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和思考

2015-03-23 06:16孙高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建议对策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和思考

孙高明

(盐城市农业委员会,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里下河地区是盐城市的3大农区之一。随着农业规模化与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里下河地区的水网密布、农田零碎等先天不足逐步暴露出来,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以地处里下河地区且现代农业成效突出的东台市五烈镇为案例,分析了其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并针对里下河地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发展一镇一园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联耕联种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里下河地区;结构调整;五烈镇;对策;建议

收稿日期:2015-08-17

作者简介:孙高明(1982-),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E-mail:ycnyc@163.com。

盐城是江苏乃至全国传统的农业大市。多年来,盐城的农业生产从地域上被划分为3大农区,即里下河农区、沿海农区、渠北农区。里下河农区,处于江淮之间,北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南至老通扬运河,东至通榆河,在盐城市境内包括东台市堤西地区、大丰区西部几个乡镇、盐都区、亭湖区西部几个乡镇、建湖县、阜宁西南部分乡镇,总面积接近盐城市的1/3,耕地肥力水平排3大农区首位,是盐城市重要的优质稻米主产区、特色水生蔬菜生产基地。里下河地区,具有典型的水乡特色,被誉为“鱼米之乡”,内部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农田零碎。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都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里下河地区,跟其他地区一样,也在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但是随着农业规模化的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里下河地区的水网密布、农田零碎、路桥和机耕道不配套等先天不足逐步暴露出来,严重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东台市五烈镇地处里下河地区,近来年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走在了东台乃至盐城的前列,他们的经验做法对于整个里下河地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对五烈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力求通过剖析五烈镇的成功样本,并结合日常思考,以东台市五烈镇为分析案例,对里下河地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出有关对策与建议。

1东台市五烈镇农村基本情况

东台市五烈镇2010年4月进行乡镇区划调整,由原五烈、廉贻、广山3镇合并而成。五烈镇地处东台市堤西地区,典型的里下河地区,镇域面积117 km2,辖3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8万,耕地约0.65万hm2,新204国道、344国道贯穿全境。近年来,五烈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项目化、农业现代化、三产集聚化、城乡一体化”四化联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4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 7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 760元。连续5年被东台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综合发展先进镇,2014年荣获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先进单位,镇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盐城市现代农业园区,甘港旅游景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甘港村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水美乡村、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等称号,东里村获得江苏省生态村、江苏水美乡村称号。

