派在组织社会服务活动过程中,首先必须牢固把控社会服务活动的基本方向,彻底认识社会服务活动的最高目标,将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民主党派成员才能从政治高度和党性角度提高认识,着眼于政治经济环境,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展开社会服务活动,其工作也才能实实在在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才能博得广大民众的充分支持和坚决拥护,才能不辱参政党的使命和政治任务,才能提高党派的形象、增强社会凝聚力;只有这样,民主党派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全心投入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无私奉献地参与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化解矛盾、为民分忧解难中去,才能当好党委政府积极建言献策的好参谋;只有这样,民主党派人员才能实实在在地履行社会服务活动职能,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社会需求的阶段性来摆正位置、创新思路,以适应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新机制。
(二)内外结合,广集资金,努力搭建社会服务活动的保障平台,不断拓展社会服务活动的理想模式
一方面,民主党派向政府提出可操作性建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视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为政治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从政治角度、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纳入政府行为规划之一,将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并提供专项活动经费,充分保障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政策支持,逐步形成常规机制;另一方面,民主党派可以充分利用成员所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重要技术力量的特有优势及社会影响力,在充分给予民主党派“空间”保障的基础上,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统战部门之间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相互协调,减轻工作负担,划定一定时间范围作为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时间,为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提供可操作性的“时间”保障;同时,在现有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给与充分的“财力”保障的基础上,民主党派主动出击,广泛集聚财力,搭建社会服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平台。这样既有“空间”保障,又有“时间”保障,既有“财力”支撑,又有“精力”支撑。此外,民主党派可以拓展集约型服务模式(就是将有限资金集中,将服务内容集中,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整合型服务模式(就是多项类似或者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整合,多场事情集中办理)、共用型服务模式(就是与各个党派相互交流,将具有共用性服务统一安排、统一布局)、互换型服务模式(就是与兄弟党派合作,将重复性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对接互换)。这样通过内外整合,能有效集约有限资金,用小投入办大事,用有限资金搭建社会服务活动的宽敞保障平台,让民主党派机关逐渐形成良好的保障体系,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其社会服务活动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三)提高素质,更新思路,彻底发挥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大胆跃过社会服务活动的认识误区
民主党派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智力素质较高,但其政治素质和社会参与素质有待提高。调查显示,省以上各民主党派机构设立了专门的社会服务活动部门,基层组织目前还没有确立,其社会服务活动由辖区主委会、支部会直接传达布置,这样不利于基层组织政治素质和社会参与素质的提高。因为,党派基层组织是各种工作的基础,社会服务活动又是基层组织的一件重要工作,讲的是无私奉献,倘若缺乏专门管理协调的领导部门,其积极性难以提高,其责任心难以把握。因此,当下健全基层组织社会服务活动专门部门,并对其政治素质和社会参与素质进行专业培训,已经成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亟待改革的重点。此外,传统观念把提案(议案)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提案数量和质量作为各民主党派追求的目标,而社会服务活动很难深层发展。民主党派要尽快更新思路,在手段、制度上不断创新,大胆跃过“重提案,轻服务”的认识误区,将社会服务活动定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在服务内容上、服务方法上和服务形式上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服务思路,以社会服务活动为参政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党派成员的人才智力优势和技术特长,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帮扶,体现成员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彰显党派的良好社会形象。
(四)突出重点,完善激励,精心打造民主党派的服务品牌,纵深挖掘社会服务活动的极限实效
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这样可以起到星火燎原之功效、雪中送炭之效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因此,民主党派要根据五位一体,为建设文明中国、美丽中国而实现中国梦,突出重点服务对象、重点服务内容、重点服务模式,以整体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行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为服务重心,整合党派社会服务活动队伍,集聚社会服务活动力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此外,不断完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量化社会服务活动绩效,增强实效,增强党派成员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及时发现人才、善于培养人才以及尽心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个强大、稳定、敬业、优质的社会服务活动队伍,根据党派自身特点与优势,精心打造社会服务活动的特色品牌,以期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总之,由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加上新时期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活动职能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尽管目前全国各地民主党派都做了许多社会服务活动,但从整体上看,组织程度还很欠缺。今后如何充分利用民主党派的人才优势,突出其专业性特点,集中力量展开社会服务活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提高其社会服务活动的整体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效果,这就需要民主党派主动出击,紧紧围绕社会服务活动的属性定位,充分认识、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从政治学、组织学、行为学、管理学的角度,深入调研,不断探寻解决的新方法与新措施,揭示社会服务活动与民主党派政治参与、自身建设的关系及其规律,根据民主党派的人才优势特色,寻找其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对症下药,提出解决办法。
[1] 马洪香.民主党派社会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4.
[2] 余爱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学位论文,2012.
[3] 赵洪鹏.我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3.
[4] 钱宇波.民主党派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3.
[5] 周岚.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学位论文,2013.
[6] 郑玉涛.民主党派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优势与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1(4).
[7] 杨素群.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54(5).
责任编辑:谭大友
2015-01-02
黄德斌(1966- ),男,土家族,湖北建始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D665
A
1004-941(2015)02-01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