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瑾,周传峰,刘 聪,高 福,李百龙,蔡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放射医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应届毕业医学生(国防生)岗前医疗用辐射安全调查
倪 瑾,周传峰,刘 聪,高 福,李百龙,蔡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放射医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目的 分析应届毕业医学生(国防生)岗前对临床放射诊疗检查项目和设备的辐射安全规范了解情况。方法 对2013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岗前集训的137名入伍的全日制应届医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临床X线胸片剂量与年本底辐射吸收剂量对比;(2)比较8种常见临床诊疗项目与常规胸部X线片的吸收剂量,并评估这些项目受检后辐射致癌可能性。结果 共发放问卷137份,回收137份。全部问卷答题总分平均14.5分;问卷得分15分或15分以上有41人,占总学员人数的30%。与常规胸部X线片相比,CT、消化道钡餐等与辐射有关诊疗手段对患者造成的暴露剂量明显增高。结论 学生对CT、消化道钡餐受照剂量的把握准确度较高,但对检查后辐射致癌的风险认识不够。国防生岗前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电离辐射危害与防护的继续教育,提高医学生就业后对临床常见放射性有关的检查手段的安全应用能力。
辐射防护; 学生,医科; 教育,医学; 医院,军队; 问卷调查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并迅速将其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治。近十年来,各种先进射线应用诊疗技术如质子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在临床应用迅速发展,肿瘤定位诊治的精准度大幅度提高;新兴医学专业“放射介入学”也非常活跃,与内科学、外科学并列成为三大医疗技术,深入到临床各个领域和科室;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大多从事临床工作或基础研究,无论是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或放射治疗,无论使用产生电离辐射的放射性核素还是辐射装置如粒子加速器等,都不可避免接触到放射性物质[1]。尽管辐射/核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在数量、种类和功能等方面稳步上升,但在校医学生的专业并未得到相应的细化,尤其是针对走向临床岗位医学毕业生的辐射相关仪器或检查的安全知识教育存在一定的盲区,医学辐射防护知识存在缺陷[2]。为此,作者对2013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岗前集训的137名全日制医学生(国防生)进行辐射临床应用及防护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医学生对放射/核技术临床应用的知识程度,探讨在岗继续教育和任职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模式。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国防生继续教育班,该班学员137人,均为男性。除少数来自药学、检验、中医、中西医结合和麻醉专业外,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占总人数的93%。调查共发出问卷137份,收回137份,问卷回收率100%。所有参加问卷调查的国防生均将在培训结束后走向部队基层医院临床岗位。
1.2 方法 对2013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岗前集训的137名入伍的全日制应届医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计分标准:答对1题得1分,回答错误、空白均不给分,也不扣分。问卷共涉及30个问题,在了解临床X线胸片剂量与年本底辐射吸收剂量知识点的基础上,判断临床常用的检查,如消化道钡餐、超声、CT、MRI、血管造影及核素应用,如甲状腺同位素扫描等放射相关诊疗项目吸收剂量与胸部X线片吸收剂量的对比,并评估受检后辐射致癌可能性,满分30分。问卷内容包括:(1)临床X线胸片剂量与年本底辐射吸收剂量对比;(2)比较脊柱X射线、消化道钡餐、超声、CT、MRI及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MRI、股动脉造影、甲状腺同位素扫描等8种常见临床诊疗项目与常规胸部X线片的吸收剂量,并评估这些项目受检后辐射致癌可能性。
2.1 问卷得分 共发放问卷137份,回收137份。得分在15分或15分以上有41人,占总学员人数的30%,和文献报道数据相近;所有名学员平均得分14.5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平均得分15.2分,药学、检验、中医、中西医结合和麻醉等专业平均得分14分;全部学员中无答对全部问题者,即得30分满分者为零;27名能正确回答单次胸部X线片检查的有效吸收剂量,占总人数的20%,22名对本底照射年吸收剂量和胸片有效剂量对应关系认识正确,占总人数16%,和预期相符。
2.2 问卷分析 与常规胸片相比,CT、消化道钡餐等与辐射有关诊疗手段对病患造成的暴露剂量明显增高。能正确识别各项目中受照剂量的学生与回答错误或未回答学生数量的比较见图1。其中常识性错误有23人(占总人数17%),认为超声检查会涉及电离辐射;92人(占总人数67%)认为MRI是与电离辐射有关的检查,其中8人认为静注对比剂MRI造影检查比普通MRI造影会产生更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任何涉及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均伴随一定的致癌风险,正确评判上述临床诊疗方法与辐射致癌风险之间关系的人数对比情况见图2。根据文献报道的辐射致癌风险提示,成年患者腹部CT检查后导致的致癌危险度为1/2 000,但是只有22人(16%)能正确意识该风险,有14人认为腹部CT扫描导致的致癌风险少于1/100 000 000,与参考发生率1/5 000~1/1 000相距甚远。
图1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涉及的受照剂量回答正确或错误人数比较
图2 正确或错误回答常用辐射有关诊疗技术涉及受照剂量与辐射致癌风险关系的人数比较
根据最近全军院校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将逐渐加强任职教育(军事职业教育)在军队院校教育的战略比例[3]。医学国防生任职教育已在本校开展多年,为我国军队培养了大批能满足部队岗位需求,上任后能尽快胜任本职工作的医学生,在执行军队基层医院的医疗保健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国外相比,无论地方还是军队院校,进入医用核/放射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学毕业生问题普遍面临同样的问题,即缺乏相应的常用辐射相关临床诊疗技术剂量及防护知识[4]。
