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克涛
(天津市北辰医院 天津 300400)
针刺治疗贝尔麻痹78例疗效观察
靳克涛
(天津市北辰医院 天津 300400)
目的 观察研究针刺治疗在贝尔麻痹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贝尔麻痹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贝尔麻痹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理想的治疗作用与进一步研究推广的价值。
贝尔麻痹;针刺;临床疗效
贝尔麻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性耳鼻喉疾病,属于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是由于在茎乳孔中的面神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目前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尚没有统一的结论,临床治疗通常可以选用抗病毒、激素、维生素等药物治疗以及辅助治疗,部分可实施手术治疗。各种治疗方案互有优劣,在临床应用上没有标准化特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1]。作者尝试使用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以提高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贝尔麻痹患者15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8例,42例男、36例女,年龄平均为(37.25±7.91)岁;对照组78例,44例男、34例女,年龄平均为(38.47±8.27)岁。2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神经病学》第四版内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诊断标准及定位诊断标准所制定[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内科学》中关于面瘫诊断标准制定,辨证符合风邪阻络、气血亏虚[3]。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不低于18岁,意识清醒;充分了解相关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颅脑疾病等其他疾病引起或继发性面瘫患者,精神性疾病史患者,心脑血管、血液系统等功能异常患者,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基础治疗,包括使用地塞米松、三磷酸胞苷二钠、维生素B1/B12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治疗,选用穴位包括合谷、地仓、下关、颊车、阳白、翳风六个主穴,其中除合谷取双侧外其余均为患侧穴位;针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1次针,15 s/次;灸法,每个穴位悬灸5 min,共30 min;连续治疗5d、1次/d,而后休息2 d为1疗程。所有患者连续治疗4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进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评定,以此评估患者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参照通行面神经功能评价方法[4],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其中痊愈、显效所占百分比为显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所占百分比为总有效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6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9.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贝尔麻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面神经管由于是骨性结构,其内空间仅可通行面神经,当该处神经营养血管因感染、风寒等因素而发生痉挛时,会导致神经水肿而使得面神经受到压迫,发生贝尔麻痹。该病常突发起病,数小时即可出现高峰,临床上主要表现特征为面部表情肌出现功能障碍,因此又被称为面神经炎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出现咽干、味觉减退、流泪及听力异常等症状。研究显示,机体抵抗力降低,精神疲劳及面部、耳后受风受凉等均是该病的诱发因素[5]。
中医学对于贝尔麻痹的认识属于“面瘫”、“口眼涡斜”范畴,其病因为风寒侵袭、脉络空虚而至外邪入侵,经络阻滞而经筋失养,致使筋肌纵缓而不收,因此临床治疗上应当以养血补气、扶风散寒、通络活血为根本。针灸是我国中医学传统治疗方式,通过对相应穴位实施针、灸两种方式以达到治疗效果。通过对相应穴位的针灸,可以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力、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以达到疏通面部经脉、疏风散邪、调和气血等功效。
由于少阳、阳明经脉主要汇集于面部,而少阳经半表半里、阳明经多气多血,因此在穴位的选择上多以该二经选穴。本文作者所选穴位包括合谷、地仓、下关、颊车、阳白、翳风六个主穴,其中合谷属足阳明大肠经,具有活络通经之功效;地仓、下关、颊车属足阳明胃经,具开关通络之功效;阳白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生气壮阳之功效;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具有祛风散邪之功效。于诸穴位处进行针灸治疗,可以舒经活血、生气壮阳、祛风散邪,从里及表形成对面瘫的治疗。有报道显示,对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理想且相对稳定的临床疗效[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贝尔麻痹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理想的治疗作用与进一步研究推广的价值。
[1]周荣福,许虎.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4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9):46-47.
[2]孙传新.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98.
[3]王永炎.临床中医内科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1447-1453.
[4]赖瑜达.隔姜灸联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5]何建琼,汪琼芬.针灸舒经调脏法治疗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31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54-55.
[6]李桂平,李妍,袁军,等.经筋排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2,1(2):6-10.
靳克涛(1983-),男,天津,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R255.2
B
1007-2349(2015)10-00053-02
201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