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欢,陈明富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46)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梦的实践
马玉欢,陈明富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创新的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经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内容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武器。
中国梦;马克思主义;民族;民族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梦首先是民族的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和实践的民族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理论落实。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因此,回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创造性、独创性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梦是民族解放的梦。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就不断追求民族的复兴,凝结了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民族发展和民族繁荣的最根本的梦想,马列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传入、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形成就是在革命时期中国梦的理论落实,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持续了几千年的统一局面为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解放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可能性。孙中山先生提出“专为振兴中华”,是中国第一位解读民族复兴的人。梁启超指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2]20梁启超关于民族复兴的思想阐述了关于民族自由、民族平等的思想,他号召民众团结起来,把民族主义作为武器,对抗帝国主义,实现民族国家的独立,探讨民族复兴道路。但是中国的专制制度还没来得及为民族国家的建立开辟道路,就被帝国主义的舰船炮弹打开了大门。传统中国的政治构架开始丢失,民族热情的减退促使广大知识分子重新寻找民族发展的出路。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送来了实现民族解放的实践经验,也送来了马列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思想。当时广大知识分子召开理论座谈会,介绍马列主义著作中关于对私有制和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对国内国外各民族的压榨和剥削,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制度,实现民族平等、个人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这一思想。为了得到响应和广泛传播,各理论机关报,大量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民族革命经验的文稿,开设了“民族殖民地问题讲座”。当时在理论宣传和应用中援引了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继承了马列经典作家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又将这些观点灵活运用到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中,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同时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苏联民族理论发展的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民族政策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启发我们,一切民族都要按照本民族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一切民族在走向社会主义的路途中,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毛泽东强调实现中国伟大民族复兴就必须认真对待中国的民族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提出与苏联模式不同的民族理论思想。毛泽东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时期,积极探索了马列经典作家民族理论思想在中国发展和实践的可能性。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针对民族的发展和实践,要求一方面要继承马列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民族的实际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在具体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上,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要立足于中国本身,民族内部问题要内部解决,提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尽管毛泽东的艰辛探索给我们留下了遗憾,但创造了民族特色发展模式的初步模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民族梦,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现实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时期,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民族思想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本土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思想,是在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一步完善的理论思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列经典作家和毛泽东的基本民族思想,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繁荣,不能生搬硬套和照搬照抄,“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关于解决中国民族实际问题的条条框框,只能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本质道路中寻求。要实现民族繁荣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民族思想路线。各民族要走出国门,与世界民族经济接轨,就必须“搞活”市场经济,实现在市场经济下中国特色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大繁荣。循着这样的民族认识思路,邓小平创立了以马列民族理论、毛泽东民族思想为基础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发展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自二战结束以来近半个世纪的两级格局开始了多极化的新格局,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快速发展,这是摆在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前的亟需回答的现实课题。为保持民族的先进性,就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新的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指针。
“代表先进生产力”民族思想的解读体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条件下,促进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鼓励民族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实现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代表先进文化”民族思想的解读体现在:要做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共同发展,要做到大胆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好的民族经验和做法,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动摇。“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族思想的解读体现在:要实现民族利益的根本保证,实现民族和平稳定发展,反对民族分裂,实现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局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蕴含的民族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中国的民族发展理论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梦是民族创新的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目标。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更加呈现出民族理论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具体提出了民族理论、民族工作要落实到实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的全局,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我国由于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与时俱进的主题,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拓创新。在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应该遵循突出党在民族工作当中的领导地位,反对民族分裂、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开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局面,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内涵
实现中国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已经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蕴含的民族思想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民族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三个有机部分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不断的发展,是因为它们面对着共同的历史任务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因为它们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说这三个有机部分是与时俱进,是因为它们都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思想结合运用到中国民族实践中,面对不同阶段的民族问题,提出实际可行的民族思想;面对不同阶段的民族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民族政策,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勃勃生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中国梦是民族和谐发展的梦,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民族关系和谐符合我国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民族氛围。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解决民族矛盾,处理好各种社会民族问题,实现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同时要致力于加强世界各民族的团结,致力于各国民族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应对全世界民族的共同难题,致力于维护和平、警惕民族敌对势力的渗透,防止世界范围内民族宗教矛盾的激化。和谐的世界民族关系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面对的议题,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目标。
第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中国梦是民族团结的梦,关系到国家前途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则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繁荣;反之,民族出现不稳定、不团结,则经济停滞不前,民族矛盾和隔阂加深。我国的民族团结主要表现在两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在我国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关键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才能不断开创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稳定的新局面。
第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以来,在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政治不断发展、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倡导各民族互相团结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证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增进了民族团结,缓和了紧张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和实践的现实意义
十八大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总结了百年来实现中国梦奋斗历程的最重要的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判断和要求,充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和实践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提倡民族实现全面发展。民族实现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政治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表现在民族经济层面上就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族政治层面即最终落实到要如何处理党的领导和民族地区的关系,处理民族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关系;表现在民族文化层面即丰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和实践的指导方针和指导原则。我们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处理好民族地区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切实保障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断形成以人为本的民族观。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具有协调民族发展可持续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正确处理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保证。当今时代,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具体体现在要结合中国新的实际、新的实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处理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坚持民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坚持深化民族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团结依靠各族群众,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让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成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文章写下去。”[4]26那么,怎样继续写并写好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和实践的这篇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怎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即将到来的“两重任务”,是当代所有中华民族儿女面对的重大抉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和实践在新形势下新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13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新发展。回顾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奋斗历程,最为重要的就是两条:一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一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接受了长期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创新的发展,并将不断发展下去。
[1] 习近平.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2]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5-28.
[4]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丛书》课题组.中国梦与中国道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 中共国家民委党组.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J].求是,2014(15).
责任编辑:谭大友
2015-01-02
马玉欢(1984- ),女,回族,新疆库尔勒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A81
A
1004-941(2015)02-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