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晶,万兴亚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劳动力供求视域下吉林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设计
周晶1,2,万兴亚1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位的一系列政策设计和制度体系支撑。劳动力供求视域下,吉林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设计尤其要关注求职者、职业教育供给者、用人单位等政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政策价值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政策价值实现策略遵循需求导向与行动导向的统一。
现代职业教育;劳动力供求;政策价值;实现策略;吉林省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位的一系列政策设计和制度体系支撑。政策是建立在积累性的证据基础之上的,从劳动力供求视角审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既可以为其政策设计提供公共理论基础,又可以为其提供有影响力的经验论据。
(一)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劳动参与率处于较低水平
(二)第三产业成为用工主渠道,企业成为用工主体
从按产业分组的情况看,2006—2013年间,第三产业为用工的主渠道,一般在60%以上;其次为第二产业,比重约占30%—35%;第一产业劳动力需求比重约为5%—10%。从近几年经济类型分组的需求来看,企业一直是用工的绝对主体,占90%以上;事业单位用工需求比重约1.1%—1.3%;机关用工需求比重约0.3%—0.6%,其他部门用工需求比重约 4%—7%。其中,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企业需求比重较大。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创业促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国家促进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创业活动奠定了基础;同时,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加大了小额担保贷款、创业项目推介及创业培训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创业成功率,从而使个体经济企业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三)中青年年龄段劳动力供需比重大,新成长失业青年、失业人员和本市农村人员成为求职主体
2006—2012年的供求信息显示,吉林省中青年年龄段劳动力供需比重大,其他年龄段就业处于比较不利位置。从需求情况看,25—34岁年龄段所占比重最大,比重在35%—40%之间;其次是16—24岁年龄段,近几年需求比重在20%—30%之间;35—44岁年龄段劳动力需求一直较稳定,比重约在25%左右;45岁以上需求比重最小,约5%—10%。从求职情况看,所占比重最大的是25—34岁年龄段,占求职总量的35%左右,34岁以上求职人员随着年龄增长求职所占比重逐渐减少;从求职的难易程度看,25—34岁年龄段求人倍率相对较高且稳定,就业相对容易,其原因主要在于:在社会阅历、工作经验、技术技能以及人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更容易胜任单位工作。
从2006—2012年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员分类别、分组信息看,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和本市农村人员所占比重在历年来都居前几位,仅次于新成长失业青年,而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1/3左右,近3年来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接近一半。数据显示,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和本市农村人员的求职人数已占求职总人数的60%左右,而且本市农村人员求职人数明显呈递增趋势。
(四)文化程度与技术技能水平高者求职相对容易,知识技能型就业趋势明显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国劳动力总体需求结构看,在工业化中期均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吉林省劳动力需求也呈现出这种规律。
通过选择广西5所本科民办高校开展《广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广西主要民办本科高校目前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如下特征。
2006—2012年吉林省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有明确要求的,占需求总量的92%左右,其中,对高中学历的需求比重最大,为40%左右,其中需求比重居首位的是职高、技校、中专学历,需求比重平均达到55%或更高。从就业难易程度看,硕士以上学历求人倍率出现从高到低的大幅度变化,一方面说明用人单位对于学历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职业岗位对硕士以上学历的绝对需求量有限;大专及本科学历的求人倍率一直较高且稳定,学历优势较为明显;求人倍率最低的是初中及以下学历,但其求职比重和需求比重仅次于高中学历。这说明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呈现学历越高就业越容易的态势,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立完善的学历提高体系和职业技能增长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分析显示,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具有技术等级,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从历年需求比重看,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及专业技术人员居前三位。求职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从求人倍率上看,专业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最高,一般为0.9左右,其次为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人员的求人倍率也较高。由此可见,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情况要优于其他职业,说明加强劳动力技术技能资本积累对于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从技术等级分组的情况看,60%左右的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明确要求。从求职情况看,无技术等级或职称者所占比重最大,但其求人倍率也是最低的,只有0.3左右,其他有技术等或职称的求人倍率都比较高,多数达到1.0以上,说明技术技能人才就业优势明显,其中高技能人才存在短缺现象。
“政策是为了达到某种期望的理想状态而设计的一系列决定和行动。”[3]89一般来说,政策有特定的目标和以此目标为导向的手段。但任何政策都有其“关于理想状态的观念或标准,或者作为预期或实际行动的理由”[4],这就是价值。价值能够激励人心并带来行动,“没有建立在明确价值承诺之上的政策,既没有意义又不令人信服;没有通过具体的政策去明确表达的价值,难以使人关心和欣赏”[3]27。
劳动力供求视域下,吉林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设计尤其要关注求职者、职业教育供给者、用人单位等政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个人通常是组织价值的化身,而组织也需要代理人去表达集体的观点并解释其要求,这种情况下,个人价值与集体利益达成满意的综合便成为政策的最终价值追求,也即政策价值要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是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合目的性问题,就是指职业教育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策路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劳动力就业服务,为人的职业成长服务,坚持政府的主导,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或匹配性变革;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合规律性问题,就是指职业教育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律,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取向,努力追求正确的实践路径和实际效果。
从当前吉林省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关系现状中不难看出,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将是吉林中长期劳动力市场中的主要矛盾。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基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吉林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价值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生涯导向,吸引更多初高中毕业生选择和接受职业教育,以此实现个体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教育深化的劳动力供给效应。吉林省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显示,求职比重最高的是新成长失业青年。新成长失业青年中有2/3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其中至少有1/2的求职者为初中学历及以下学历。过早地中断学业,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根据吉林省劳动力供给现实,以及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现状,职业教育政策应当更多体现生涯导向关怀,强调职业教育在个人兴趣实现、智能开发、多元成才等方面的优势,以此吸引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主动选择和接受职业教育,促进个体人力资本积累,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
