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来 朱凯 赖世平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常规病理制片中问题的探讨及体会
高金来 朱凯 赖世平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常规;病理制片;探讨
病理制片技术是病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病理的诊断。在制片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制片质量,进而影响病理诊断[1]。提供一张高质量的切片并非一日之力,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熟练的技巧和实践的经验,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常规病理制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一些个人体会。
送检标本应及时固定,没有及时固定或固定不充分的标本,组织会出现自溶现象,细胞核不清晰。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固定方法,对于淋巴组织一般需要切开固定,因为淋巴组织的包膜比较坚韧,会影响固定液的渗入,收到这类标本后需要及时切开。固定液的量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为组织体积的3-5倍。固定时间大标本一般24小时,小标本一般4-6小时就可以了。
取材时要注意的几点①取材的标本大小要适度,常规标本厚度一般为0.2~0.3cm,太厚组织固定不好,组织结构不佳,过薄则组织切片张数有限,由于读片的时候难以满足需要。对于冷冻切片取材略厚,可达0.3~0.4cm;②取材时要注意包埋的方向,如有皮肤组织,包埋面必须与表面垂直,这样才能保证皮肤的各层结构都能被观察。
现在病理科基本上都采用自动脱水机进行脱水,效果较好。常见的问题是脱水试剂使用一段时间后,试剂会挥发引起浓度降低影响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的彻底,从而影响制片质量。所以脱水机的试剂要定期更换,最好用酒精比重计测量酒精,这样更换试剂更科学,更精确些。
包埋石蜡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石蜡熔点偏低难以切出较薄的切片;石蜡熔点过高造成切片困难。另外在包埋的过程中,注意浸蜡的温度与包埋蜡的温度及包埋用的镊子、组织块温度要保持一致,否则会引起组织与周围脱裂现象,切片时容易出现空洞。包埋时还应该注意包埋组织的方向,如为囊壁则倒立起包埋;如有皮肤组织包埋面必须与表面垂直,这样才能保证皮肤的各层结构都被观察到。
切片环节是病理制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组织的镜下观察。切片中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4.1 切片不完整 原因∶是组织包埋时,组织块平面与包埋盒底面呈一定角度。处理∶切片时调节组织块夹头的角度,深切即可解决或者重新包埋组织,将组织面压平,再次切片。
4.2 切片厚薄不均 原因∶切片机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或故障,组织块夹头或刀架的固定螺丝未拧紧,导致切片刀和组织块未固定。处理∶查明原因后进行修理,切片前检查切片机的各种螺丝是否拧紧,检查切片刀和组织块,石蜡和包埋盒是否固定良好。
4.3 切片中压缩引起皱褶 原因∶切片刀不锋利,切片易压缩皱褶;切片时切片刀角度过大使切片蜷缩;展片时不易展平造成皱褶。处理∶更换锋利的刀片,调整刀的角度,切片时同时用毛笔卷片,由于外力牵引皱褶改善,展片时水温在40-50度,必要时可在水中加适量乙醇,有助于组织展开,减少皱褶。
4.4 切片脱落 原因∶组织内含过多的坏死成分,组织细胞坏死崩解后局部的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切片一经固定,水分逸出,坏死组织失去支撑作用;切片太厚;染色时水流过急,冲坏组织完整性甚至脱落。处理∶避免组织内带有坏死组织;选择最佳的固定液,另外,及时将盛有固定液的瓶盖盖好,防止固定液的挥发而降低其浓度,定期更换固定液;保持载玻片干净;切片的厚度不要太厚,尽量薄一些。
4.5 切片污染 原因∶捞片的时候水面不够干净产生;或者是取材的时候取材板不够干净;包埋的时候镊子不干净所致。处理∶在病理制片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防止污染,切片捞片时及时清除水面上的污物,取材时每切一例标本都要注意刀、剪、镊子和取材板的清洁。
4.6 切片细胞挤压 镜下细胞核呈狭长细丝状,深染,细胞浆不明显,细胞无完整结构,这种情况多见于细小的活检组织、多次切片后仍如此。原因∶医师取材的时候,组织受镊子等器械的机械性挤压造成的。处理∶病理医师在取材时对于细小组织切忌挤压,对于大块组织应使用锋利刀具,下刀轻快,一次切成,不可拉锯样取材和强力挤压,避免使用有齿镊。
4.7 组织破碎松散 原因∶展片温度过高;二甲苯透明的组织容易发脆发硬,对于含胶原丰富的组织脆硬较明显,切片时组织容易出现破碎松散;脂肪组织及含脂肪丰富的组织因脱脂不干净,浸蜡困难,切片时常产生破碎;含手术丝线等异物的组织也会出现切片时组织分散、破碎的现象。处理∶展片时应调整温度,不可过高,避免弥散;对于脂肪组织及含脂肪丰富的组织可适当的延长脱水及透明时间;取材时尽量除去线头等异物,以利于切片。
染色首先需要良好的试剂,我们现在用的是改良的苏木精染色液,效果较好,关键是时间不可过长,更不能太短,发现着色不深时可考虑更换试剂[2]。冬季温度过低;二甲苯使用时间过长;脱蜡试剂呈饱和状态;试剂有水分都会造成脱蜡不彻底,染色后无水乙醇及透明试剂使用时间过长或混入水分形成脱水透明不彻底,组织切片呈白色云雾状区域等,造成染色不彻底。这时我们应该更换脱蜡剂、脱水剂和透明剂。
切片封固使用的树胶稠稀要适当,过稀过多容易发生溢胶;过稠过少容易出现封片不全或气泡。封片不及时易引起组织干涸,出现组织收缩和裂痕,即龟裂现象。或者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部分细胞核透明不良而出现黑核现象。
总之,做好病理切片工作,需要病理技术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注意标本固定、脱水、包埋、染色、封片等多个环节的规范操作,精益求精,才能作出更优质的病理切片。
[1]王伯坛.病理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
[2]赵鹃,潘志芹,李志燕.影响病理切片质量的因素及纠正方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5(1):82.
R446.8
B
1009-6019(2015)10-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