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方强农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李忠芹,孙大武,司宏明
(江苏方强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丰224165)
摘要:作为江苏沿海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方强农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限制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本地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思路与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优质稻米;产业;发展
收稿日期:2015-05-17
作者简介:李忠芹(1969-),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E-mail:zhqli5910@139.com。
我国加入WTO后,大米成为粮食中唯一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受益的产品。我国是优质粳米主要出口国之一,从发展的趋势看,优质粳米的市场发展潜力越来越大。方强农场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形势的需要,于1996年实行了大面积旱改水,常年常规粳稻与麦类轮作,多年来通过加强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水稻叶龄模式等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水稻生产水平取得了较大进步,产量水平由多年徘徊的400~450kg/667m2,上升至近年的550kg/667m2以上,稻米产业延伸到的种子产业、大米加工业也有了较快发展,2014年销售“方宝”牌种子600万kg、销售“鹤鸣谷”优质大米1万t,“方宝”牌种子和“鹤鸣谷”优质大米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但在稻米生产布局、配套技术措施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农场优质稻米生产和稻米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对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加以调查研究,明确优质稻米生产的制约因素,积极探索优质稻米生产关键技术措施,对指导农业产业化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0—2014年方强农场年平均种植水稻3 000 hm2,水稻产量平均552.6kg/667m2,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实现了机械化栽插、施肥、喷药、收割、烘干,机械化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抓住近几年水稻良种补贴契机,集成推广了南粳5055、南粳9108、连粳7号、淮稻5号等达国标3级米的水稻品种,形成了以群体质量、商品化塑盘集中育供秧、机插稻、钵苗移栽等为主体的支柱技术,研究、开发了稻田旱整等低成本轻型稻作技术,制定了有机大米生产技术规程、常规水稻优质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一大批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技术标准。目前已初步建立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3 000 hm2,通过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鹤鸣谷大米”俏销上海、南京、苏州等大城市。
2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方强农场仍存在着品种多、类型复杂和多种种植制度并存的局面,种植规模小而散,生产经营规模偏小,有时田块间的生产水平差异很大,导致品种质量与商品质量虽好,但优质不优价,影响了专用性的发挥,使得农场种植专用型品种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品种更新速度较快,但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不快,影响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另一方面,直播稻、机插秧、水田旱整等轻简栽培发展迅速,但关键技术措施到位率低,轻简种田变成了“懒种田”,省工、节本,但不增效。
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有限,加工质量亦有待改善;产品结构上,初加工品、大路货居多,但稻米精深加工、精制食品少;产销衔接上,订单生产少,生产与企业间缺乏有效链接,难以推动优质稻米产销衔接。同时,加工收储单位偏重于收贮外观质量,忽视了其内在品质,对优质稻米的生产和利用起不到拉动作用。
3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思路与关键技术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发展项目为抓手,全面落实优质稻米生产扶持政策,着力优化生产布局,大力推广“三新”技术,积极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建成全省知名的优质稻米生产和加工基地。
3.2.1着力优化生产布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抓住盐城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契机,加大对优势稻米的扶持力度,确保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二是优化结构布局。优质稻米上应扩大种植外观品质与食用适口性好,通过国家三级米以上标准审定的优质稻品种,占领高档优质米市场,加大市场竞争优势。三是优化品种布局。重视对外观、适口性、直链淀粉含量、综合抗性等指标的提高和改善,加强保健及特色品种的选育。抓住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机遇,稳定推广目前大面积生产中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产量和综合抗性均较突出的新品种,示范应用苗头性的优质品种(组合),引进和利用优质及特种、专用品种。
3.2.2加大种子科研投入,加快种子基地建设。根据市场规律和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选择优质、高产、高效、商品性好的新品种进行推广,逐步取代品质已经退化的老品种,对所用的主要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保持其优良特性。在选定主体品种基础上,要继续研发新品种,储备1~2个备选品种,防止由于种质资源退化速度加快而影响优质稻米种植。同时,要保证种子繁育用地,加快种子基地建设,提高种子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
3.2.3大力推广新型技术,实现高产高效目标。一是重点推广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巩固群体质量、商品化集中育供秧、钵苗移栽等支柱技术,研究、集成直播稻、钵苗移栽技术、水田旱整技术,提高关键技术措施的到位率,达到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二是重点推广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根据无公害优质稻谷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要求,实施水稻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提高稻米的安全卫生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重点推广抗灾应变技术。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等综合措施,切实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褐飞虱、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建立健全水稻自然灾害抗灾应急机制,及时开展抗灾防御和灾后补救工作,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高产、稳产、优质、安全、增效。
3.2.4强力推进产业开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强化龙头培植。选择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种子公司和稻米加工企业,优先加以扶持与培育,组建具有强势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质稻米龙头企业。二是改进种子生产和稻米加工技术。重点开发种子生产技术和无公害优质稻米适期收获、贮存、加工、包装及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质量档次,提升产品竞争力;特别是要加快发展适应国际稻米市场的优质稻米加工技术,提高稻米加工整体水平。三是推进产销衔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管理区建立“公司加基地”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与管理区签订优质优价的购销合同,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的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机制,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把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对龙头企业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给予优惠支持,满足龙头企业发展需要;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做大做强,为提升农业、致富职工、繁荣农场作出贡献。四是争创知名品牌。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无公害稻米、绿色大米、有机大米品牌,通过申请品牌地域保护、加强广告策划等手段,创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精品名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提升稻米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