第二,关注专业兴趣,强调人职匹配,以此提升人才培养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吉林省劳动力市场求职比重最高的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占1/3左右,近三年来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接近一半。应届高校毕业生之所以占据“新成长失业青年”中的一定比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个原因值得关注:一是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期待相对较高或与所学专业不符,在择业过程中反复选择与徘徊,延长了求职择业的过程;二是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存在错位,造成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应的对口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职前教育阶段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以及职后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的问题普遍存在。基于上述现实,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专业意识,呼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第三,关注企业需求,吸引更多中小企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以保持和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与企业发展需求、技术技能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中小企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数量占99.5%,经济总量占47%以上,上缴税金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接近1/3,就业人数占全省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总数的70%以上。吉林省人才资源比较丰富,但主要分布在国有的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办企业严重缺乏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具有更为系统地将技术创新在产业组织上实现专业化的功能。当前,吉林省中小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生产、技术、管理等高技能人才短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企业人数少、营运收入低、专业分工不清晰,在吸引高职毕业生中存在天然的弱势,要改变这种弱势状态,需要政策引导职业院校建立面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
第四,关注技能就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从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员分类别、分组信息看,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和本市农村人员所占比重在历年来都居前几位,仅次于新成长失业青年。从劳动力供求情况看,最难实现就业的主要是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病弱或年龄偏大的人员。此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使许多岗位不能立即找到适合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劳动力,从而出现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在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的体制下,农村青年不能享有城镇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机会(尤其缺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了解,参与率很低),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尚未普及,大量农村青少年在接受义务教育后,便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5]。劳动经济学观点表明,如果实现了改善劳动力市场功能的政策(即缩短劳动力需求针对供给变化进行调整的时滞,从而减少了摩擦性失业)及结构性失业减少了,那么失业——空缺曲线将向趋向原点,即两者都呈现减少状态,此时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功能在使失业工人与职位空缺相互匹配上就越有效、越完全[1]307。因此,要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发挥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供给作用,就必须建立一系列体现职业教育外部性的培训政策、制度和规则。
第五,消除信息不对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此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效益。当前,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都提出要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由各部门合力完成。在纸质文本中,这种表述并不少见。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仍然主要靠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办学还主要依靠政府,这种部门职能的局限性使得职业教育对于人口、产业、经济等领域变化的反应速度还不够快,职业教育供给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平台的缺失导致职业教育提供者与教育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以激活,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脱节。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政府发挥信息服务的职能,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就业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信息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政策的价值、目标、手段与结果之间应当在逻辑上和因果上连贯起来,没有这一逻辑,政策便失去了方向和公信力。”[3]64,无论采取何种政策手段,都应遵循需求导向与行动导向的统一。
一是在职教宣传上从“政策符号”走向“人本符号”。由于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双重需求主体特征,因此虽然人们在免费、就业、升学等方面从职教政策落实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但“民生工程”、“就业导向”的政策宣传,以及职教招生中“升本目标”的学业期待,固化了职业教育较低的社会地位,这使得职业教育成为了一个符号,让接受“职业教育”与“工薪阶层”相等同,由此出现了集体决策不断推动,而个体决策力求避免的矛盾[6]。增强职业教育对个人和企业的吸引力,关键还要从双重主体利益需求出发,切实关注个人职业成长和价值实现的需求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尊重求学者接受职业教育的实际意愿,抓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兴奋点,赋予其贴近百姓需求的符号,实现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身份认同,并通过政策宣传让公众了解、认同、信任职业教育,从而更好地选择和接受职业教育。
