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功用价值与路径选择

2015-03-26 08:32赵海月,殷明明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执政党合法性权威

摘要:执政党意识形态就是居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所信奉并推行的反映特定经济形态和政治主体所要求的理论化的思想、价值和信仰等观念体系。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意识形态建构能够为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资源、为凝聚民众意志提供整合性工具和为执政党获得理性权威提供说理性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提高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契合度、增升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团结性、强化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灵活性以及增进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可作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5)02-0005-05

作者简介:赵海月(1963—),男,法学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殷明明(1978—),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长春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2012&ZD058);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研究”(2013B34)。

意识形态建构是执政党建设的一项极端重要的治理体系。执政党意识形态型塑以后,执政党需要根据情势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来不断地修正、创新其意识形态,以便能与时俱进地凝聚党心民心,从而实现其意识形态认同最大化,最终达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秩序的和谐稳定,这就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及其价值。笔者拟以执政党意识形态范畴的辨识索察为基点,着重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功用价值和路径选择进行阐释探讨。

一、执政党意识形态范畴的辨识索察

一般公认,“意识形态”最早是由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哲学家德·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识形态概论》中率先提出并加以使用的,意指“思想的科学”或“观念的科学”。因其语焉不详,而后便成为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概念。英国学者大卫·麦克里兰在《意识形态》中告诉人们,“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是最难以把握的概念。因为它探究的是我们最基本的观念的基础和正确性。因此,它是一个基本内涵存在争议的一个概念”。 [1](p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把意识形态理解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即“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2](p550-551)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由代表其根本利益的精英阶层通过精神劳动而创设的观念体系,并成为这个国家处于主导方向和主流地位的“观念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里,任何阶级的思想都是有“政治意识”的,但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政治意识”才属于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家们为了使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秩序、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就必须对国家哲学、政治体系和法律体系进行深刻阐释和论述。因此,在现代社会的政党政治中,意识形态主要承载着论证执政党的合法性、整合性、凝聚性和动员性以实现特定目标等功能,因为统治阶级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描述成具有普遍性的价值,才能够使社会成员相信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意大利政治科学之父莫斯卡曾指出:“统治阶级不是仅仅通过已经拥有权力这一事实来使其权力正当化,而是试图为之寻找一个道德与法律基础,把它表现为人们通常认可和接受的原则与信仰的逻辑的和必然的结果。” [3](p118)可以说,上述所提及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或统治阶级的道德与法律基础,就是现代政党政治中政党意识形态的简洁表述。

概而言之,执政党意识形态就是居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所信奉并推行的反映特定经济形态和政治主体所要求的理论化的思想、价值和信仰等观念体系。就是说,以统治阶级核心利益为代表的执政党会寻找和发展某种意识形态理论,为本阶级、阶层或政党成员提供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并将代表统治阶级核心利益的意识形态“合法化”为全社会的价值目标,进而为捍卫其存在、执政以及其他政治行为提供合法性辩护,并使整个社会民众的意志、目标和行动具有统一性。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 [4](p435)因此,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只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流和主导地位,才能维护和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实现其执政使命。

二、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功用价值

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为维护自身执政的合法性以及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动力支持。因此,意识形态建构对于执政党来说可谓兹事体大,它能够为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资源,为凝聚民众意志提供整合性工具,为执政党获得理性权威提供说理性支持。特别是在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具有尤为显要的功用价值。

1.意识形态建构为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资源。

从政治学意义上讲,“合法性”反映的是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以对某种政治共同体、某种权力结构或某种政治秩序的认同意识为基础,使它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普遍承认、普遍支持”而具有的一种政治权威。 [5](p23)因此,执政党的执政的合法性是奠定执政党维护统治、巩固政权和保持生机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

