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微博研究综述

2015-03-26 19:41卫兰兰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安学报研究

卫兰兰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治安管理系,安徽 合肥230088)

微博为海量信息的汇集、转发、评论、交互和融合提供了有利平台,其应用和发展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领域。自2010年“微博元年”伊始,政务微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而公安微博在各类政府机构微博中尤为突出。2014年12月14日,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发布《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2014)》,在省市级机关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单(20名)中,不仅排名前三均为公安微博,而且公安微博占据了其中三分之一的席位。公安微博在推进警务公开、开展舆论引导、宣传安全知识、拓展利民服务和密切警民关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其实践建设需要也在推动着相关研究工作。国内学界从2011年开始关注公安微博,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以“公安微博”为主题,检索CNKI期刊数据库和学位论文数据库发现,截至2014年12月,相关论文共219篇。为进一步研究探讨公安微博平台建设在契合警务改革方向上发展与完善的基本路径,充分发挥其促进公安机关职能转变的推动作用,笔者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

一、公安微博的概念

公安微博是指公安机关或公安民警以实名方式在网络微博上开设的基于粉丝、微博群关系发布、共享以及获取信息的网络信息平台。[1]除了具备微博篇幅精短、即时互动、扩散性传播的共性,还应具有特殊性,即围绕公安工作开设的,其发布内容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发布人员具有特定职业。[2]因此,对于“公安微博”的界定可描述为:公安机关或公安民警以实名方式开设的一种网络信息交互平台,服务于公安工作,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包括机构微博和个人微博。

二、公安微博的兴起

关于公安微博的兴起,归纳起来有四类:技术发展说、理念革新说、制度补充说和影响因素说。

“技术发展说”认为,用新技术来对付因新技术产生的新问题是公安微博产生的基础。[3]公安微博的出现是公安工作应对网络舆论压力的主动之举,也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4]“理念革新说”认为,“公安微博勃兴的深层原因是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和行政价值观的演变以及多元化”的结果。[5]“制度补充说”认为,公安微博的兴起与发展与我国转型社会制度贫弱的现状密切相关,它是作为制度贫弱的体制外补充形式。[6]“影响因素说”以样本为基础,较为规范系统地研究了公安微博的扩散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其中,马亮以中国地市级公安部门为考察对象进行了首次实证分析,认为与公安微博开通概率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是政府规模、互联网普及率、公安局所在省份其他市公安局开通微博的比例以及上级公安部门的微博开通情况。[7]陈贵梧则通过对Y市公安局开设微博的观察和实地调研发现,是各种正式与非正式政治耦合因素促成了公安微博从被接纳、扩散、制度化到后续发展,[8]为纵向考察公安微博兴起提供了全新视角。

三、公安微博的功能

(一)引导涉警舆论

微博作为当下中国最重要的舆论场,它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利用微博引导网络舆论成为公安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容推卸的责任。林若川用大量案例阐明,公安微博是一种解决社会情绪冲突、调控舆论的有效手段,具有舆论缓释的优势。[9]常洪卫等人指出,公安微博具有舆论生态调节作用。同时,也对提升公安微博舆论宏观调控价值进行了探讨。[10]对于如何发挥公安微博引导舆论时效快、覆盖广、影响大的重要作用,李峰认为,公安微博要扮演好权威信息发布机构和政府执法机构的双重角色;[11]刘劲青阐述了利用议程设置进行舆论引导的可行性和进路。[12]

(二)构建警民关系

伴随社会转型期各种复杂问题,警民关系这一历来为公安工作所看重的基本社会关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安微博能为化解社会矛盾、展示警察形象、促进警民良性沟通提供新的宣传阵地和工作平台。庄德林认为,善用微博,必须在与群众密切接触中树立和改善人民警察形象,在经常沟通与交流中达到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13]史长明以“平安哈尔滨”微博为范本,总结了新媒体的特点及传播规律,以及怎样使其成为警察公共关系的宣传员。[14]刘垠杉、肖浩认为,公安微博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具和载体,而不是成绩与指标;通过微博深入体察民情,再与现实工作相结合实现步调一致,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从而促进警民关系和谐稳定。[15]

(三)优化警务工作

公安微博是在融合了公安工作与网络技术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如何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公安工作网络延伸的应用价值和路径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张弦认为,公安微博是警务活动的辅助工具。他总结了公安微博应用于打击违法犯罪的三大发展趋势,即逐步扩大群众受益体;通过相关制度保障民众参与公安微博的合法权益;建立区域公安微博打击违法犯罪的警务合作机制。[16]刘劲青认为,应在纵向上把公安微博与公安应急指挥中心联结起来,确立公安微博信息上报与处理制度;横向上探索微博时期各地公安机关警务合作机制,加强警务联动。[17]杨睿认为,公安微博应用于情报工作,应从规范管理、提高技术含量、培养专业情报信息收集人员等方面进行完善。[18]

