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荆楚文化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王生铁主编《楚文化概要》为例

2015-03-26 08:32吴成国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楚文化道家价值观

吴成国

(湖北大学 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62)

2014 年2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不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中华文化的深情与重视,而且反映出中华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与活力可谓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

2013 年出版的王生铁主编《楚文化概要》一书,全书上、下两篇用“六大支柱”和“五种精神”系统、全面地叙述楚人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和精神财富。①王生铁主编:《楚文化概要》,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以下凡引该书,恕不一一出注。掩卷而思,作为楚人的后代,我不得不为楚国先祖所创造的文化所折服,不得不为楚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所感佩。作为主要作者和统稿人的刘玉堂、张硕研究员在该书《引言》中写道:“荆楚文化的主源是楚文化。楚文化是古老的,它的青春和迟暮都在两三千年以前。但楚文化也是时新的,人们有幸同它相识还不过百年光景”;“由楚人创造的楚文化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历久弥新,她穿越历史时空,融入到中华民族儿女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因此,深入发掘荆楚文化“时新的”、“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当是荆楚文化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受《楚文化概要》一书的启发,我认为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荆楚文化,同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拥有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能够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

一、荆楚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文化学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楚人创造了丰赡的物质文明和宝贵的精神文明。《楚文化概要》上篇以六章的篇幅展现了楚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即“楚文化的六大支柱”:炉火纯青的青铜冶炼,绚丽精美的丝织刺绣,巧夺天工的木竹漆器,义理精深的老庄哲学,惊才绝艳的屈骚文学,恢诡谲怪的美术乐舞。

楚人的青铜冶炼堪称炉火纯青。楚国独创了分段铸造法,发明了失蜡法,使用了钎焊法,表面金属工艺多姿多彩,青铜冶炼生产已规模化。作者以曾侯乙墓出土青铜编钟为例,自豪地写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每遇到特别重大的、特殊的喜庆时刻,似乎总离不开曾侯乙青铜编钟的身影。在2008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上,曾侯乙编钟的原声录音被用在标志音乐及颁奖音乐中,编钟的乐音(即所谓“金声”)再配上编磬的声音(即所谓“玉振”),形成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金声玉振”、“金石和鸣”的宏大音乐效果。曾侯乙编钟虽然在地下沉睡了2400多年,但它依然华丽精致,依然音质完美,能演奏复杂的古典和现代乐曲。的确,曾侯乙编钟作为一种象征,已经远远超越了仅仅做为国宝文物的一般意义。

文化学上,狭义的文化则仅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楚人在精神文化方面成就卓著,主要表现在“六大支柱”中的后三个方面。以“惊才绝艳的屈骚文学”为例:

“楚辞体”文学的出现,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代,迎来了我国诗史上的第二个春天。……兴起于楚国的屈骚,则犹如一座宝藏丰富风景秀丽的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展现出不凡的成就和独特的风姿。

再如,作者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四个方面让读者领略楚国恢诡谲怪的艺术精神:

上古时期,南国楚地是个神秘的世界,中国古代许多神话传说就流传整合在这里:遍尝百草的神农;衔木石填海的精卫;怒触不周山的共工;敢与天帝争神的刑天,以及因逐日道渴而死的夸父,诸如此类神的形象,神的精神,都是在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与此相伴生,南国楚地也是巫的世界,这里人神杂糅,巫风炽盛。江淮之间这块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养育了楚人富于想象、充满激情的文化精神,在约800 年的历史中,他们以巫的传统造就了楚国艺术的辉煌成就,陶冶了中国艺术的南方模式。

楚人在创造上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追求,《楚文化概要》作者归纳为“五种精神”,即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追新逐奇的开拓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融会精神、崇武卫疆的强军爱国精神和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这“五种精神”无一不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楚文化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即彰显出楚人国家富强之梦。正如作者所言:“楚人之所以能变弱小为强大、变落后为先进,创造出博大精深、诡谲多变、风格独具的楚文化,原因固然很多,但楚人于苦厄中凝聚而成的筚路蓝缕、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这一章里,作者用6 小节的篇幅展现楚国从蕞尔小国走向极盛之路:“一、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二、僭越称王 得志汉东”;“三、迁都于郢 始霸中原”;“四、问鼎中原 雄霸天下”;“五、变法图强南平百越”;“六、宣威兴楚 臻于极盛”。读毕此章,遥想当年,楚人熊绎受封立国之时,只是一个僻在荆山、方圆不过百里的蕞尔小邦,被中原华夏各族蔑视为“荆蛮”。然而不过数百年时间,在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强势崛起,后来居上,春秋中期就问鼎中原,成为诸侯霸主,及至战国时期,灭国六十余,疆域空前扩大,楚国遂成为《史记》所言的“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2](p2259)的东方第一大国。于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等典故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国家富强的真实写照,而今天“富强”一词不正是居于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首吗?国家富强不正是“中国梦”题中应有之义吗?

