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山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究其原因是学生刚刚接触深奥难懂的文言文,又没有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了,他们才会不惧各种困难,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文言文是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但由于它的拗口难懂,致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下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朗读引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高声地去朗读所学的作品。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理顺语句,体会感情。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自己之心。”每次教文言文,笔者都会先抑扬顿挫地范读。刚开始,有些学生会在下面偷笑,但渐渐被笔者的情感打动了。他们也会模仿笔者的声调朗诵诗文。在这个过
程中,笔者不断地激励他们,他们读得更加有感情,他们的兴致被彻底引发了。
2背诵激趣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只有饱读诗书,才能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但是很多学生却是怕记怕背,古诗背诵相对容易一点,比较长的文言文背诵学生会感到很难。为此,笔者经常会把很长的段落分成几块让学生来背,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很容易,兴致很高。有时,笔者也会绘制简笔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比如,在教《小石潭记》一文时,笔者先画一幅画:中间一个土丘,向左(向西)是一片竹林,再向左就会看到一条小溪流入一个水潭,水潭的底部都是石块。学生看到这幅画,很快就会背出古文的内容。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文言文也是这样。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每篇文言文,先让学生熟读,然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翻译文章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再去体会文章的主旨。翻译的时候,教给学生五字翻译法:增、删、移、留、换。在教文言文的时候尽量要求学生直译,但有时直译句子会不通顺,这就要增加必要的字词,这就是“增”。而一些虚词无需翻译,这就要“删”。遇到像宾语前置这类的倒装句,就要调整它们的位置,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这就要“移”。遇到一些人名、地名、国名的,必须“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这就是“留”。有时按照每个字词的意思来翻译,显得拗口难懂,我们就要换用意思相近的字词来翻译,这就是“换”。掌握了这五字法,翻译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初一时,笔者要求学生字字落实,明其音形知其意,并且要熟记。这样不仅可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而且会为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记忆时,为了防止学生怕记怕背,笔者会让他们一段段地去记去背;检查时,也是一段段地检查。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很容易。时间一长,他们积累的多了,学起来就会更轻松,更感兴趣。初二、初三的时候,笔者不再只是要求学生字字落实,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每句中的重点字词来翻译,教给学生一些赏析词句的方法,更注重他们能力的培养。为此,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重点讲解。
三、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在平时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或者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要循序渐进。初一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找一些简短的文言文成语、故事让学生训练。比如,狐假虎威、揠苗助长等。一方面,学生对这些成语、故事比较了解;另一方面,这些文言成语浅显易懂,适合初一的学生。这样做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所学知识,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下学期,让学生做一些比较难的文言文阅读。比如,学习了《赵普》之后,在《宋史·赵普传》里找一段让学生去阅读,如《言行龟鉴》。这些课外文言文的选择尽量与课内的文言文相关,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有关这个人的更多的故事、传说,还可以让他们从多方面去认识一个人,以此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初二、初三时,就要更加注重学生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几乎每一次测试都会找一些课外文言短文让他们训练。经过训练,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明显提高,学习兴趣高涨。
初中文言文学习不是一日之功。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兴趣是学好文言文的动力,方法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拓展是学好文言文的保证。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八桥初级中学(2256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