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艺
(湖北民族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电视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策略
——以恩施电视台《新闻六口茶》为例
郑 艺
(湖北民族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也是地方语言文化传承的结果。方言传播是当下地方电视媒体本土化策略中引人注目的话语选择。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策略决定了地方电视媒体的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与现实传播效果。
语言本土化;主持人;方言节目
在语言学范畴里,方言(dialect)一般被认为是语言的内部变体,语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体现出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可以说,方言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在空间维度上的反映。而在文化学的视野中,方言则被看作是一种在地域文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标志作用的地方性文化事象。方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正如美国语言学家本杰明·李·沃尔夫指出的,“文化只能存在于语言中,任何文化的特性只能在自己的语言中展示出来,要认识一种文化,只能从语言特性出发。”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方言是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一个地方的民间思想和文化传统最朴素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来说,方言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与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相比,方言在准确传达地方民俗基因,塑造地方文化特色方面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正因为如此,近十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电视媒体不断深挖方言的文化传播潜力,策划和推出了一批方言电视节目,发掘和包装了一批方言节目主持人,形成了一股“方言热”现象。
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浪潮从经济领域席卷到文化层面,文化一元化的趋向越来越引起文化学者的关注和批判。本土化成为对抗全球化的重要理论武器。对文化生态而言,充分体现独特地域特征和多元文化格局的状态才是符合人类文化价值取向的理性选择。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是意味着文化之间的对立,相反,本土化对于文化的多元共存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语言本土化。本土化是语言符号获得地方人群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基本途径。方言作为一种体现本土文化基因的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归属感,与共同语相比,更容易使本土人群产生文化认同,从而拥有一批稳定的使用群体和欣赏群体。必须注意,我们普及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方言。这就正如我们强调方言的文化价值也并不是为了挑战普通话的法定语言地位。尊重方言,是为了发挥方言生动、鲜明、灵活的语言表现力,更好地挖掘地方文化、乡土文化的魅力,使之更好地被大众文化所理解和接受。普通话不是对方言的颠覆,方言也不是对普通话的冲击,在和谐共存的状态下,既强调语言的规范统一,又尊重各种语言的文化地位,普通话与方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共生共长,相互弥补并丰富对方。这已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
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方言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地理背景。各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由于存在着相对独立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在语言上也就产生了相对的独立性,并以此形成了各自的方言圈。方言是千百年语言文化传承的结果,往往负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地方历史文化财富,这些财富只有借助方言才能得以保留。因此,方言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语言是一种文化、风俗和习惯,语言的运用是一定的文化、风俗和习惯的行为表现。”如果说普通话代表的是普适性的公共文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流行度的话,那么,方言则恰恰相反,它代表的是一种特定的地域文化,具有极强的地方色彩。
随着广播电视媒介的兴起,人类的语言传播活动开始从单一的人际传播状态扩展到大众传播领域。广播电视使得人类语言从古典传播时期跃升到现代传播时期,也使得语言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媒介生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纵观当下的电视传播实践,伴随着传媒生态的急剧变化,地方电视媒体既要面对央视和省级卫视不断扩张形成的压力,同时,又需要对抗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的强势崛起带来的挑战。在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的现实情境中,本土化成了许多地方电视台进行“边缘突破”的基本思路。在本土化的总体策略中,方言电视传播,构成了地方电视媒体在特定地域受众中发挥深层影响力的重要节目样态。
恩施电视台地处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我国方言区的版图上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次方言区。恩施方言兼具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特点,也受到少许湖湘语言的影响,但从总体上与四川(重庆)话更为接近,这与恩施的民族发源和地理位置直接相关。在这样的语言背景下,恩施电视台为了凸显民族特色,传播地方文化,2013年3月22日,创办了一档完全采用恩施本土方言进行播报的方言新闻栏目《新闻六口茶》。开播以来,节目受到恩施本土电视观众的追捧,创造了可喜的收视率,成为武陵山区具有独特影响力的电视栏目。
《新闻六口茶》所代表的方言节目是在大众传媒越来越呈现出分众化发展的趋向下,地方电视媒体凸显本土化,避免同质化的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选择。语言要体现本土化,才能获得当地受众的认同。对于成长和存在于某种特定的文化土壤和语言环境中的地方电视媒体而言,在“窄播化”、“分众化”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方言电视栏目,可以有效打破普通话节目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本土受众提供了一个与生活现实语言应用完全一致的熟悉的交流语境,这既是对原有主流节目形态的补充,也构成地方电视媒体节目框架中的重要部分,对整个地方电视节目生态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方言电视节目既凸显了方言电视节目的地方文化特色,也填补了主流电视节目语言传播的一元化缺憾,从而使得地方电视媒体有效规避了节目同质化的怪圈。
