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任弼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贡献

2015-03-26 22:35秦位强
关键词:任弼时中国化抗战

秦位强

(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论抗战时期任弼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贡献

秦位强

(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维护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他科学解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号召全党“特别要去学习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他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经济、政治、军事、党建等方面的思想作了丰富的阐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普及作用。

任弼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全民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任弼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是任弼时诞辰111周年,我们通过回顾和总结任弼时的这一贡献,来纪念任弼时同志光辉的一生。

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维护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随后毛泽东又在三次反“围剿”斗争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但“左”倾教条主义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将革命引向了失败的深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以后,中央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大转移。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的军事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实际确立了他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37年8月,洛川会议确立了八路军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主席,成为党的最高军事领导人。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国,他以共产国际“钦差大臣”自居,对党在洛川会议以来的正确政策横加指责,不尊重、不服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曾一度造成党内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派任弼时去苏联莫斯科向共产国际交涉“军事、政治、经济、技术、人才”等问题,报告中国抗战和国共合作等情况。4月14日,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提交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的书面报告大纲,又在5月17日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会议上作了口头说明与补充。任弼时的报告大纲和说明阐明了以下观点:

第一,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任弼时指出,中国在军事上遭受了部分的严重的失败,人民遭受了重大的牺牲,但中国的抗战只是暂时的部分的失败与挫折,而不是最后决定胜负的失败;持久抗战以求得最后胜利,是中国抗战的总方针;蒋介石已表示要坚决抗战,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大部分党员表示不愿投降而要求抵抗到底;要从各方面推动和帮助国民党、政府迅速组织新的军队,建立必需的军事工业;要防止政府对抗战方针的动摇,反对一切投降理论和失败主义的思想。

第二,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任弼时指出,中国党所号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我国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和影响迅速提高;国共合作中的障碍和困难,一方面表现为国民党的自大主义,不愿以平等地位同共产党合作,另一方面表现为惧怕共产党力量壮大,危及其统治地位。如果国共两党以及其他党派合作,则中国的抗日,就能胜利,国共两党如果分裂,则中国的抗日必定要失败,因此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党的最基本的任务。

第三,关于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作用。任弼时指出,八路军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的作战方针,取得了平型关战斗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的第一次胜利;八路军积极组织武装群众的工作,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和游击队,建立敌后根据地;八路军保持着优良的政治工作传统,在抗战中特别注意做瓦解敌军的工作,与地方人民间建立了亲密合作的关系;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仍然保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第四,关于群众运动和党的状况。任弼时指出,工人、农民、学生是抗战群众运动中最积极的力量,我们党号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党的地位已大大提高;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的组织和工作才开始恢复,党在边区的工作方针使边区成为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域和中国最民主进步的区域;党在中国抗日战争过程中将取得更加重大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必须健全和发展党的组织,巩固党在抗战中的领导。

任弼时的报告大纲和说明对于共产国际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现状和主张,起到了关键作用。1938年6月1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共代表团声明的决议》和《就中共中央的报告通过的决议》,指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听取了中国共产党的声明后,表示完全同意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并表示共产国际支持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解放斗争。”[1]94“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在听取了关于中共活动的报告后认为,中共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1]9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伟大斗争中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但是,共产国际执委会相信,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1]101决议充分显示出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正确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信任态度。7月初,季米特洛夫同任弼时、王稼祥谈话时明确指出:“应该告诉大家,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其他人如王明,不要再去竞争当领导人了。”[2]190可以这样说,没有任弼时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凝聚成的极具说服力的报告和说明,就没有共产国际如此高度的好评,就没有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认识的根本转变,也不会有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最终认同。这年8月,王稼祥从苏联回到延安,传达了共产国际的决议精神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团结和统一得到了维护。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是这个成果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巩固,是这个成果走向成熟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前提。

二、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全党“特别要去学习中国化的马列主义”

1940年3月,任弼时结束在共产国际的工作,从苏联回到延安,先是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后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协助毛泽东开展整风运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受中共中央委托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任弼时对如何指导全党同志学习、领会马列主义做了深入思考。他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当作僵死的教条,“真正使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真正使马列主义具体化、中国化,并有新的发展。”[3]304这里的“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基本的含义,使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发展”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造出的一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任弼时要求全党要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他指出:“一切实际工作中都有马列主义,一切党的正确决定都有马列主义理论。因此,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便不只是去学习马克思列宁的原著,特别要去学习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及党的决定,并要在领导群众实践中发展马列主义。”[3]304

对于如何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任弼时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一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当中包含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即后来邓小平所说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任弼时指出,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创造了一套政策,包括建政、建军、建党的各种政策。这是一套正确的办法。毛主席这一套政策的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实际情形规定我们的政策。”[3]354二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当中包含的群众观念。任弼时指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强烈的群众观念,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3]305他号召所有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4]45任弼时强调学习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观念,抓住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所在。因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本身就是在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无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只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积极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推进毛泽东思想的普及和运用

