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洁
摘 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四个环节中,听是吸收,是“进”;说、读和写是语言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表达,是“出”。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一“进”一“出”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道德教育;语文教学;灵活渗透;领悟真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而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受教育者德智能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了首位。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曾说:“君子所贵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诸侯有德,能保其国;天子有德,能得天下。”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
但我们很多语文教师为“应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只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从宏观来讲,为了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教材总是系统的选择一些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教育、是非善恶正义感的教育、献身精神的教育、勤奋求学的教育、尊老敬师的教育等内容;就每篇课文来说,都有其侧重点,而且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已经融在课文的主题中,不能孤立的把它列出来,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既然如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
一、在“听”中熏陶感染,灵活渗透
“听”是靠听觉器官吸收、筛选信息,传入大脑,使情感受到激发、感染。老师的范读、同学的朗读;老师的讲解、分析;同学的讨论、回答;课堂上的种种有声教学活动都会对同学们形成影响。
教师课堂导语的设计,教师课文的范读,文章的讲解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讨论等等,都应给学生以一种绘声绘色、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这种情境中得到感染。
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同时要以文悟道。把课文资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讲述时有情有境有序地渗透给学生,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如朗读陶渊明《归园田居》,作者鄙弃官场生活,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田园生活,这种超越精神就会感染我们。在听同学们整齐划一、气势雄壮的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我们定会在心中燃起对解放军战士那“英勇顽强、团结协作、所向披靡”的战斗精神的崇敬之情。在听老师讲析《香菱学诗》里“黛玉教诗”时,黛玉老师那“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形象不会在我们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吗。
通过“听”,我们思想上受到了感染,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德育不断地渗透到我们内心,形成道德意识,并逐渐累积起来。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这些道德意识训练成道德行为,培养成道德习惯。把“榜样”的美好品质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去。
二、在“读”和“说”中领悟真谛,凝聚内化
“读”是把靠视觉得来的文字变成语言并准确、流利地表达出来。因为语言的表达要伴随着思维,所以文字里那些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便靠思维贮存在脑海里。这也是一个信息的吸取过程。在反复的阅读中,去领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在朗读《生命生命》时,作者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不会打动你吗?在朗读《白杨礼赞》时,我们先是感到白杨树高大、伟岸、朴质的形象,在字斟句酌时,它宛然象征着的“北方抗日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便逐渐显露出来。在反复吟咏《硕鼠》时,初步领会到的是作者对“硕鼠”的憎恶,在逐句研读时,我们把会理解“硕鼠”原来是指统治者,这首诗就有了一种反压迫的思想。
“说”就是说话,是我们用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谈读后感、讲小故事等都是同学们创造发挥的说;课外时,同学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争论,对校园现象的认识和交流,是同学们自由的说。
言为心声,这些畅所欲言的表达,是因为我们吸收了许多营养,有了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满腹的激情须得一吐为快。在“说”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现个体的差异,还可以纠正认识的偏差。
如对名言古训的诠释分析,就融入了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要求对人要真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说人应该有骨气,作人应有准则。
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老师问道:“假如你来续写,你会怎样安排本文的结局?”同学们纷纷发言。有说于勒夫妇坐的船沉没,被于勒救起一家团圆的;有说菲利普的儿子发迹后接于勒回来的;有说于勒后来又发迹回来的……。这些回答,正是同学们亲情观的体现。是和课文中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三、在“写”中作好迁移,促成内化
“写”是写作,是我们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我们要求学生“文以载道”。这“道”就是前面吸收积淀下来的道德意识,同学们自然会将其发乎于外。
写作是无声的语言,与说相比,得有较长的时间准备,思维更缜密,更能传达出同学们的情感。写作有自由写作和限定条件写作两种。
自由写作能充分真实的表达同学们的情感。其形式多样,有读后感、日记、周记、练笔等。限定条件写作即“按要求作文”,由于同学们前面靠吸收而贮情,此时被文题所“撩情”,心中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人文精神等真情实感凸现出来。如在写《我的家乡》这一文题下,一位同学写道:“这是我亲爱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总之,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必会有所感悟。感悟使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语文能力和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