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初级汉语听说课教学设计
——以《汉语听说入门》为例

2015-03-26 16:46阮蓓
关键词:汉语学习者环境

阮蓓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网络环境下的初级汉语听说课教学设计
——以《汉语听说入门》为例

阮蓓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现代网络技术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情景化和互动式的立体教学环境和技术。在思考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几个核心问题后,以《汉语听说入门》为例,探讨网络环境下初级汉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的总体框架及单元框架的设计问题,并对初级汉语听说课的课堂设计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网络环境;初级汉语听说课;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普及,网络教育正日益深入人心。基于网络的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弹性的学习时间和便捷的学习方式,深受学习者的欢迎。对外汉语教学既有其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也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而形成的特殊规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既要遵守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原则,又要考虑到学习者的特征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特点,如何在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应注意几个核心问题

(一)必须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瑞格鲁斯(Reigeluth)提出“教学设计理论是指导学习者如何更好学习与发展的理论。学习和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生理和心理等方面”。[1]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了解教学对象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对的学习者个体差异非常大。他们来自世界各地,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学习的经历不一样,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应该调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个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收获。

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习者目前状况和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以确定是否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来填补差距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听和说是语言技能中很重要的技能,要提高这两大技能必须依靠大量的练习。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目前学习者对听说课普遍感到不太满意,主要问题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效率偏低。听说课上有的学生听一两遍就可听懂,而有的学生需要反复听,才能知道大概意思。这使得有的学生在反复听时就显示出不耐烦,觉得乏味,浪费时间。而有的学生又在这样的氛围下产生焦虑情绪,听的效果就更不好了;说的时候,由于个性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外向型的学生总能把握机会大胆说,进步明显,越学越好,而内向型学生往往由于害羞,没有开口说的机会,久而久之,越难开口。

在网络环境下设计听说课堂教学时,就可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发挥网络教学具有的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情境性等特征[2],让每个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分地练习。

(二)注意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外界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虽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它同时也强调了老师的指导作用,即外界的帮助。由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构成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者会积极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理解所提供的信息并构建意义,这个过程都是在情境交互中完成。因此,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设计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形成记忆,而是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并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

语言教学更是如此。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很自然会根据自己第一语言的经验来理解并建构相关意义。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这样的语言教学设计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这一特点,通过图片,场景演示等,帮助学生将语言和实物或场景联系起来,建构起汉语作为语言符号实际对应的意义。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际,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这一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协作交流,以及学生与学习内容、学习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网络技术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理解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三)必须遵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

瑞格鲁斯(Reigeluth)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4类:记忆信息、理解关系、应用技能及应用规则。[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就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的两个实验能够给予我们启示:一个实验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1.5%来自嗅觉,1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网络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的这些优势,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帮助其进行信息的记忆,理解。另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实际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也将更为长久[4]。所以提供语言输出的平台在教学设计中也尤为重要,这样的输出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但也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也就是在实际的面对面地交流中展示出来,体现出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能。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Robert Mills Gagné)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的外部刺激,因此,教学程序应当与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根据这种观点,他把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习者心理活动的外部刺激分为“九大教学事件”,即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5]“九个教学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Reigeluth的认知学习规律,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常规模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开篇时可看听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重点内容设计突出语言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说出来,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

二、初级汉语听说课的特点

初级汉语听说课是面向零起点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技能课,旨在满足他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交际及课堂学习活动的需要,其特点主要是:

1.基础性。初级汉语听说课的教学对象是初学者,他们有很强的交际愿望,但没有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因此初级汉语听说课本着急用先学的原则,教学内容从最基本的问候到买东西、看病、问路等,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培养最基础的语言交际能力。

2.实用性。初级汉语听说课的目的就是通过训练使他们具有语言交际的能力,能用汉语进行日常的生活交际,做到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3.趣味性。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真正的使用。大量的操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单一的重复性操练会使学习者感到疲惫。初级汉语听说课主要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运用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寓学于乐。

三、网络环境下初级汉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汉语听说入门》一书为例

了解学习者、学习环境及学习内容等是课堂设计的前提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在对学习者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初级汉语听说课的特点,本文以《汉语听说入门》[6]一书为例,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对外汉语初级听说课框架的总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以及运用“九大教学事件”模型对其中的第一课“你好!”的具体教学设计,探讨网络环境下初级汉语听说课程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课程总体框架设计

基于语言技能课强调操练运用的特点,初级听说课总体分为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演练展示两大部分。

网络自主学习部分绝不是把课堂教学简单地复制到网上,而是教师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的各种形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先自己学习。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可向学生展示以下几个部分:通告栏、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和相关工具。

各类与学习相关的信息随时在通告栏发布,使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近期的学习任务、相关注意事项等。基于网络环境下听说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及评价标准也通过教学大纲展现出来。教学计划是按课和交际任务安排学习活动的周次和主题等。教学资源提供所有与学习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站链接等)。相关工具则提供帮助学习者进行信息与资源获取和处理的工具及使用说明等。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将其作为工具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课堂演练展示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充分学习之后,来到课堂与老师和同学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有了在网络环境中各种练习活动和反馈,以及语言识别系统帮助学生对语音的操练,学生能更为自信的在真实环境中展现其学习效果。