(四)推进政治参与

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安微博问政的实现。研究者大多从公安微博问政的概念、内容、效果、具体操作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如何构建以警方为主导,网民参政、议政和处理政务的协同式社会管理新模式。比如,王东庆认为公安微博问政的内容,应包括提供警务资讯、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收集社情民意、提供舆情线索五个方面。[19]张明新等人以随机抽取的100个公安微博及其主帖、跟帖为对象,研究了公安微博与政治信任的关系,并提请政府机构从提供本地化信息入手,尽可能多地回应公众需求,强化互惠体验,充分发挥公安微博等各种社会化媒体平台在政府与公众对话中的积极价值。[20]柳琦认为,为了更好地在公安微博语境下实现公民舆论监督权,应进一步完善其基本功能,尽可能保障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应以公共利益为重,在必要限度内对公民舆论监督权作出限制;应明确责任,追究侵权者相应的法律责任。[21]

四、公安微博的实践困境

第一,地域分布不均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地理分布上看,开通公安微博最多的为沿海和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从部门分布来看,公安微博主要集中在公安局、派出所、交警、消防等公安机构。[22]尽管“平安北京”、“广州公安”、“厦门警方在线”等一批公安微博迎来了阵阵喝彩,但在“被要求开设”的工作压力下,盲目跟风、有量无质的公安微博为数不少。[23]

第二,规范化管理制度欠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屈涛关注公安微博合法性缺失的风险,过多的公众关注和舆论压力有可能引起行政程序的失范。[24]王飞、张明指出了行政价值观偏差造成的观念错位,在公安微博中体现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和机械主义;对公安微博的网络监管乏力,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微博随意注册,存在泄密的安全隐患。[25]张峰、郭小明认为,内部运作机制不完善,难以确保公安微博的有效运转和专业化维护;公安微博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还未形成,各级、各地区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在部门合作、信息发布、群众互动中的分工配合需要进一步规范。[26]因此,公安微博虽然数量众多,目前却较难形成应有的规模联动和集群效应。

第三,传播内容不够丰富,传播技巧有待提升。公安微博传播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警务信息公开、防范宣传教育、警察公共关系和服务互动群众。经过抽样调查发现:警民互动类微博内容所占比例较少,互动效果不佳;公安微博问政发展不够深入;非公安类微博内容所占比例较大。[27]顾珊珊指出,文本的碎片化和网络隐患导致公安微博内容质量堪忧,公安机关的特殊性为自身带来了强势话语权。[28]赵黎指出,公安微博中为数较多的转发博文,也以网上轻易就可以搜到的法律法规及防盗防火方法为主,而原创博文内容与公安网站上文章如出一辙,官样十足。[29]

五、公安微博的建设路径

(一)管理层面上,构建发展模式,规范微博运营

周宁等人根据公安部对全国公安微博群整体定位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公安微博建设基本原则,即开放性和保密性相结合、专业性和服务性相结合、互动性和引导性相结合、及时性与稳妥性相结合、特色性与整体性相结合。[30]何陈男提出公安微博运营的规范化、过程化和开放化管理体系构建。[31]黄冬、贾坤认为,在现阶段微博运营的基础上,要挖掘其潜在发展空间。通过对公安微博运营特点的研究,提出了发展模式,包括建立评估推荐机制、统筹规划、规范运营、加强管控、强化考核以及宣传投入。[32]有部分学者虽然仅从公安微博问政的角度研究其规范路径,但对于公安微博整体发展也有借鉴意义。比如,王飞、张明提出了由观念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公众层面和文化层面组成的“五位一体”综合模式。[33]其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官员问责制度、建立集中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及建立突发事件中舆情引导机制也是加强公安微博管理的现实举措。

(二)操作层面上,调整传播内容结构,完善沟通技巧

研究者普遍认为,公安微博开设首先应明确功能定位,遵循网络传播规律。比如,根据与公安工作的关联度将微博信息分效力信息、服务类引导信息和生活类杂文轶事三个层次。[34]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非公安类微博的内涵建设;根据微博内容种类,合理设定发布时间。[35]抵制娱乐化倾向;[36]语言风格追求正统与诙谐相结合,舆情反应速度上注重快慢得当;[37]坦诚面对批评,一般情况下不要关闭评论功能,尽量保留评论的客观代表性,也不宜随意删除网友评论,更不能进行一边倒的正面评论;取信于民,需要将网上问政与网下落实结合起来。[38]

