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妮
摘 要:生物作为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生活,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其思维;课外以实验为基础,锻炼其能力。如何讲解得度,既掌握知识又能锻炼学生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八项事件。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在新课程形势下的今天,一个高中生物教师,决不能 “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教师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八点。
1、戒满堂灌
“主体作用”要和“主导作用”相结合,一个教师不仅是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他怎么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师的讲,是为了不讲,在自学前,仅花少量时间,板书自学提纲,理清自学脉络,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对于自学中懂的可不讲,不懂的讨论、答疑,生物原理、结论则由教师作启发性的讲解归纳。主导作用的红线要贯穿在主体活动的始终,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一味叫学生自学,放任自流。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担子不是减轻而是更重,只有这样,学生的自学才不致成为自由学,学无所获。
2、戒教不得法
有的教师讲解抽象化、不通俗,使学生觉得生物难懂难学,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讲课安排不当,高速度,大容量,使学生消化不良,也失去学习信心。所以要注意讲授得法。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从简单的生物现象说起,从身边的生物事物说起;要对教材进行迁移集中,纵横联系,综合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戒枯燥说教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既要当好教员,又要当好“演员”。而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的用语要鲜明、生动、幽默,讲话要富有形象性和激情,语调要抑扬顿挫,口齿要清楚,内容要简明扼要,丰富实在。要将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如成语、谚语、趣闻等引入课堂,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讲遗传时,可引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可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同时也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4、戒虎头蛇尾
教师备课对于课堂引言比较重视,但是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知识总结往往不到位,学生上完一节课不知道本节重难点,课下就会目的性差,学习效率低。
5、戒过度依赖多媒体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多媒体技术几乎走进了各个学科的课堂。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够解释一些挂图和文字无法展示的内容,尤其在生物的微观世界方面更是“如虎添翼”。但是多媒体课件过度依赖,很多都是成型的预制品,内容过多,学生无法分辨重点,模式化程序化过强,不能随机应变,合理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才能做到高效课堂。
6、戒讲练不当,处理失衡
有的教师只讲不练,以讲代练;有的则少讲多练,重复练,使学生负担过重;有的训练要求掌握不准,或深或浅,过宽过窄。正确的做法是精讲巧练。做到各个环节点滴练,重难疑点当堂练习,章节过关打基础,单元过关见能力。当堂、章节、单元,练有层次,练各有序。易、中、难,每题内练有梯度,每卷内练有区分度,不致造成凡难皆好,越难越好。练有广度,使双基教学扎实全面,练有深度,意在加强生物智能的培养和开发。
7、戒脱离实际
教师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把生物教学搞得死水一潭;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阻碍生物智能的开发。学生的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不会运用生物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注意联系实际,多做有心人,多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书本中心,启发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生物原理去问一个个为什么。如为什么种庄稼要讲究合理密植?为什么施肥不是越多越好?等等,都要启发学生运用生物原理去分析探究。当然,联系实际,要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地、适度,切忌远离教学内容,华而不实。
8、戒重智轻德
有的教师认为德育可轻可重,可有可无,而知识掌握的好坏才是检测质量的硬目标;有的即使结合了德育,也是牵强附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师应重视实施本学科的德育目标。生物是进行德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在生物教学过程,要克服生搬硬套的现象,使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在备课时要深挖教材的思想性,深刻领会其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如中外热点、重大节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兴趣浓厚,寓教于乐,思想、知识两受益。
总之生物课程实施过程不能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总结,积极培养学生寻找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课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努力提高探究学习能力,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心理学有这样的认识,思考最容易引起人的探究反射,学生拥有强烈的质疑解惑的想法是他们能够积极思考的潜动力,是实现学生从质疑到释疑的一个必然转变,它的意义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运用自己已学会的知识去认知新知识。这是增加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必经之路,是教师讲授与灌输所无法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