2东台市五烈镇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地处里下河地区的五烈镇,积极响应省、市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号召,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导,重抓项目载体、园区建设,突出基础配套、农机发展,强化组织推进、业务指导,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我们总结了五烈镇在结构调整上的经验,一是结合地区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发展高效农业就发展高效农业。二是集中资源力量打造规模连片基地,粮食上着力建设现代化粮食生产园区,高效农业上重点打造主要干道沿线高效农业示范带。三是立足规模化、机械化,切实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大马力、高性能适用农业机械。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全镇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全镇坚持因地制宜、破解难题,按照“缩棉减油、稳粮扩经、提升设施农业档次”的思路,精心编制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并按步组织实施。二是突出项目建设,打造204国道沿线高效农业示范带。五烈镇根据境内204国道沿线土地连片、交通便利,便于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的实际情况,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以招商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204国道沿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带。目前,五烈镇境内204国道沿线共7个村0.13万hm2土地,已流转0.08万hm2,已经建成5个百亩葡萄园、1个千亩大棚瓜果蔬菜基地、1个百亩食用菌生产基地、1个莲藕生产基地,经济效益达5 000元/667 m2。3个草莓、葡萄采摘园,采摘季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三是推广联耕联种,建设现代化粮食生产园区。响应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广联耕联种模式的号召,按照“每村一张图、每组一张表”,逐村组织过堂,责任到人,考核到村,扎实有序推广联耕联种,重点建设现代化粮食生产园区,以点带面,打造344国道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五烈现代农业园区位于五烈镇境内344国道两侧,涉及东里、张垛、张岳、计南、镇中、景娄6个村,总面积0.07万hm2、核心区266.67 hm2,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合作社参与、农户加盟、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加快形成“集中连片、功能配套、技术先进、生产规范、高产高效”的超高产粮食园区,带动周边433.33 hm2发展联耕联种,实行联耕联营式的全程托管服务。通过该园区辐射,五烈镇夏季落实联耕联种0.22万hm2,占水稻的56.4%,其中联耕分管0.11万hm2、联耕联营0.11万hm2,参与农户8 563户,全镇34个村、35个农机服务合作社牵头服务联耕联种,创建连片面积千亩以上联耕联种示范村2个。五烈现代农业园区2013年被认定为盐城市现代农业园区。2014年被盐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统筹城乡和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单位。四是完善两个配套,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和农机装备水平。五烈镇针对镇区内大部分田块水网密布制约连片规模、桥路滞后制约大型机械进田、农机动力不足等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实施农村路桥三年行动计划、农机合作社村村全覆盖工程,着力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和农机装备水平,为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做好配套、打好基础。近5年全镇投入1.2亿元,新建130 km农村公路、100多座桥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4年,新发展大中拖配秸秆还田机128台套,新增配秸秆切碎装置收割机110台,3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及种田大户提供订单式作业服务,秸秆还田率超过80%以上,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农业示范园及其他种田大户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3对里下河地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里下河地区是盐城市3大农区之一,地位举足轻重,如果里下河地区农业发展落后,就谈不上盐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作为在盐城农业生产史上有过辉煌的传统农区,历史上的鱼米之乡,应该在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中发挥传统优势,深入总结成功经验与做法,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出一条新常态下的农业结构调整之路,再现发展辉煌。同样地处里下河地区的五烈镇,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归功于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狠抓载体加快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装备配套。通过对东台市五烈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调研和梳理,对里下河地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3.1 明晰结构调整思路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效益优先、放大优势的原则,制定总体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科学规划区域布局,明晰思路目标,引领结构调整。里下河地区重点以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为主,积极发展水生经济作物、水生蔬菜、水禽、水产等特色产业;县城、重点镇区周边则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花卉苗木、优质林果、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土地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双提高”。各地应结合辖区地域布局,围绕主导产业、突出优势产业、聚焦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方案,细化实化结构调整目标任务、时序进度和推进措施,确保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3.2 大力推进“一镇一园区”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是盐城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3大载体之一,是引领地方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和引擎。里下河地区应大力加强一镇一园区建设,以推进一镇一园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发展优质稻米和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拓展休闲观光功能,切实引领区域内农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大力推进“一镇一园区”建设,督促还没有园区的乡镇,抓紧规划选址、流转土地、招商项目、落实主体,尽快消灭农业园区空白镇。另一方面,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推进重点园区提档升级,主攻“大项目、大品牌、大服务”3大目标,加快土地流转,加强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坚持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机械化“五化”标准,完善配套基础装备;加快建设园区管理、研发、展示、培训、信息、种苗、检测、交易“八大中心”,实现园区公共服务的常态化开展。各地应以一镇一园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等建设为抓手,围绕扩面、提质、增效,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基地等载体的观光、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加快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3.3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目前,里下河地区农田排灌、路桥等基础设施配套滞后,问题比较突出,排涝标准低,排涝能力不足;圩区建筑物配套率低,达不到“四分开三控制”的省定治理标准;渠系建筑物配套率低;河网众多、田块分割零碎,机耕道建设困难。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必须先行现代化,因此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巩固防洪屏障,提高排涝降渍能力,注重湿地保护与利用,强化区域产业化发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同步。灌溉系统上,主要加强斗农渠等田间工程的配套建设,加强固定灌溉泵站的新建与改造,提高灌溉效率。因地制宜推广低压管道、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排涝系统上,把防洪排涝作为该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首要任务,204国道沿线亭湖区的新兴和永丰镇,建湖县上冈、冈西和草埝镇,阜宁县沟墩、施庄、阜城和三灶镇等地以及阜宁县的阜益线两侧的次高地地区,按照圩区挡排标准封闭口门,建设排涝泵站。道路与林网上,优化道路走向与布置,尽量减少桥梁数量与跨度,道路以混凝土路为主,配套高标准桥梁,满足大型农机进田作业需求;林网可选择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树冠窄、耐水湿的树种。在土壤改良与培肥方面,通过墒沟埋草、秸秆还田、适度恢复发展绿肥、深耕深松等措施,提高土壤通透性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重点推广应用优质稻、麦、油菜等新品种和粮油优质、高产、安全、高效与生态生产技术。

3.4 推广联耕联种

联耕联种,是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方式,农民群众自愿,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间田埂,以打桩等形式确定田间界址,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连片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规模化种植,是盐城市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创新出的一种新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该模式是本地区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符合中央改革创新精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试点、示范推广,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有力促进了土地效益和农民收入“双提高”。各地里下河地区应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农民自愿的基本原则,按照“3+2”的总体思路(一位牵头人、一个合作社、一套集成技术,加上基础设施、农机配套),规范有序推进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加快稻麦产区规模化经营步伐,促进土地效益和农民收入“双提高”。在这过程中,要重点培植两个主体,即大力培植职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植保、施肥、农机合作社等服务主体培植,每个村建设1~2个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及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推动由村组干部牵头为主逐步转为主要依靠经营主体、服务主体组织实施。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注意解决农机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大力发展乘坐式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及小麦播种机等配套农机具,加强机械组织调度,保证规模化作业需求,促进本地区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建议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