二、荆楚文化拥有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很容易就想到儒释道。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佛教文化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却是外来文化;而所谓儒释道三家中的“道”,完整地说,应当包括“道家”和“道教”这两大部分,“道家”是一个学派,“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但不论是道家还是道教,与楚文化均有着紧密的关系。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老子的思想主要见于《老子》一书,《老子》又称《道德经》,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经典。庄子名周,生于宋国蒙邑(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早年迁居楚国,因此庄子谓之楚人亦可。庄子也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改号为《南华真经》,道教予以接受。

“道”是老庄的最高哲学范畴,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老子是我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对宇宙本原进行深入探讨的科学家,他提出的‘道’、‘有无’等命题,成为后来哲学家论辩不休的哲学范畴。他那无神论倾向、朴素辩证法思想使之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3](p18)在先秦各学派中,道家地位不如儒家崇高,门徒不如儒家和墨家众多,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楚文化概要》作者说道:“老庄哲学思想和由他们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此后的2000 多年里,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糅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就深受道家浸润。”关于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比较认同这样的看法:

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明显事实是,道家作为一个理论思想体系,就其思想的深刻和境界的高远而论,没有出现超越先秦道家(主要是老子、庄子)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理论形态;但是,先秦道家的众多思想观念,却广泛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中,渗透到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个主要思想体系(如儒学、中国佛学)和主要文化形态(如文艺、科学、宗教)的形成和演变,与儒家一起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4](p1)

楚地是产生道家哲学的地方。黄钊先生曾在一文中写道:“道家学术形成于楚地,从特定角度来看,道家学术是由楚文化孕育出来的,故道家学术亦可称为楚文化的组成部分。”[5]

楚地与道家、神仙家乃至黄老道家的关系值得我们加以重视。任继愈先生主张,荆楚地区和燕齐地区是道家和神仙家产生的两大源泉地。他说:“道教的主要源头,与古代荆楚文化、燕齐文化靠得更近一些,道家与神仙家这两大源泉主要存在于此两大文化区域中。”[6](p16)而李养正先生眼里的黄老道只是“神仙家攀附黄老之学,制造其宗教理论体系的酝酿阶段”。[7](p14)更有史家通过对马王堆帛书的研究发现,齐的道家并非是黄老道家的主流,主张黄老道家的渊源实在楚地。李学勤先生即主此说。他在《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中写道:“汉初风行一时的黄老道家,过去的学者多以为源于齐学,有人认为与齐稷下一些学者有关。现在由于马王堆帛书的发现,知道齐的道家并非这一流派的主流,黄老道家的渊源实在楚地。”[8](p19)

三、荆楚文化能够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

首先,荆楚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炎帝神农文化是荆楚文明滥觞期的代表,而凤文化则是楚文化的一大特质,炎帝神农文化和凤文化是后世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楚人老子的“道论”,重视自然、宇宙及人类社会秩序的建构,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早关注道德重建问题的思想家,孔子是在老子的影响下致力于道德重建的。从屈原到闻一多的爱国诗篇,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为忠诚爱国提供了古今典范。从楚人季布的“一诺千金”到今天黄陂孙东林“信义兄弟”,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代代高扬。在“中国梦,价值魂”的探索中,荆楚儿女谱写了一曲曲奋发图强的壮丽乐章,堪称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荆楚贡献”。

2014 年5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9]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其次,实现荆楚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结合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既永葆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又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楚文化概要》下篇所论楚文化“五种精神”,均可创造性转化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例如,仅从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来说,楚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闻名于古今,彪炳于史册,见之于该书“崇武卫疆的强军爱国精神”和“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两章的论述。单说楚人的爱国传统,屈原是流芳千古的爱国诗人;战国末楚国最终为秦国所灭,楚人仍顽强地发出“楚虽千户,亡秦必楚”[10](p300)的悲壮誓言。近代,辛亥革命爆发前的1910 年,湖北留日学生一个叫冯特明的人在《汉声》刊物(由《湖北学生界》第六期易名)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第一句是“推翻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是楚人”;第二句是“我坚信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也必将是楚人”。陈胜吴广起义,辛亥武昌首义,应当是楚人忠诺于国的最佳表现。

荆楚文化还有着丰厚的孝廉文化资源可供借鉴。廉政建设是个内外兼修的复杂工程,“孝廉”之道则是可供参酌的一种元素。[11]炎帝神农“勤廉仁简”;楚庄王、孙叔敖“廉政恤民”;道家道教“道廉修身”;孝感天地的孝廉本根文化;等等。

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被视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也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习总书记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强调要把它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2014 年6 月20 日,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湖北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我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全面组织推进,在全省主要开展八项重点活动,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一是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开展八项重点活动可以视作主要是“培育”上的行动,当前应注重在基层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只有走进生活、贴近百姓,才能把握基层群众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倾向、新需求;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省可以考虑率先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将荆楚文化中的名人及其感人事迹写进教材,让湖北民众作读本的主角人物,通过挖掘和讲述他们身边的真善美故事,让社会上的正能量全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二是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荀子说:“上者,下之仪也。”当代民谚云:“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干部。”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的身体力行、示范引领作用尤为重要,这些重点人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可以感召周围群众,引领社会风尚。自2007 年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以来,我省共有1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吴天祥、赵传宇、黄来女、谭之平、王争艳、孙东林、董明、杨小玲、刘培、刘洋、罗长姐等“湖北群星”,闪耀在道德的天空。当今,中华大地,道德天空,呈现出道德群星耀荆楚,荆楚星光耀神州的喜人局面。湖北全国道德模范深厚的道德力量,为湖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思想道德支撑。

《周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人们在接受人文精神的影响后,会形成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作用于人心,化入我们的生活,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向善的力量,这就叫“化成天下”。我们要努力用包括荆楚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1]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J].党建,2014,(3).

[2]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尹靖.中华文化大观[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崔大华,等.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5]黄钊.论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深刻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1,(3).

[6]任继愈.中国道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7]李养正.道教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9.

[8]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9]习近平在北大历数中华文化中永不褪色的思想和理念[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24-24975949.html.

[10]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1]冯天瑜.孝廉溯源[N].光明日报,2014-04-29.

猜你喜欢
楚文化道家价值观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我的价值观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漫画道家思想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