(二)教学单元基本框架的设计

每个教学单元设计包含“任务前”(通告栏)、“任务中”(自主学习及网络练习)与“任务后”(学习评价)三个部分。通告栏用于告诉学生本教学单元的主题、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建议学习时间及相关指导。自主学习及网络练习阶段要求学习者通过老师的网络课堂自主完成与本教学单元主题相对应的语言知识学习,以及相关的巩固性练习和拓展练习,为课堂展示做好充分准备。评价阶段分为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自测反馈及评价以及对自己本单元学习的满意程度;教师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网上学习评估阶段所提交的结果及时给出分析及反馈意见,还包括对学生课堂展示学习效果的评价。

(三)具体教学单元设计

对于汉语零起点学生来说,在学习第一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第一课《你好》从基本的问候开始,逐步到简单介绍自己,认识朋友。第一课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突破心里阻碍,大胆开口说,并让学生最终能在真实的语境下完成这一交际能力,获得满足感。本教学设计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大致以加涅Gagne的“九个教学事件”为基本框架进行的:

任务前:教学准备

(1)引起学习注意:通过通告栏告知学生本单元的主题

(2)交代学习目标:PPT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怎么打招呼,怎么介绍自己,让学生了解学了这课后他可以说什么,需要在课堂上展示什么。

问候:

1.你们好!

2.老师,您好!

介绍:

1.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马丽

2.你是哪国人?我是中国人。

3.您贵姓?我姓马。

(3)回忆相关旧知:欣赏一段初次见面打招呼的视频,通过视频欣赏,学生可能会联想到自己以前的生活学习场景,理解此语境,建立起最初语言运用的背景影像。

任务中:自主学习和网络练习

(4)呈现教学内容:欣赏两段初次见面打招呼的视频,一段为新学期第一天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的老师和新同学之间打招呼,另一段为走进教室后新同学之间打招呼。(通过视频展示新学期第一天的真实场景,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5)提供学习指导:先图文并茂展示本课生词,再通过剪辑的视频,过渡到语句,最后到完整的语篇。老师领读生词,学习者看图片跟读生词,模仿发音并构建读音和词义之间的联系,理解词义。听词语,选择正确的图片,检查学习者对词语意思的理解。看视频,跟读句子,构建句子与语境中间的关系。听句子,选择正确的图片,检查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6)引发行为表现:从看图片,说词语;到看图片,说句子;最后到看视频,扮演角色,进行配音练习,由易到难,从单一的词语逐步过渡到在语境中模仿运用。

任务后:学习评价

(7)给予信息反馈:每个检查学习效果环节中点击“完成”,都可校对答案。(学生自查)

(8)评估行为表现:录制一段自我介绍,通过帖子发到评估板块的反馈论坛中,或者通过e-mail发给老师。(老师评价反馈,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9)强化保持与迁移:学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和充分地练习,将记忆的语言带到课堂上来进行面对面的实际运用。老师先快速运用图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记忆,并进行适当的现场纠音,然后将整篇语境内容以单句场景分镜头排列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迅速回忆并说出会话内容,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课堂活动,实际运用语言。老师先要求学生自由交朋友,与其他同学打招呼并询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国人?”,并记录下来,然后每个人来介绍自己和自己的新朋友。

加涅指出,虽然教学事件最有可能以上述顺序出现,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以这种顺序出现,更为重要的是,绝不是每堂课都需要所有这些事件[5]。这些教学事件的作用是激活学习主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不是取代这些过程。有时候,某个或多个事件对学生来说可能已显而易见了,因而可能就不需要其他事件了;同样,当学生自主学习时,类似教学事件经常由学生自己来提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的(4)(5)(6)三个教学事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而是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过程。

五、结语

多媒体网络的发展给教学注入了新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格桑央京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基于“长城汉语”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研究发现“借助了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技术的支持,使得传统教学中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成为现实。特别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一个可靠、高效的环境。”[7]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将成为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以《汉语听说入门》为例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初级汉语听说课教学设计及实施,笔者认为,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设计时一定要突出网络的交互功能,这样学习者才能真正在立体的状态下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不管网络教学具有多么大的优势,对于语言技能课来说,人机交流或虚拟的人人交流始终无法取代课堂教学中真实的人人交流。因此需要把网络课堂和实际教学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Reigeluth C.What is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y and how is it changing[C]//C Reigeluth(Ed.),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99:5.

[2]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33-49.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J].科学课,2004(2):48-49.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4).

[5]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3-194.

[6]万莹.汉语听说入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格桑央京.长城汉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责任编辑:毕曼

G642.421

A

1004-941(2015)06-0171-04

2015-09-15

阮蓓(1977-),女,湖北武汉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华语教育。

猜你喜欢
汉语学习者环境
学汉语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