从文化的层面来看,电视方言节目则代表了“一种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颠覆与反抗。以方言播报来替代普通话播报,本身就是对本地域文化这样一种弱势文化的扶持,是对诸如普通话之类的强势文化的抵御与反抗。”*刘佳,方言播报,还能走多远——方言新闻节目的现实基础与发展空间,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1期。方言电视节目以方言为依托,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这为地方电视媒体发挥地方优势,实施“本土化”策略,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平台。实践证明,地域文化特色挖掘越深,地方电视媒体的本土影响力往往越大。正因为如此,方言电视节目被不少地方电视媒体发掘运用,满足了不少市民百姓的本土文化需求。
主持人(Host/Hostess)作为一个节目的灵魂人物,在电视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有论者把电视就定位为“主持人媒体”,可见,对电视传播来说,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节目,需要通过主持人对观众的吸引力、亲和力来实现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在主持人构建其吸引力和亲和力的过程中,语言符号是他必须凭借的基本信息传播工具。
一个成熟的节目主持人需要全方位的传播素养,但显而易见,语言是其中首要的环节。在方言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与受众进行语言交流的桥梁,他的语言风格决定着方言节目的走向与发展,是衡量节目能否持久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电视节目的灵魂,主持人是节目传播力与影响力不断扩张的重要推手。而方言节目主持人处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纯熟地道的方言可以在基于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介而展开的“拟人际交流”中,迅速弥合媒介与观众之间的情感隔膜。方言节目主要传播对象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某一特定区域内的特定收视群体,他们是基于共同的语言文化而聚合起来的,如果方言节目主持人不在语言特色上做足功课,不能用个性语言来吸引足够受众,那么他将失去有限的受众,这个节目也即将宣告失败,所以,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对整个节目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播活动中,“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方言节目主持人浸润于本土社会文化土壤中,因此,在播报社会与民生新闻时,能够自然地站在本土受众的视角来进行叙述与评价,从而达到与地方文化、本土受众深度契合的传播效果。可以说,地方文化为主持人和观众提供的共通意义空间是方言节目主持人具有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
从某种意义来说,方言对于本地受众的意义已经超过了语言符号的实用价值,上升到了情感寄托和文化身份的高度。方言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作为特定方言的持有者,他们的主持语言必须充分体现地方文化色彩。《新闻六口茶》的主持人就经常使用恩施的方言词汇或特定表达方式,这些词汇或者语句都直接来自本土文化与社会生活,对观众的语言接收能够营造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场,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例如《新闻六口茶》栏目的开场白:“新闻六口茶,带您看天下,伙计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恩施电视台《新闻六口茶》。”这句标志性的语句就具有鲜明的恩施地方色彩。而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主持人则经常使用本土观众耳熟能详的方言词汇,如:“扯白、细娃、老汉儿、硬是”,这些植根于市井生活的方言俚语,比传统严肃、用语规整的新闻播报语言更容易在观众心理上产生共鸣,能有效唤醒埋藏在受众内心深处的本土文化自豪感。
随着方言电视节目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它对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方言节目主持人不仅仅应该是某档方言节目的代表,更应该是这个地区相当于文化符号的人物。这就要求方言节目主持人要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对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相当程度的了解把握”。*程前,浅析节目主持人本土化现象,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2010年第1期。方言节目能否在未来电视媒体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能否“讲活”自己的节目,能否最大限度的提升观众“黏性”。可见,在电视节目实现传播效果的过程中,主持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电视栏目的灵魂人物,主持人与节目成败息息相关,因此,方言节目主持人要不断的深入体验和挖掘地方文化特质,在受众中起到一种文化召唤的作用,唤醒受众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进程。
传播定位是电视主持人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传播形象辨识度的基本要素。对于地方电视媒体的方言节目而言,主持人如何对自身进行传播定位是决定节目传播效果的决定因素。方言节目作为特别强调凸显本土特色的电视节目样态,在角色定位、形象包装、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主持人的总体定位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角色定位平民化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大多自我设置为旁观者,即站在事件之外,以客观中立的立场来述评整个事件,这样可以冷静的叙述事件发展的动态与过程。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基于第三人称叙事的定位策略实际上将主持人置于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这种视角对新闻叙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局限——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缺乏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难以产生深度共鸣。