六、对公安微博研究的建议

第一,开展整体性研究,搭建研究框架。约占30%的文献以个案研究形式,讨论公安微博的功能、影响和发展路径等单一问题,整体系统性研究基本空白。公安微博整体性研究的优势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理解。横向上看,整体性研究主要表现在研究结构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交叉性和研究问题的关联性。因此,只有管理学、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跨学科、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安微博发展的实际问题。纵向上看,主要体现内在逻辑一致性、结论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以及时间上的跨越性。比如,在多数研究肯定公安微博提高服务群众效能和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的同时,有研究者却以中国36个大城市的多源数据为研究依据,作出了“短期来看,公安微博可能并未提高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感”[39]的结论。在所选个案相互重叠和交叉的背景下,这种悖论反证了整体性研究的必要。

第二,从实证分析切入,规范个案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能够对公安微博现象、传播活动及发展趋势作出相对客观的分析,并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文献中最为常用的实证分析工具是纯定性研究,约占85%。它们的普遍特点是从某一学科理论出发,以相关事实案例为分析基础进行演绎推理。由于文章缺乏详尽的数据分析或体现参与观察的经验,其研究结论难免隔靴搔痒、信度不高。不过,有3%的文献综合运用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将定性研究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使结论更具现实指导意义。比如,有研究筛选某公安微博百余条博文进行内容与形式研究,分析归纳其传播特点,总结公安微博进一步规范与发展的对策;有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千余条公安微博消息进行内容分析,提出了完善公安微博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建议。以上研究虽为数甚少,但指明了公安微博研究新的价值取向,即通过规范个案研究提高逻辑实证性,使研究结论趋之合理。

第三,比较研究有待深入。约占3%的文献对公安微博间以及公安微博与其他政务微博进行了比较研究,但多停留在简单对比的层面,鲜有注重比较研究对象之间具有的重要的、本质意义的属性。这类研究基本形成了固定模式,即任取两家影响力排行靠前的公安微博,对传播内容、发布时间、原创率、被转发量、被评论次数等指标展开比较,指出其间差异,归因为“地域差距”和“政治生态”,得出建设策略。由于未对这些传播现象作出精细比较和整合分析,已有研究局限于发现彼此的异同,未能阐发现象背后的运作规律,提出的建议实用价值不高。因此,对于公安微博的比较研究,研究者须突破察优鉴劣的初级水平,积极关注公安微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交流活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建立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对话,为推动公安微博整体发展建言献策。

[1][10]常洪卫,蒋海生.突发事件中公安微博的舆情引导[J].重庆社会科学,2012(9).

[2]孙永祥,刘依.公安微博的现状分析及管理思考[J].公安学刊,2011(4).

[3][28]顾珊珊.公安微博的特征及其运营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4]廖建春.公安微博的作用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3).

[5][24]屈涛.新媒体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运用——以公安微博为例[J].东南传播,2011(5).

[6][27][35]王苏醒.公安微博传播内容刍议[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3(3).

[7]马亮.公安微博的扩散研究: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6).

[8]陈贵梧.地方政府创新过程中正式与非正式政治耦合研究——以公安微博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4(4).

[9]林若川.公安微博在网络问政中的舆论缓释作用[J].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11]李峰.突发性事件中公安微博的舆情应对策略[J].新闻世界,20 14(5).

[12]刘劲青.公安微博舆论引导中的议程设置[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4).

[13]庄德林.浅谈微博对人民警察形象宣传的作用[J].法制与经济,2012(8).

[14]史长明.浅谈新媒体对警察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平安哈尔滨”微博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13).

[15]刘垠杉,肖浩.公安微博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

[16]张弦.公安微博在打击违法犯罪行动中的作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7).

[17]刘劲青.公安微博实践现状扫描与反思[J].湖南社会科学,2011(3).

[18]杨睿.论公安微博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19]王东庆.公安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 13(1).

[20]张明新,张凌,陈先红.Web2.0环境下政府机构的对话沟通与社会资本——基于对公安微博的实证考察[J].现代传播,2014(10).

[21]柳琦.浅析公安微博语境下公民舆论监督权的实现[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5).

[22]任雅丽.中国公安微博现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2).

[23]周自衡.探索公安微博新模式——以浙江公安微博为例[J].人民论坛,2013(3).

[25][33]王飞,张明.公安“微博问政”的失范现象与规范路径研究[J].行政与管理,2013(10).

[26]张峰,郭小明.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看公安微博的发展与完善[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5).

[29][37]赵黎.“公安微博热”下的冷思考——当前公安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8).

[30]周宁,俞亮.浅谈公安微博建设[J].公安研究,2013(3).

[31]何陈男.自媒体语境下公安微博构建及应用发展[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32]黄冬,贾坤.公安微博运营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34]关山.公安微博的法律性质与功能定位[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36]康瑞珍,闫桂云.公安微博传播效果分析[J].新闻世界,2013(2).

[38]刘劲青.公安微博问政与社会管理创新[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4).

[39]马亮.公安微博是否提升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感——以中国大城市为例[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3(2).

猜你喜欢
公安学报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致敬学报40年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