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对毛泽东经济、政治、军事、党建等方面的思想作了丰富的阐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普及作用。

(一)宣传贯彻毛泽东经济思想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题为《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任弼时在这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几个问题的意见》的长篇讲演。1944年4月,他又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发表《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的讲演。两次讲演对毛泽东所作报告的思想观点作了全面的阐释。

第一,要充分认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毛泽东在他的报告中批评“有许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财政,不懂得这个经济的重要性”,须知决定财政的是经济,“未有经济无基础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以使财政充裕的。”[5]891根据毛泽东的这一观点,任弼时要求边区各级党委要全面认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只有抓紧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才能使人民丰衣足食,更加富裕起来;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几万脱离生产人员的生活问题;才能给我们以物质的保障来完成教育与培养大批干部的重大任务,以准备迎接行将到来的胜利开展的局面。”[3]279

第二,明确提出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毛泽东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5]891根据这个总方针,任弼时提出了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三条基本方针,这就是: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达到完全自给的方针;公私兼顾,互助合作,一致对外的方针;厉行节约,建立家务,备战备荒的方针。

第三,强调要把毛泽东关于发展经济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任弼时强调,经济建设是当前边区工作任务的中心环节,要认真贯彻毛泽东提出的总方针,要深入领会毛泽东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要求。一是要贯彻毛泽东同志“组织起来”的号召。争取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劳动力组织到各种合作组织中去。二是要全面理解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公私兼顾”。公私兼顾适用于一切公私关系。例如在金融贸易上,在公营经济的分散经营与分配上,也要采取公私兼顾、互助合作的方针。三是要领会毛泽东同志“破坏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队、旧政府”的思想。他说,毛主席的指示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即革命是为着建设,而建设的根本就是发展经济。如果我们共产党人只懂得用战争和暴力推翻旧的制度和统治,而不善于建设新的、丰衣足食的、幸福快乐的社会,那我们也不会取得胜利的,而且也一定要失败的。毛泽东高度认同和赞赏任弼时的讲演,作出了“印五千本,发到五千个干部阅读”,“送少数本到敌后根据地去”,并要求“另在中央党校第一部讲一次”[6]460的批示。

(二)宣传贯彻毛泽东政治思想

第一,宣传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1935年12月,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1937年5月,毛泽东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发表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结论性讲话,全面阐述了我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指出:“我们的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资产阶级抗日派和我们建立同盟,也还待我们的进一步工作。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还须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7]279任弼时在1938年5月向共产国际提交的报告及1941年发表的《皖南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形势》等文中对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作了深刻的阐释。他说,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最基本的、最中心的任务。“团结中国一切力量,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他还特别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只是与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建立起更密切的关系,还要巩固统一战线的下层基础,要将“广大的无组织群众组织到统一战线的各种群众组织中去”[3]187。

第二,宣传和指导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1940年3月,毛泽东起草《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如何实行“三三制”原则做了明确规定。在建立政权的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对实行“三三制”缺乏正确的估计和认识。有的人认为“边区的政治还不能算是民主政治”。任弼时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边区人民已经享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一直到组织人民武装的自由。像这样的政治,可以肯定地说,已经是人民自己作主的民主政治。”[3]263有的人认为民主政治就是“选举第一”,“边区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选举”。对此,任弼时明确提出:“今天边区的中心任务,不是选举,而是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3]265他说,党和政府要善于组织各项经济工作,各级政府和参议会要坚持讨论经济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订出具体的计划,认真执行,并按期检查,和全边区的老百姓一起来办好这许多事情,这就是边区民主政治的实质。任弼时也批评了一些机关和干部不认真实行“三三制”政策,不愿与党外人士合作的错误倾向,指出“‘三三制’并不是宣传口号,而是与党外人士认真合作。要使我们的同志知道,中国的事情不同党外人士合作是办不好的,这种合作好处对于我们党是有好处的。”[3]248如果我们做事不符合政纲,党外人士就会提意见,这可以促使我们更加认真地研究党的政策,更加灵活地运用党的政策,更加细致地办事。

(三)宣传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宣传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把发展游击战争作为党的军事策略即战略方针,称“游击战争对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有很大的战略上的作用”[8]414。1937年8月,毛泽东、张闻天在给周恩来、博古、林伯渠的电文中再次强调,红军作战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9]20。1938年1月,任弼时撰写《山西抗战的回忆》一文,总结了八路军入晋抗战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的基本情况。他说,我们与日本军队作战,是弱国劣势兵器的军队与优势兵器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军队作战,单纯采取正面防堵、依靠坚固阵地与敌对战是不适宜的,那样我们的消耗将比敌人还要大。我们应当采用新的战法,“这就是利用山西有利的地形和群众条件,发挥我军历史上养成的特长——机动、果敢、迅速、秘密的运动战和游击战,同时组织和武装广大的民众开展广泛的民众游击战。”[3]138任弼时指出,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就是在这一作战方针下取得的胜利,在敌人深远后方发展人民的游击战争“能够收复国土,成为持久抗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力量”[3]148。