在方言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则往往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普通老百姓,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叙事,使得自己能够站在与普通市民相同的立场,从源自本土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表述和解读新闻。这样的视角,显然更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如2013年12月31日的《新闻六口茶》节目,主持人在讲述一位女博士相亲不断受挫的故事时,就将自己定位在新闻人物的兄长的角色。在节目最后,主持人总结说:“娃娃长大了,父母应该给娃娃一个空间,不要一直成为娃娃的喂奶人,喂奶的人要懂得放手,还在喝奶的人要懂得松口了……我在这里也祝你早日找到心仪的男朋友。”显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的策略选择,主持人把自己有效融入到事件中。这种语态既体现了主持人对节目内容的深度嵌入,同时,也很好地凸显了平民化的角色定位特征。
(二)形象包装本土化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包装是对主持人外在形象进行的一系列美化活动。包装的对象包括面貌、神情、体态、衣着、打扮、举止等基本要素。与其他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偶像化倾向不同,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包装大多选择了去明星化的思路。主持人的形象造型设计打破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以权威性为导向的传统思路,转而追求朴素自然的外在风格和人际传播的平等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更像是街头巷尾的普通邻居。
《新闻六口茶》主持人的整体造型就呈现出邻家大哥的形象设计定位。化妆服装道具积极靠近生活化的特征,播报体态则采取站立讲述的方式,取消了主播台,打破正襟危坐的传统播报格局,努力营造一种街谈巷议的原生态市民生活情境,从而大大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使得民生新闻的传播语境最大限度回归到现实生活。而演播室的背景设置则以充分凸显恩施本土民族文化特质的侗族风雨桥作为构图主体,让极具民族和地域文化符号意义的建筑元素,为方言播报的话语特征构筑一个有形的文化空间,形成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
(三)表达方式讲述化
随着电视节目形式的不断变革,“说新闻”已经逐渐成为新闻播报的一种重要形态。方言节目主持人从自身节目定位出发,主动规避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普遍选择了“说新闻”的方式。但是,方言节目主持人不能简单移植普通话电视节目中“说新闻”的模式,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拓展。因此,我们不难看到,方言节目中,主持人往往大胆地引入了表演、说唱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节目内容呈现出更加轻松、幽默和多元化的特征。
电视方言节目的地域传播特征使得主持人往往需要自觉拉开与央视等主流媒体主持人的距离,更加注重立足本土文化,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去观察事件,以一种“拉家常”的方式去进行讲述。《新闻六口茶》是一档主要服务恩施本土市民阶层,以民生与社会新闻为主的脱口秀节目。栏目汇集当下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趣味性的新闻素材,重新组合进行二次传播,主持人讲述的能力决定了碎片化的素材最终整合的效果,从某种意义来说,成为节目成败的关键。因此,《新闻六口茶》主持人在两则新闻之间的衔接上往往避免采用类似“来看下一条新闻”的生硬表达,而是在上一条新闻的结尾通过承前启后的评论,巧妙导入下一条新闻的基本信息,不知不觉实现新闻内容的承转,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转合方式,构成了《新闻六口茶》栏目表达方式的重要特色。基于生活化讲述的言语风格充分体现了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对地方文化的深入把握,也有效缩短了受众与电视节目的心理距离。
(四)语言风格个性化
语言风格是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语言体现出来的格调。语言风格的形成是主持人成熟的重要标志,而语言风格的个性化,则是主持人塑造自身品牌和特色的重要途径。电视方言节目在当下普通话传播的主流形态中本身就是极具个性色彩的节目样式,那么,对于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如何借助方言的语言特质来进一步打造自身的语言个性风格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强的特殊性。同时,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使得方言与普通话相比,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得多,在电视传播中更受欢迎。这些特点为方言节目主持人创造个性化语言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在方言文化构成的语境中,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往往随着新闻内容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具有更为充分的嬉笑怒骂表达空间,从而可以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魅力,让观众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交流感。方言节目主持人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为方言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可能。
电视方言节目是当下电视传播领域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突出现象,方言节目主持人如何植根于方言文化的土壤,不断优化语言本土化策略,科学实现自身传播定位,对电视方言节目的传播效果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1] 姚小平.论语言、思维和现实——人类语言学家沃尔夫的遗产——读《语言、思维和现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2] 付程.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影响力[J].现代传播,2003(4).
[3]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王飞霞
2014-12-28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土家族原生态艺术的电视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9HB09);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性别意识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研究”;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教研项目“大数据时代民族高校传媒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郑艺(1979- ),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语传播、播音主持艺术。
G206
A
1004-941(2015)02-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