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校教师师德的表征

2015-03-24 02:48邵天会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文教资料 2015年32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做人师德

邵天会(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教育理论研究

试谈高校教师师德的表征

邵天会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132013)

摘要:师德是引领学生的旗帜,高校教师师德具有独特的表征,而众多表征中最能影响学生的是师德的教育理念,师德的高度自律性,师德的专业性,以及师德中的教学思维和制度,这要求我们先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高校教师师德的总结和改进,达到师德建设的第一步。

关键词:师德自律性专业性教学思维和制度

一、师德的教育理念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同时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因为学校的职能和教师的职责存在着一致性,并且通过教授知识学问进行统一,传授的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做人,学生通过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不为外欲所动,不为内忧所扰,做到淡泊于心的良好心态和做人原则,同时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和必备的修养,成为具有独立思想的正直的人。另一种是做事,学生掌握了做事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有能力和实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成为社会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从而实现从中获得的生活必需品。做人与做事两者之中,做人是基础和前提,做人是灵魂,做事是灵魂的实践和行动,从这方面上讲,做人更重要,没有好的灵魂指引,做事就失去了方法,没有方向的做事往往容易偏离轨道,好比失去方向的高铁,速度越失控的后果越糟糕。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即传授做人的道理,授业即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解惑则是两者的共同的要求。显然,在我们教育体系的本初就认为,在传道和授业中以传道为前提、为根本,授业是在传道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活动,脱离了传道的教学只会成为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传道的教学不能称之为师者的活动,忽视传道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

二、师德的高度自律性

教师自古至今备受尊崇,大众尊崇的不仅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师德。师德是指对教师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师德修养是教师本人对自己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是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和自我教育。每个行业的职业道德不尽相同,但是师德足以引起大众的关注原因在于,师德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改变着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轨迹,所以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一个人的教育最好是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最好的教育也大同小异。我曾经看到学校的走廊上写有禁止随地吐痰的字样,而一位老师却随口将痰吐在走廊上。我上前劝说,他嘴上答应着,回头又一口痰吐在走廊上。这样的老师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又能给学生做出什么样的表率呢?己所不能勿施于人是做人的准则,更是身为教师的最低要求。但是当下的少数教师,对他人过于苛刻,而对自己太过放纵。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你又能指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在批判这个社会的各种不道德、不公平的现象时,我们是否反思教育的失败和教师师德的沦陷。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同时必须意识到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被教育的群体。

三、师德的专业性

当下面对学科交叉和知识来源多元化的趋势,教师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知识体系问题,进而引发教师的“无能感”成为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第一,不健全的专业知识体系。虽然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说法在教育界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大体上包括了几大领域,一般性的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当下,专业知识结构是困扰教师的最大障碍,在经济价值体系的当下,专业人才极少从事待遇低的教师行业,尤其是男性教师更缺乏,学校不得不从其他相近专业招聘教师,而这些教师需要重新培训或者只能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产生更多的问题,教师无法回答和解释学生的大量专业性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产生质疑,教师只有在掌握大量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够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合理解释,否则只能隔靴搔痒,学生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教师没有解释的成就感,自然也没有职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当一个人失去对事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也逐渐失去了职业道德,而教师行业的职业道德却会因此而影响很多学生。

第二,旧的知识体系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远快于我们知识体系的完善速度,尤其处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结构受到更大的挑战。我们现在传授的知识往往已经落后于社会十年甚至更多,我清楚记得我十年前上学用的教材和今天上课用的教材是同一个版本,特别是在实验指导的各种操作和实验器材、实验要求、实验检测上依然沿用十年前的标准,而社会早已把陈旧的知识体系抛弃,严重打击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在当下众多高校教师严重缺乏自我学习、知识更新的意识前提下,更让这种现象扩大化。在网络上发达的今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的各种新鲜事物和知识,往往已经超过教材所教授的内容,而陈旧的知识体系却让教师依然如故地讲授着,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教师产生厌教心态,师德更无从谈起。

第三,专业能力对师德的重大挑战。现如今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大多是出身师范院校,而师范院校的学生有着良好教师的基本素养同时缺乏专业的从业技能,所以教师往往会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而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能力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活动失效、教师自我满意度降低、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后果就是师德的“失范”。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全面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能力等。我们在赞叹国外名校培养出顶尖的人才时是否反思了我们的教育问题,我们不是没有好的学生,而是我们的教师没有专业的技能经验,这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企业中学习、锻炼,了解更多的社会、企业的最新专业技能和经验,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和专业培训,只有教师拥有真正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才能从社会、企业的角度教授知识,才能将知识和实践真正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合二为一,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师德中的教和学相结合的目标。

四、师德中的教学思维和制度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评判教师的唯一标准只有学生的成绩和论文的数量,而这种制度却极大地阻碍学生人性的正常发展和思维空间的扩展。教师在这样的评判制度下,无法进行素质教育,往往导致教学畸形的产生。我一直认为,大学中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改变,思维的改变是人生最大的机遇和转折,而专业知识的获得是人生的固有能力,同样的事情是否有独立的、不同的、多角度的思维辨析和认知,能否有不随波逐流的坚定的意志,这是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应该做到的事情。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以卷面成绩论英雄,而更多的是学生的思维的沟通和改变。一个国家的发展靠的是技术的革命,而技术的革命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只会背书的学生最多只能是技术的熟练工,而不会成为技术革新的领导者,更不会成为人生的主导者。师德的最高要求就是让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进创新的空间,既能标新立异,又能坚持己见。同时创新的思维不是天马行空的遐想,而是基于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果实。如今很多教师同样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但是需要相关部门的制度革新,保守的制度让教师对这些无暇顾及,自然无法进行素质教育。制度壁垒的打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制度壁垒的改变,才能让教师脚踏实地地进行素质教育,师德才能得以达到最高境界。教师师德中的良心,在教育劳动中首先表现为教师个人对学生、对教师群体和对整个事业有高度自觉的道德责任感,对自己应当履行的道德职责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自己对学生对教师集体对教育事业而负的责任,看做是自己的义务,并准备尽自己所能履行这一义务;在教育劳动中还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教师良心是教育工作者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师德信念等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教师的道德灵魂,是教师自觉履行师德要求,激励自己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内在道德因素,教师良心在师德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往往左右着师德意识的各个方面,成为教师思想和情操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师德完善的最强大的内部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呼唤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肩负着引导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使命为此,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着经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使师德建设得到良性发展,形成长效机制,将是所有关注师德建设的人的不懈追求,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周成海,靳涌韬.美国教师评价的三个主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7(1):25一27.

[3](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Barbaraae Kinnon:Ethicstheoryandeontemporaryissues [M].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3.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做人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从零开始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