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菊书
摘 要:学好语文,阅读是关键,较好语文,如何避免阅读的误区,引导学生高校阅读是关键。小学语文不仅仅是要开展语文课堂主题阅读,还需要拓展阅读,即需要在课堂主题阅读的基础上,大量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有效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但是引导学生扩宽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但在扩招阅读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拟就这些误区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学生阅读面的宽广也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一定程度存在真相关关系。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小学学生在开展语文的阅读时阅读面比较窄,阅读量比较小,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趣味导向和浅层理解,仅仅局限于儿童文学,而对文学名著和报刊文章的阅读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上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课堂主题阅读,并引导学生以语文教材的主体阅读为中心,想相邻周边延展,让小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达到以课内阅读为主线,以课外阅读为支线,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衬托,从而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照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要合理利用教材,以教材作为引子,拓展学生阅读能力。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学习基于浅层的主题拓展阅读现象,这样的拓展阅读仅仅注重形式,而没有注重内容和实质,没有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在阅读进行中,存在目标不清,目的不明,散散漫漫现象
在语文阅读中开展拓展,很多学生都存在贪大求全,中心不明的现象。大家都认为语文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一个单一的例子,是火引子的作用。因此存在只要对于教材的例子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就可以大量的开展拓展阅读。在没有充分理顺和认识教材主题阅读中心的情况下,盲目的追求课外阅读的数量。都认为教材的主题阅读是比较乏味、单一和干瘪的,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是乏味、无趣的,认为主题阅读像荷花一样,“一支独立”“不蔓不枝”,没有绚丽多彩的色泽。所以,学生在没有理解主题阅读中心和主线的情况下,冒进的最求拓展,仅仅将主题阅读作为一个小小的跳板,学习时只要在主题阅读上稍微停留片刻,就可以大胆地奔向课外阅读广泛的天空之中随意遨游。其实这是错误地,这就存在中心不明,目的不清,目标散光,散散漫漫,这样的阅读缺乏对主题的深深感悟和思考,没有真正去品味、分析主题的深刻内涵,没有勇于反复质疑的精神,没有真正用心去品味和感知蕴藏在课本主题里面的深刻的思想,领悟深藏在平凡的语言文字里面的哲理,导致课堂阅读成了“浮光掠影”的课堂阅读,课外阅读成了“脱了缰绳的野马”的阅读,没有真正达到拓展主题阅读的目的。
二、在阅读进行中,存在文不对题,表面热闹,实际冷清的现象
导致学生是在完全应付教师教授的各种资料,读了一大堆的古诗词,后面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更谈不上对课文的品读和感悟。怎么克服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应该理清目标,深化主题,极力克服散漫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的原野的窗子。”其实,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把主题阅读部门讲深讲透,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努力的引导学生真正用心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教师的诵读、分析中自己切实感受、发现、启迪,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让学生由“一知半解”到“心领神会”,学生就可以自己去拓展课外阅读,真正用兴趣作为驱动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引领学生潜心会文,让学生自主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从而真正拥抱语言,超越文本。
三、在阅读进行中,存在生硬僵化,表现单一,枯燥无味现象
在笔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主题拓展阅读几乎没有创造性的发展,觉得是一种既定的任务,思想完全屈服于之前养成的较为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使学生感觉十分枯燥无味,效果不好。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讲完课堂的节选,就推荐学生去阅读原著,多数学生仅仅就把原著散漫的看一遍,没有多大的收获,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开展对比的阅读,给学生介绍与主题阅读相近或者相反的书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知,或者引导学生开展补充式的阅读,让学生在原著的基础上,能够有新的较为独到的启迪。因为只介绍学生阅读原著的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形成审美的疲劳,严重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厌倦情绪,不光没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反而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甚至产生厌倦的情绪。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怎样去解决和应对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主题阅读的情况下,开展对比式阅读。要基于语文课堂上的主题阅读内容,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对于本主题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心里对于阅读充满一种期待,渴望有一些能够辅助主题阅读内容的一些名著或者报刊杂志。应基于文本的内容,是着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丰富的拓展阅读形式,不仅能够打开学生阅读的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点发散到线,到面,而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持续乐读的阅读期待。二是着力引导学生开展补充式的阅读,有效利用课外阅读填补课堂的空白。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空白”,适时适度地填补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三是着力引导学生开展分享式阅读,让同班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父母和学生之间,能够有效分享阅读的快乐,一起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共同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关向阳.王行武.关旺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误区分析及科学指导策略探讨[J].新课程(下).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