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东
以淡马锡模式为主导的国企改革,或将帮助国企做大做强。但学习并非照搬全收,一味的“拿来主义”反而会产生“效颦”的结果。
近日,有关媒体透露,此次国企改革是以新加坡淡马锡模式作主导,一旦得以实施,新的淡马锡式公司将为国企提供资金并一路监管,鞭策国企盈利。
淡马锡模式就是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经营方式。这家1974年在新加坡成立的投资公司。得益于全球 10 个办事处的支持,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和亚洲地区。淡马锡经营方式是以客户为导向,以雄厚的国家财政实力作后盾,批量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申请、审批、放贷及风险控制,也就是建立“信贷工厂”,提供中小企业融资。
2004年10月,该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公布年度财务报表,报表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公司的总体投资回报率为18%,总资产达到900亿美元,是新加坡最大的企业,企业规模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公司相当。
根据《淡马锡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淡马锡拥有的投资组合价值高达2660亿新元(约合1978亿美元),按新元计算的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19.20%,较长期的 10年期和20年期股东总回报率分别为9%和7%。自1974年成立以来的股东总回报率为16%。
淡马锡公司有着优质的治理模式,拥有100% 所有权的新加坡财政部在公司内部起的作用很小,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公司特殊的董事会架构,是分层递进的控制方式和有效的约束机制。淡马锡不受政府决策干扰,采取无为而治的控股方式,还拥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淡马锡把国家资本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转战国际资本市场的淡马锡以骄人的业绩向全球传递着新加坡国家力量的强大声音,其经营模式也成为许多国家学习仿效的标本。
但是,淡马锡并非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在国际上也有非议。在非凡的投资成就背后,也露出国家资本主义丑陋的尾巴:国有资产信息不及时公开,纳税人多年蒙在鼓里,民众公民权、知情权被剥夺;公司高管由国家领导人亲属担任,公权与企业裙带关系难以分开;利用国家司法资源压制民间质疑声音,国家公司变成家长专制场所。
所以要对淡马锡在批判中学习,在欣赏中鉴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中国的国企改革要有中国的特色。这就是习近平主席在经过数次巡视调研,广泛听取中央部门主管、地方党政官员、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后梳理归纳而形成的六个观点:其一,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其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其三,真正确立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其四,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其五,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其六,维护好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这六个观点就是此次国企改革的六大特色,第一条是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应是国家体制中任何方面的领导力量;第二条是国资监督问题,防止国资在改革中流失;第三条是国企市场地位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第四条是国企的国家地位问题,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第五条是国有资本增值问题,力求放大国有资本主导功能;第六条是职工权益问题,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国企的基础性建设。
总的来说,通过新一轮国企改革,新的体制将拉大政府和国企日常业务之间的距离,国资委不再直接干涉大多数国企经营活动。国企将获得更大的业务决策权和市场话语权,董事会也可自主招聘和解聘经理人,不再由国资委直接任免。但中央派出党务负责人的政策将保持不变,党的领导的权威必须在国企改革中得到体现、保证和加强。
相比淡马锡模式,我们更看到中国国企改革的特色,相信社会主义国家也能成功地运作国家资本主义。列宁曾经指出,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经济落后的国家里,是无法直接建设社会主义的。而只能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样的中间环节,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我国正处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还没有成熟,同样离不开国家资本主义这块敲门砖和铺路石。我们也完全有信心在借鉴淡马锡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的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经济的洪流超越国界,也超越意识形态。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在学习仿效时,必须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必须有选择有保留。这就像西施皱起眉头也令人疼爱,但换了一个人,譬如东施,倘若也强作愁容,就适得其反,无美可言。因此,国企改革学淡马锡勿走“效颦”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