随着新兴射线应用诊疗技术的发展,目前涉及辐射装备或仪器的不再局限于放射科、放疗科和核医学等列入强制参加放射职业卫生年检的科室,而且我国规定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必须经过放射防护课程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才可以从事放射性工作,这些规定在某些非放射科室执行并不严格[5]。指导从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医师不仅要对自身的安全防护负责,而且还要利用辐射专业知识解答患者的疑虑,说服患者接受必要的涉及放射的各项诊疗措施,而后者也是其他非放射性科室医护人员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放射学检查,完全取决于医生的职业判断;而患者接受辐射剂量的大小则取决于职业放射人员的技术水平。各种充实临床的新技术新手段在非辐射相关科室应用的安全因素很容易被忽视,如床前移动式X射线机在骨科、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的应用,不仅需要考虑工作人员、患者的即时防护,还需要解决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开机工作时其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是否符合基本标准[6]。尽管疾控中心或职业健康监测等部门会定期举办放射防护培训班,但多是针对放射性从业,如放疗科医护人员,而非放射性科室的防护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受到忽视。况且短期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无外乎是人多时间短而走过场的心理,受训者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差,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7]。
所有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国防生均将在军事职业教育后立即奔赴部队基层医院,面临诸如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辐射相关仪器设备年代久远,辐射防护措施比较简陋及无定期正规培训等问题[8]。作者针对这一现状对国防生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改进,强化临床医学专业相应的放射卫生防护和职业安全基本知识,在放射生物效应基础理论上,着重放射损伤和诊治等临床应用;并特别强调针对医护人员自身和不同年龄、身份患者的辐射检查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如核废物处理等实用课程培训,通过系统正规的培训建立对待辐射的正确态度,同时参照新的课程标准,适应军队基层医院应对临床核与辐射事件的医学处置能力,在实验教学方案中加强了这方面的内容,将最新的国内外理论知识和救治措施传授学员,如外照射、内照射及皮肤放射损伤等临床常见放射损伤的发生、诊断、救治系列与实地训练结合[9],形成了既重视学生对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又着力于学生贴近部队实战需要,强化核放射事件处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有机地将国际辐射安全组织提出的“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概念向医学生的“安全第一”的职业安全文化过渡[10]。
医学国防生就职后在临床实践中,患者相关检查、治疗中不断涉及电离辐射的应用,难以避免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作为医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辐射安全文化素养,将日常电离辐射剂量和诊疗剂量有效对比,说服患者接受相关检查能提高临床工作的有效性[11],本问卷的多个问题均涉及临床常见检查如CT、消化道钡餐等的照射剂量,通过类似针对性训练,强化国防生的医学用辐射知识,尽可能地提高医生、患者和公众对医疗辐射危险的正确认识,将“医学辐射安全文化”的概念根植于医学毕业生,提高其就业质量,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医疗安全隐患。
[1]Vano E,Sanehez R,Fernandez JM,etal.Patientdose reference levels fo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a national approach[J].Cardiovase Intervent Radiol,2009,32(1):19-24.
[2]Wong CS,Huang B,Sin HK,etal.A questionnaire study assessing local physicians,radiologistsand interns’knowledge and practice pertaining to radiation exposure related to radiological imaging[J].Eur JRadiol,2012,81(3):e264-268.
[3]常顶前.加强和改进当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14,28(3):63-64.
[4]张文宙,周伟生.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损伤与防护[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0,30(1):100-102.
[5]强永刚,张秀萍,廖永华,等.论“放射防护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74-76.
[6]刘长安,陈尔东,钱叶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编制说明[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1):46-49.
[7] 郑颉,欧阳习.重视并做好放射受检者的辐射卫生防护[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4):112-113.
[8]姜晓燕,周舜元,刘长安,等.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介绍[J].中国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0,30(5):591-594.
[9]刘聪.加强防原医学教学促进学科发展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26-28.
[10]Jacoba K,Vivian G,Steel JR.X-ray dose training:are we exposed to enough?[J].Clin Radiol,2004,59(10):928-934.
[11]Lee RK,Chu WC,Graham CA,etal.Knowledge of radiation exposure in common radiological investigations:a comparison between radiologists and non-radiologists[J].EmergMed J,2012,29(4):306-30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56
B
1009-5519(2015)09-1412-03
2014-11-26)
第二军医大学校教改课题(JYC201308)。
倪瑾(1976-),女,浙江杭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辐射生物学效应科研与教学工作;E-mail:jini@sm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