二是建立需求导向的职业培训供给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需求的动态调查制度,尤其要关注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和本市农村人员在利益诉求、职业愿望、价值取向、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定期开展企业需求调查,及时掌握职业工种、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及变化,根据双向主体需求对未来职业教育和培训趋势做出确切的预测判断。允许职业院校举办市场化职业培训机构,满足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培训需求。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一批在省内某些行业或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品牌。政府主导建立职业培训包制度,以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成效突出的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培训机构等为实施主体,选择技术技能复杂、与公共安全和民生利益关系紧密的二、三产业职业先行推行职业培训包项目。职业培训包面向全社会开放,尤其是对于进城青年务工人员和经济困难群体,以发放免费培训卷的形式,允许其自由选择合适的项目参加培训。为保证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质量,政府要在购买教育服务过程中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和监管机制,形成由行政监管体系、行业治理结构、法律监管体系、市场治理结构、公众监管体系、舆论监管体系等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三是建立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机制。学校人才培养具有长周期和迟效性的特点,而劳动力市场又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制度”[1]80,对人才需求的长期预测是不现实的,吉林省历年发布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也表明,劳动力需求规模与产业发展、行业性质、企业技术特点、劳动就业政策等并不呈线性相关。因此,建议适度扩大和调整专业口径,遵循“职业—专业(宽)—课程—专业(窄)—项目”的运作模式,即把划分职业活动领域作为确定专业的起点,然后在宽口径专业内根据职业活动领域的具体任务、要求和变化趋势来灵活设计课程,以课程模块的形式架构起紧贴职业需求的窄口径专业方向,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模块学习,同时以项目形式引领学生深入开展专业实践,切实拓深专项技术技能,以此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在规模和质量要求上的紧密对接。在此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就业指导、心理辅导以及创业教育培训等工作。
四是建立基于个体专业成长的职业继续教育路径。职业教育体系的质量和发展是在客户需求的推动下不断提高的,而不是由计划部门或者提供培训的机构(学校和培训机构)计划出来的。政府在技能教育中的职责是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就业和技能体系的高质量信息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鼓励用人单位树立长远目标,把眼光投向价值链,在体系中拥有真正的发言权并为自己的员工培训投资。信息显示,吉林省劳动力市场中高中学历求职者比重最高。这部分群体中,仍有部分人渴望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因此,应允许就业后仍有进一步深造需求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实行“知识+技能”的考核体系,探索实施灵活多元的培养模式,毕业后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畅通个人技术技能成长通道。
五是建立校企供求信息共享机制和就业指导制度。建立区域性校企信息互通平台,实现求职、培训、就业信息互通对接。平台具体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最权威的资讯,发布职业教育类的最新信息及政策法规;二是发布职业院校可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信息,确保个人能够及时得到技能课程和培训信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有机会反馈自己的经历;三是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线下校企资源实体对接活动,包括服务、人才、设备、技术、就业等多方面的合作,通过人才共享和技术合作,助推吉林省小微企业转型。在保证校企信息及时发布、共享的基础上,实行线下就业指导。各地可依托人力资源市场或职业院校成立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办公室,配备训练有素的职业顾问,向求职者或有意向参加职业培训者提供关于职业生涯和培训机会方面的信息,组织能力倾向测试,指导有意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指导那些寻找工作的人去考虑自己的职业机会并从手头的各种机会中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工作[7]。
六是系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国际教育发展经验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系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一种国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 838个细类(职业)。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职业特征,这也符合人的多元兴趣发展的需求。由此,在教育早期阶段渗透职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初高中毕业生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及性格特征的专业接受职业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将低分的学生送人职业学校,把职业教育人为地贬为二流教育的局面。具体措施:一是制定并颁布《吉林省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纲要》,统筹规划中小学、初中阶段、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内容、任务、载体。责成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产业部门、宣传媒体、行业协会等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成立常设的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作为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指导机构。二是加大对基础教育阶段系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的宣传。统筹媒体及有关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做到职业生涯教育深入人心,转变家长和学生传统的升学理念,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时代精神,逐步形成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素质养成为核心、以职业兴趣为导向、以专业成长为目标的“生涯教育文化”。
[1] [英]大卫·桑普斯福特,等.劳动力市场经济学[M].王询,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2] 劳动力供给变化趋势与实现更加充分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我国劳动参与率变化分析[J].中国劳动,2012(11):5.
[3] [加]梁鹤年.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M].丁进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Williams,R.M.,Jr.Individual and Group Values[M].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67:20-37.
[5] 周晶.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4):20.
[6] 陈秋苹,赵晓兰.职教政策的“符号”困境与突围[N].中国教育报,2013-02-24(3).
[7] 洪俊.农村职教的结构性缺失与“面向农村”职教体系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68-170.
The Policy Design of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in Jilin Province
ZHOU Jing1,2,WAN Xing-ya1
(1.Faculty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52,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which requires a series of high level policy design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 suppor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supply and demand,the policy design of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in Jilin Province,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policy interest value seekers,vocational education providers,employ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policy value of upholding the unity of purpose and regularity,realize the value of their policies should follow the demand-driven strategy and action-oriented unified.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Labor Supply and Demand;Policy Value;Implementation Strategy;Jilin Province
2014-07-15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S79)。
周晶(1976-)女,吉林永吉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辑;万兴亚(1950-),男,辽宁喀左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G71
A
1001-6201(2015)01-0049-05
[责任编辑:何宏俭]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