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冰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德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的理念,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关于澳大利亚培训包的论述很多,但是关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整体管理体系的不多,本文力图全方位的介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先进之处,进一步分享其职业教育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一直以来,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教学工厂、澳大利亚TAFE等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但是,以往都是听别人在讲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这次通过亲身学习和体验,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认识有所不同,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是一种层次教育,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类似,但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有很大不同。澳大利亚高中生毕业可以考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可以考大学。在澳大利亚只要达到国家对开展职业教育条件和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创办职业教育。所以,有很多专门的职业院校,其中私人创办的达到5000余家,也有很多大学开展职业教育。
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分为六个州和两个领地。各州具有较大的自治权,职业教育略有差异但是大体相同。联邦政府和各州分别有教育部门和技能委员会,教育部门履行的是行政职能,主要对学校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如学校的日常运行、学生经费划拨等等。而对于具体专业教学及其内容的确定则是由技能委员会确定。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不得不说培训包,培训包是由州技能委员会制定的,澳大利亚有11个技能委员会,是以行业来划分的。制定培训包后经州教育部门报联邦政府,由联邦政府技能委员会审定,对照国内职业教育,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某个培训包相当于国内的某个专业。培训包中包括若干个单元,单元相当于国内的课程,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明确规定,相当于国内的课程标准,列明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明确考核形式和比例,给定每个单元考核的试卷,绝大多数单元的授课PPT也已经配备完备。具体培训包内容见图1(括号内为国内对该内容的称呼)。
图1 培训包及其内容
每个技能委员会都是由所在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技能委员会各行业企业专家根据对行业的调研和了解,依据本行业企业工作的业务内容,进而制定培训包,培训包由行业企业专家制定,能够体现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的人才也为行业企业所需要。培训包一旦通过审定实施,就具有法定权威性,教师需要按照培训包内容教授课程内容,不得私自缩减或扩大。技能委员会通过对学校检查和监督,以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严格按照培训包的内容教学。
在昆士兰州阳光海岸大学,课堂教学分为大班授课和小班授课,大班学生数在100—200人之间。小班不超过30人,往往是十几个人。大班授课的多数为公共基础课程。大班和小班结合授课的多数为专业课程,这种授课方式的优势在于,对于专业课程理论内容往往采取大班授课,而涉及专业技能教学则采用小班授课,效果较为良好。
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RMIT),进行教学之前,教学资源是提供给学生的。例如教师的教学PPT、训练题等等,在上课之前已经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定的教学资源预先进行学习,或者依据教师教学要求进行自学,然后到课堂上,依据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或按照分组集体完成教学内容。
澳大利亚各学校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例如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RMIT)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邀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派教师参加行业举办的讲座和学术会议,鼓励老师参加行业组织的其他活动,要求老师对行业新闻杂志和信息及时了解,让老师保持在行业知识和技能先进水平。这些措施在国内高职院校也大多采取,但是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教师培养的针对性。针对上述的培养措施,学校主管教师培养的部门一定时期内会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不记名,力求教师能够客观回答问卷。通过问卷列明的内容分析,明确教师目前存在的不足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此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进行有效的考核,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有教学评估、行业经验、产品开发能力、开发市场能力、商品管理系统的认识、学生管理系统、学生学习方式、设计学习方案的能力八个方面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学校部门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评价。
在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学院(RMIT)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其建筑物、教室和实训室内的设计与众不同,既实用又新颖。就教学楼来讲,几乎没有样式相同的建筑,保留下来的是不同时期的,比如古老的监狱,现在已经变成教学场所,但是外观还保留原样,澳大利亚有一个规定,就是建筑物70年以上的要保护,所以有很多建筑外观很老,但是里面进行了改造。也有一些新建的教学楼,处处体现现代,很难想到它和前面的建筑是一个学校。
RMIT的教室和国内有较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布局和功能上,多数教室安装两个投影仪,通常在教师讲桌的对面墙上悬挂一个,距离教师讲桌较远的学生看不到前面的,可以看后面的。同时也方便教师,不用总回头看身后的屏幕,可以直接看另一个投影进行教学,有的教室四周墙壁上悬挂电视机,与教师投影同步,方便学生观看。
对于中高职衔接一直是我个人较困惑的问题,如果让学校自己来做这件事,困难很大。因为高职院校到底和哪个或哪些中职学校衔接,具体涉及到开设哪些课程的问题,至少课程不应该过度重复。以后同样涉及到高职与职教本科衔接的问题。如果我们有类似于技能委员会的机构,是不是对于中高职衔接和高本衔接更有利。目前,国内适合行使这一职能的机构有两个,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二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个人以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更合适,尤其各个省应建立相应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行指委中目前集中了中高职院校主要领导和专家,对于各院校情况相对较为熟悉,利于了解学校情况。第二,行指委中已有少量的行业企业专家,如果再吸收部分行业企业专家,就可以对所在行业情况有准确把握。二者相互结合,按照所在省实际情况,明确中高职衔接,高本衔接的具体标准,这对于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以及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健康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
目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首先是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然后得出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但是由于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对人才培养明晰性上不能达到企业管理人员的熟悉程度,所以在人才培养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由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培养目标,或者由委员会来审核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更有帮助。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班额过大,通常为50人左右,这样有许多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很难应用,教师授课过程中往往不能兼顾,参照阳光海岸大学的大班和小班结合授课方式,也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会计专业开设《银行会计实务》课程,对于准则内容的讲述,可以采取大班授课,如3个班级150人合为一个大班,而对于技能训练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小班授课,分为6个小班,每班25人。对于3个班级授课原来需要3名教师授课,改变后还是3名教师,只要设计好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工作量和原来基本持平。但是这样教学,加大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对于开展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较为有利,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加课堂互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资源课前提供给学生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实质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程内容全部在课堂上完成是不现实的,把教学资料事先交给学生,有了课下的学习和理解更有助于课上深入的讨论,如此课内外有机结合更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国内高职院校在教师培养上随意性较大,无论是方式上,还是资金上,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性。往往学校获得新的项目资金充裕时就大规模的派教师外出培训,没有项目时就限制教师外出培训,而且对教师培训后的效果缺乏考核机制。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更多的流于形式,往往不能落到实处,也没有成熟的考核办法。借鉴澳大利亚对教师队伍培养和考核经验,各个学校应该制定教师培养规划,细化到专业,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对应产业发展,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定教师培养考核办法和具体措施,快速提高教师培养的成效。
实训室应力求与实际工作场所一致,如证券交易模拟实训室,实训室中间上方悬挂电视机,分为企业、银行多个台位,每个台位交易电话、交易软件齐全,学生可以按照交易流程进行交易,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辅助机构上力求便捷,例如,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难免上课过程中出现意外,楼里专门配备电脑维护人员,在楼中间层居中位置,教师或学生机器出现故障,随时可以拿去进行维修。教学楼内自主学习的地方,可以全部向学生开放,有大的教室,也应该有封闭式供小组进行讨论的地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