第二,宣传党的持久战方针,为毛泽东持久战军事思想的形成作出贡献。1937年8月,我们党在洛川会议作出“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10]325的判断。任弼时在《怎样渡过抗战的困难时期》及向共产国际提交的报告和说明中集中论述了我们党的持久战方针。他指出,持久抗战以求得最后胜利,是中国抗战的总方针,“目前摆在中国党面前的最基本的任务,是防止和克服中国政府对抗战方针的动摇,以一切努力,争取中国能持久抗战,以求得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3]175“我们的抗战愈持久,力量就愈加壮大;而敌人的侵略战争愈延长,则其不能解决的困难将愈增加,恰成相反的发展。故我利于持久以取胜;敌须速决,持久必遭失败。”[3]160任弼时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战进程是“由不利局势转入有利局势,由被动防御转入主动的战略上反攻的新过程”[3]161,在这个转变之间,则是战争的“对峙局势”,“这样的对峙局势,将使中国争取充分时间,在更有利的国内与国际条件之下,来培养壮大自己的各种力量,使国防军队更臻于巩固与坚强。”[3]162就是说,任弼时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依次经历被动防御、对峙局势、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任弼时集中论述我们党的持久战方针之后,1938年5月至6月,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这是一部系统论述我们党的持久战军事战略思想的光辉著作,文中吸收了包括任弼时在内的党的其他领导人关于持久战方针的深刻思考。

第三,宣传毛泽东军队政治工作思想。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同时建立军队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和民主管理。1937年10月,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专门谈了八路军的政治工作问题。他说,八路军在战略战术上采取的是其他中国军队所没有的战法,即“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11]379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有三项基本原则,即官兵一致的原则、军民一致的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1938年5月,任弼时在向共产国际提交的报告和说明中介绍了八路军政治工作原则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八路军政治工作在抗日斗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内容有:八路军在红军时代就有优良的政治工作传统,这一传统依然保持着;八路军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建立了友爱的同志的关系,部队内部有着团结活泼的精神;八路军与地方人民建立了亲密合作的关系,军队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群众的欢迎,群众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八路军对俘虏的日本兵给予很好的优待和教育,他们有的现在帮助我们写日文传单小册子,有的甚至要求留在八路军工作;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引起了其他友军的很大注意与兴趣,就连国民党军队也提出恢复北伐军时代军队政治工作的要求,阎锡山新组织的军队仿照八路军成立了政治部并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

(四)宣传毛泽东党建思想

任弼时在1938年5月向共产国际提交的报告和说明中对抗战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初步意见:健全和发展党组织,巩固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的教育,提高党员的理论政策水平,确保党在思想上的一致性;培养大批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干部,学习和改善统一战线中群众工作的方式。全民族抗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到1941年,全国党员人数从由长征结束时的4万人激增至80万人,这些新党员大多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为此,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开展一场在全党范围内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即整风运动。身为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调查研究局副局长的任弼时,协助毛泽东为整风运动做准备。收入《任弼时选集》的《关于增强党性的报告大纲》、《反对宗派主义》、《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共产党员应当善于向群众学习》等篇目,都是这一时期任弼时发表的文章和讲话,它们体现了任弼时对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深刻领会和贯彻的情况。在《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一文,任弼时强调要通过以下途径增强党性的锻炼:无产阶级的利益是党的最高利益,要教育、培养、锻炼党员的阶级觉悟、阶级意识,要和旧的非无产阶级意识作斗争;要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以马列主义的原则、立场观察和处理问题,以马列主义原则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要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基本组织原则;要与广大群众建立真正的密切的联系,使我们的党成为广大群众信赖的党。任弼时在作关于增强党性的报告中的《反对宗派主义》部分提出,宗派主义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宗派主义对党外表现为排外性,形成关门主义,使党与基本群众即工人农民不接近,与同情我们的人更不接近;宗派主义在党内表现为排内性,具体表现为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独立主义、分散主义等,其基本出发点还是个人主义,个人的自私自利,把部分利益同党的整体利益对立起来;反对宗派主义,必须加强党内教育,除了思想理论教育外,主要是加强党的组织原则方面的教育,把个人与党、下级与上级、局部与全体的关系摆正,便可以保证党的政策的贯彻实现。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任弼时还提出要通过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他指出“要扩大党内的民主,要扩大人民的民主,并运用这种平等的民主精神,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来进行反对自由主义、官僚主义、军阀主义倾向以及贪污腐化的斗争。”[3]295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1937-1943.5)[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2] 徐则浩.王稼祥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 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任弼时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3.

[7]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9]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0]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谭大友

2014-12-25

2012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JA710055)。

秦位强(1964- ),土家族,湖南桑植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84

A

1004-941(2015)02-0138-05

猜你喜欢
任弼时中国化抗战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