现代政党执政越来越重视合法性资源。民众对政治统治的认同度决定了执政党执政是否具有合法性。民众对政治权力的接受和认可与执政党对意识形态的阐释是否具有合法性密切相关。执政党要想为执政的合法性寻求思想基础,就必须首先让民众认同和接受其所倡导和推行的价值观念。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功能之一就在于通过对民众进行认知性和价值性的“洗脑”,使人们确信其奋斗目标和行为选择是合理的、正义的和崇高的,从而赢得民众对既存政治体系、政治秩序的普遍认同,使既定的政权能够获取道义性。执政党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就会动摇其政治权威并影响社会稳定。对此,哈贝马斯曾概括地指出:“任何一种政治系统,如果它不抓合法性,那么,它就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住群众(对它所持有的)忠诚心,这也就是说,就无法永久地保持住它的成员们紧紧地跟它前进”。 [6](p26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直接关系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深层左右着国民的政治认同,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成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伴随经济体制改革所驱动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变化,造就了复杂多元的社会阶层结构,从而使执政党如何获得广大民众认同的“合法性”基础面临新的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的应运而生,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与时俱进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新境界,使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作为一个具有创新和自我超越能力的开放体系,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开发和挖掘了合法性资源、赋予了合法性资格。

2.意识形态建构为凝聚民众意志提供整合性工具。

任何政党只有得到多数社会民众的支持才能赢得政权并保持执政地位。而深得民心的思想理论是一个政党获取社会民众支持和拥护的制胜法宝。执政党通过意识形态建构,以旗帜性的思想主张、价值标准和理想目标,来说服、唤起、激励和鼓舞广大民众对执政绩效的认可、共鸣、向往和期待,从而在思想和行为上与执政党保持一致。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7](p554)执政党通过为民众提供价值取向、确立发展目标和凝聚共同意志,获得民众支持,为执政党吸引、动员和整合民众提供有效工具。社会整合是克服社会涣散的一套系统建构工程,它一般是指对社会上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各要素,按照“共同体”存在的统一要求进行某种规则的调整协作的过程或结果,从而维系社会和谐发展局面。

在社会整合功能方面,意识形态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是意识形态为民众明确价值取向,使民众精神生活合理有序和具有归属感,并在此基础上促成民众外在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合法有序,从而最大限度消解观念冲突、权利差别和社会矛盾等,达到协调民众活动的目的,使社会共同体凝聚成为统一体。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意识形态就像一盏明灯,发挥着思想引导的作用,指引社会民众前进方向。对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罗斯金和葛兰西的形象描述分别是“凝合剂”和“水泥作用”。当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被广大民众自觉自愿地加以接受和遵从,就能够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要发挥其社会整合作用,就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不断建构自身的新内涵、新形式,在确保自身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包容、整合其他意识形态的合理内容,从而在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并存和竞争中,以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位尊势显并日益发展壮大。在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中,通过其所确立的宏大理想和美好愿景,明确现实目标和实现路径,为民众描绘宏伟蓝图,使民众对未来充满憧憬,进而在认同共同理想的主题上聚合成为共同奋斗的统一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根本成就,为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自信支撑。

3.意识形态建构为执政党获得理性权威提供说理性支持。

拥有让社会民众信服的权威是政党能够上台执政的前提。在政治民主化潮流下,执政党的“理性权威”甚至比其“政治权威”更为重要。执政党的政治权威具有强制性,要求社会民众绝对信仰和服从;而执政党的理性权威具有合理性,追求的是让社会民众自觉信仰和服从。由此可见,政治权威是影响社会民众的一种刚性威慑力,而理性权威是影响社会民众的一种柔性感召力。因此,对于现代社会的执政党而言,仅仅通过建立政治权威是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形成使社会民众自觉认同和接受的理性权威,才能有利于保持其长期执政。“政党执政的基础,从根本上说,来自政党的权威,来自人们由于对政党的信赖而产生的自愿的服从。这种权威和对权威的服从,首先建立在一套思想理念和信仰体系之上。它为社会成员提供某种价值取向,为人们对政党的支持和服从提供理论依据和伦理依据。” [8](p150)换言之,执政党的理性权威是排斥暴力手段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只能通过以理服人的说理性逻辑建构来实现。

