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的国贸创新型人才培养报告

2015-03-25 02:44王燕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38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国际贸易人才

王燕

国贸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但是在现在高校培养模式上由于种种原因,调整的速度没有办法迅速的根据市场做出这种调整,本文从现阶段高校培养模式出发,发现在国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办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设置为独立学科至今,国际贸易专业经过了三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从最初的照搬国外模式到根据国情调整,从无到有的过程。三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国际形势的变幻,社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应用性的要求越来越强,对于高校培养模式不断产生冲击。因此,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不应仅仅局限于培养知识型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但是,现阶段,高校培养人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的挑战

1、 培养模式改革滞后。时代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形势在发生变化,逐渐影响了高校培养模式,但是由于高校培养人才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根据国际贸易形势及时作出培养模式的变化是不可能的。现今的社会对于人才培养不仅要求目的明确,更加要求有特色人才的培养。一些高校在培养国贸人才的过程中,依然坚持几年前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是最重要的,考核方式上也依旧以卷面考核为主,没有积极运用分析工具,分析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本地区的特点,国际形势的变化,因此在培养人才上不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人才培养上过于趋同。

2、 实践教学体系搭建简单化。

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大部分高校都开始注重实践教学,但由于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时间能力较差造成实践教学开展不够深入。由于现阶段教师自身特点,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用的案例往往来自于书本、杂志、网上的论坛等渠道,而不是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所以对于学生来讲过于理论化,实践教学的收效甚微。部分实践课程在开设过程中请进企业教师,但因为缺乏课堂教学经验,不了解本专业的授课进程和培养特点,企业教师进入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抓不到重点,实践经验和课堂内容脱节问题严重。

3、 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大企业,收效甚微。

由于实践教学的需要,大部分高校都开始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或者校外实习基地。对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合作基地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上需求人才的要求,了解自身培养时应注重的素质能力,但是在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造成实习基地建立后的使用率低,学生实践效果差。部分实习基地在建立之初是由于学校单方面较热,而企业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不报高期望,在用人过程中不愿意选择学校的学生进入企业;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低,在招聘用人安排实习学生方面存在困难,学生也由于企业实力较弱,不愿意进入企业;还有部分高校在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时与大企业合作,但是这些大企业的工作岗位设置过于细化,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只能够了解企业运作的一个较小的环节,种种原因造成校企合作的失败。

4、 能力与实力培养方式不适合市场需求。

由于国际贸易形势发生了变化,对于英语能力、营销能力、图片处理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市场需要的能力,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坚持使用旧的考核方式,比如在培养英语能力上主要侧重于写的能力,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张不开嘴、词汇老旧成为主要的问题。

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

1.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速度

民办高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本省,就黑龙江省而言,本省生源占民办高校招生总数的70%以上,就业区域也以东三省为主,培养目标的滞后导致培养人才的能力与社会脱节,培养目标调整速度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2.缺乏培养特色

由于地理位置、文化传承、贸易方向等因素的不同,每个地区具有自己独有的贸易特色,这就要求高校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坚持地方特色,调整培养方向,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力求实现人才就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目标。

3.能力结构构建失衡

实践中的国贸人才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图片处理能力等。其中实践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处理单据报关的能力,在电商平台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外语能力需要学生能够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熟练的口语交流,迅速的文件浏览和处理能力等,图片处理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掌握软件处理能力。但是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三种能力的培养趋于表面化,在能力结构构建体系上缺失。

三、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措施

1.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例,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参考国外国际贸易领域的行业操作规范、相关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结合当地用人单位、毕业生反馈对不同性质课程实践环节所占比例进行调整。例如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增加校内外的实践环节学时。将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分成课内、课外及校内、校外不同层次。课内、课外实践部分主要借助经管类综合实训平台,针对知识点进行专项实训、综合实训。并采用开放性实验平台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上答疑、作业布置、发布参考资料、视频等方式实现。

2.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增加课堂实践能力培养。

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坚持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和案例,但在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比较有限,因此在实践效果上收效较差。在教学方法上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以及将企业的具体问题引入课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企业在电商平台的账号,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体验作为职场外贸人掌握的能力。

3.突出地方特色,培养有特色的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对于地方特色的研究,根据地方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在黑龙江省,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作为对俄罗斯出口占主要地位的省份,在对外贸易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贸易国的特点,需求产品的特点,在开设课程上应做出适当调整。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国际贸易人才
人才云
工匠精神面对高职装备制造培养人才研究
立足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养人才振兴乡村
浅析独立学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