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资料拓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3-26 20:30何婷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连接点巴金资料

何婷

有效拓展是通向超越文本的桥梁。究竟如何拓展才是有效拓展?毋庸置疑,只有把握拓展的“度”,才能成就优质高效的课堂。

一、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拓展有限度

1. 拓展材料要契合文本。每篇文本的教学都会有确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拓展材料的选择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拓展资料时,要遵循“因学选材”的原则,通过资料的引入,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品味课文。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该文节选于《呼兰河传》。从小说《呼兰河传》来看,萧红是在怀念自己的童年,但就这篇课文而言,其教学目标还是应该落在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上。在这里,教师最好不要将文本与作者不幸福的经历相联系,不要为了拓展而拓展,打破学生学文时快乐的情感体验。

2. 拓展数量要符合实际。真正有效的拓展,一定不是以数量的多寡为指标,而是以有效为基准。如《钱学森》一课,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情,就必须了解他放弃了留美的巨大诱惑。此时,面对众多的资料,教师的拓展切不可盲目的“拿来主义”,而要经过仔细筛选和二次加工,选择能让学生对钱学森在美国期间“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更为直观的资料进行拓展。只有把握好拓展的数量,注意拓展的时间配置,才能更好地为学习文本服务。

3. 拓展形式要服务教学。拓展资料的呈现方式不仅限于文字,还可以是图片和音视频。拓展形式的选择也不可随心所欲,不能为了追求课堂呈现的多样化,而一味地拓展图片、音视频。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拓展《好汉歌》的视频,便是只注重了热闹的形式,而未能服务于教学的无效拓展。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最恰当的拓展形式,才能达到拓展的最佳效果。

二、 射不主皮有的放矢——拓展有准度

找准文本与补充材料的连接点、切入时机,是实施有效拓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揣摩学生能读懂的和读不懂的——“重难点”“课文留白”“超经验”“未知的”内容。这些学生“读不懂处”,便是课堂资料拓展的“连接点”“切入时机”,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基点。

1. 巧妙拓展消化难点。阅读文本时,教师便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学情,采取妥帖的办法,帮助学生消化难点。其中,巧妙拓展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正如《渔歌子》一词中,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张志和为何“不须归”这一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巧妙地引入有关张志和经历的拓展资料,使学生茅塞顿开,更深入地体会到本词的内涵,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寄情于山水、与世无争的超然心境。

2. 合理补白深化主题。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总存在一些作者没有写具体的形象或者情节。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留白”,在这些“看不见之处”进行资料拓展,便能在合理填补文本“空白”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深化文章主题。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篇末只提到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却没有提到另一个孤女。对于课文的这处留白,教师引入百团大战背景及妹妹因病死去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聂将军所说的“她们也是受害者”的原因,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学生也真正地体会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的含义。

3. 及时补充增加经验。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不能理解文本内容,领悟不透作者写作意图或产生疑惑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找准切入时机及时拓展,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打消疑虑,从而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如教学《水》一文时,学生对结尾处“你们真的饿坏了”中的“饿”字的运用无法深刻地理解,因为学生缺少对缺水生活的实际体验。捕捉到这一拓展时机,教师及时拓展缺水地区的资料,这样,学生便能感受到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场景,真切地体会到“饿”字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更懂得了水的珍贵,惜水的必要。

三、 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拓展有广度

1. 设计精彩的拓展链。“拓展链”,是围绕“连接点、拓展时机”展开的一连串的教学程序,以保障拓展最优化的效果。如《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中写道:“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面对这一难点,教师若只拓展巴金的《我的写作生涯》中关于写作的几段话,只能丰富学生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学生对巴金用情感和热情写作的理解,还停留在巴金对自己的评价上。如果教师再次出示鲁迅、柯灵等作家对巴金写作的评价,便可使学生对这句话有更加多元的认识,也更为赞同。这两处的拓展已经与整个教学环节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条精心设计的拓展链,使拓展呈现出最佳效果。

2. 构筑关联的拓展网。一篇文章往往会进行多处拓展。这些分散的若干的拓展连接点相互连接起来,便构筑了一个拓展网。构筑一个具有广度的拓展网,能够帮助学生清除理解课文的重重障碍,更好地走进文本。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教师可以进行多处拓展:李陵事件、酷刑、《报任安书》片段、读者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评价……这些拓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构成了相互关联的拓展网,一步步地引领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内心,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体会他为了实现可贵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精神。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连接点巴金资料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基于A3航摄仪的小基高比影像连接点精提取技术研究
基于弹性厚粘胶层的结构性连接点响应建模和预测
小巴金“认错”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
基于相关性筛选原理的公共连接点谐波畸变量的分层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