执政党意识形态要有持续不断的生命力,还必须要有人民性作广泛性基础,而人民性则要求反映广大民众的心声并使其表达通俗化大众化。然而民众的吁求和愿望原本是用简单朴实直观的语言来表达的,但一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便具有了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其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术语就使得执政党意识形态与民众生活相疏远相隔离而变得晦涩难懂、生僻古怪,难以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执政党在建构意识形态时,要打造为民众所喜闻乐见、鲜活愉悦的理论形式。这样,执政党意识形态就能以一种形象化、口语化的表现形式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解释框架,使其得以深入社会深入心灵深入头脑而实现普及化。在当今“大众传媒已成为信息流通和各种传播的主要渠道,任何重新思考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性质与作用的尝试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发展。” [9](p112)因此,运用日益发展的大众传媒以大众化的形式进行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无疑是新时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高中国执政党的理性权威,就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符号意义的日常生活化。只有将“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形态以通俗浅白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直观的宣传方式普及于社会大众,才能真正地掌握群众并化作巨大的物质力量。

三、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

任何一个执政党,为维持和巩固其执政地位,都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来加强意识形态建构,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需要把提高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契合度、增升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团结性、强化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灵活度和扩充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作为其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

1.提高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契合度。

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要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就必然要具有其理性权威,而要树立理性权威,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如何才能建构具有理性权威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呢?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论述到:“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10](p11)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执政党意识形态必须尽可能广泛地代表民众的利益,契合他们的需要才能被认同和接受。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经济分化形势日益严峻,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潜在威胁不断增加,执政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为了消除由此带来的压力,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就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实用性强的政策,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精神文化水平和周围生态环境。同时,随着当今中国经济基础的嬗变,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等,使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日益受到民众关注。现代政治学和社会学认为,引起社会矛盾和对抗、造成社会动荡的根源是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和不公平,而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功能难以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发挥作用。因此,在社会利益关系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提高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契合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2.增升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团结性。

执政党意识形态只有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美国当代学者莱斯特·瑟罗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中指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于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因而它不是主张团结的意识形态。因此,“集体精神”便成为西方一些政要和学者呼唤的补救良方。社会主义原则与集体主义原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因历来提倡“集体主义”原则而具有“团结性”的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民族全社会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精神家园、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当然,当今中国社会已进入转型期,如何在社会日益多样性下开创团结、统一、和谐新局面,考验着、挑战着和检验着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能力。因此,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要强调整体价值导向,通过提升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团结性,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精神感召,为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和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提供了凝心聚力的共同梦想和认同力量,也极大地增添了执政党的合法性资源、主体性资格和合意性资质。

3.强化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灵活性。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灵活性仰赖于其回旋的空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弹性和张力。道格拉斯·诺斯说:“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得到新的团体的忠诚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而得到旧的团体的忠诚拥护。” [11](p58)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必然对原有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冲击,只有重新梳理、审视原有意识形态并开拓其新境界,才能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执政党必须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与时俱进地强化意识形态的灵活性,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传播与诠释的功能,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实践中得以创新升华并指导新的实践。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2]同样道理,强化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灵活性,就是在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上要立足于本国国情,着眼于世界大势,以兼容并蓄、开放互鉴、综合创新的气魄和胸襟,借鉴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下保持足够的张力和弹性,使党的理论创新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4.扩充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度。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党的执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执政党意识形态既具有整合众多存在差别的价值观念收纳于自身的思想体系之内的包容能力,又具备为制定政策提供论据支撑的理论能力;既能融入世俗化的大众文化,又能与这种文化有机共存,实现其社会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之处在于它是建立在人类共有价值的基础之上并对这些基本价值进行提炼、补充,使之进一步科学化。所以,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宽广开放的包容度,其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代表了人类的最高境界。扩充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度,需要执政党意识形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对世界上的多样文明、多元思想进行批判吸收,以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普适性。

习近平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13]就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而言,在内容上需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方式上需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此,必须吸纳如下几个层面的合理内核:一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二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文化,三是国外的各种思想文化等。同时,对世界上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要密切地进行跟踪和研判,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毫无疑问,扩充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包容性亦即有效整合社会意识,这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社会进步得以持续提升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猜你喜欢
执政党合法性权威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Westward Movement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权威的影子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