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华,孙艳艳,魏书军,马永军,石宝才,赵尔成,宫亚军*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2.北京市通州区植物保护站,北京 101101;3.北京市延庆县植物保护站,北京 102100)
棕榈蓟马(ThripspalmiKarny),又称瓜蓟马、棕黄蓟马,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1-2]。该虫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也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保护地和露地蔬菜害虫[3]。20 世纪90年代棕榈蓟马在我国浙江成为灾害性害虫,国内对棕榈蓟马药剂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的报道也多集中于黄河以南地区,如浙江[4-5]、云南[6]、广西[7-8]、广东广州[9-10]、海南三亚[11]等。北京地区2001年1月首次发现棕榈蓟马[12],笔者于2013年和2014年在北京房山区茄子栽培温室中发现棕榈蓟马为害,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棕榈蓟马除直接取食为害外,还可以持久性传毒的方式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和花生黄斑病毒。
目前该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13-15]。溴氰虫酰胺是杜邦公司开发的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既能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又能防治刺吸式、锉吸式和舐吸式口器害虫,该药剂于2012年9月在中国获得产品登记。呋虫胺是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被称为“呋喃烟碱”,该药剂具有卓越的内吸渗透作用,对环境友好,对作物无药害。目前尚未见这两种杀虫剂对蓟马防治效果的报道。为进一步筛选对该害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低毒药剂,本研究选取了阿维菌素、啶虫脒等生产上防治蓟马的常用杀虫剂,同时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呋虫胺等新型杀虫剂对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以期为棕榈蓟马防治药剂的合理选择和施用提供参考。
用于室内毒力测定的药剂为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pinetoram,美国陶氏益农公司),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cyantraniliprole,美国杜邦公司),94%阿维菌素原药(abamectin,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8%啶虫脒原药(acetamiprid,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20%呋虫胺可溶粒剂(dinotefuran,日本三井化学公司)。田间药效试验选用的均为制剂,1.8%阿维菌素乳油(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其他制剂同上。
试虫采自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芦村温室的茄子上,经室内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棕榈蓟马,于实验室内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5%、光照L∥D=16h∥8h的条件下饲养,繁殖一代后选取生长一致的成虫作为供试虫源。
1.3.1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丹麦植物与土壤科学研究所提出的测定蓟马抗药性新方法-玻璃残留处理法(residue-on-glass exposure technique)[16]。将供试农药制剂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用纯净水稀释8~10个浓度,清水作为对照;原药先用少量丙酮完全溶解,再用含有0.1%Trixon-100乳化剂的纯净水将药剂稀释8~10个浓度,用含同等体积的Trixon-100清水为对照。将辣椒叶片在药液中浸泡5s,晾干后正面朝上放在下层玻璃板上,在叶片下方铺一张合适尺寸的滤纸,在滤纸上加适量蒸馏水保湿,用吸虫器将棕榈蓟马成虫移入玻璃板的圆孔中,加盖玻璃板,以铁夹固定。每个药剂浓度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包含约30头棕榈蓟马成虫。将装有试虫的玻璃板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75%、光照L∥D=16h∥8h的光照培养箱中,分别于48h 和72h 后观察记录存活情况,以毛笔轻触试虫,不动者视为死亡。以对照组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为有效试验。
1.3.2 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温室内茄子上进行,供试茄子品种为“布利塔”,试验时茄子为4~5片真叶,将采自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芦村茄子上的虫源接种到试验小区的茄子上,试验前未接触过任何农药,待棕榈蓟马建立稳定种群并造成危害症状后开始进行试验。
试验共设6种处理,根据各药剂的田间推荐使用剂量确定处理浓度,分别为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000倍液,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 倍液,10%溴氰虫酰胺2 000倍液,20%呋虫胺1 000倍液和清水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约12m2,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标记5株茄子,施药前调查每株上的棕榈蓟马基数,施药后第1、3、7和14天分别调查各株上的残存活虫数。
根据剂量对数和死亡率几率值的直线回归法,用DPS v12.0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毒力回归方程、LC50、95%置信区间以及卡方值。根据统计结果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用Duncan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棕榈蓟马的毒力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48h 和72h 的LC50值差异不大(表1)。供试的5种药剂中,对棕榈蓟马成虫毒力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h和72h的LC50分别为0.19mg/L和0.18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值为54.45~76.48 mg/L,三者对棕榈蓟马的毒力水平相当;呋虫胺对棕榈蓟马成虫的毒力最低,48h的LC50为126.26mg/L。5种药剂对棕榈蓟马的毒杀效果为: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啶虫脒>呋虫胺。
表1 5种药剂对棕榈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Table 1 Toxicity of five pesticides against Thrips palmi adults
各药剂对棕榈蓟马的田间防效见表2。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棕榈蓟马的效果表现为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药后1d 和3d 的防效达到了98.56%和99.85%,显著高于其他4种杀虫剂的防效(P<0.05)。随时间延长,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持续上升,7d和14d的防效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水平相当,两者防效在98.13%~99.91%,与其他3种药剂的防效差异极显著(P<0.01);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防效次之,药后1d及3d的防效为82.45%和89.77%,随时间延长,防效开始下降,药后7d和14d的防效与20%呋虫胺可溶粒剂的防效相当,为62.52%~80.92%;在试验的5种药剂中,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最低,药后3d到14d的防效仅为4.76%~20.70%。
表2 5种药剂对棕榈蓟马成虫的田间药效1)Table 2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five pesticides against Thrips palmi adult
蓟马个体小易隐蔽,发育历期短,对杀虫剂极易产生抗药性,2010年震惊全国的海南“豇豆事件”,就是由于菜农使用高毒农药防治蓟马所致[17]。本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棕榈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棕榈蓟马的主要药剂。乙基多杀菌素是多杀菌素的替代产品,对害虫具有快速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是当前防治棕榈蓟马不可多得的无公害高效低毒杀虫剂。李伟群等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棕榈蓟马的药效试验表明,药后7d不同剂量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明显高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1]。在广西和海南三亚地区防治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也表明该药剂具有优异的防效,其中以1 000倍液防效最好[18-20]。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棕榈蓟马的效果仅次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防效最高达89.77%,鉴于其具有全新的作用机理[21],推荐在田间防治时与乙基多杀菌素轮用。呋虫胺对棕榈蓟马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田间防治应用来说并不理想,啶虫脒效果最差,药后3d防效下降到20.70%,两种药剂均不推荐使用。
棕榈蓟马不易防治,建议在蓟马低龄若虫始盛期和虫口密度低的时期及时喷药防治,另外应注意杀虫剂轮用和混用,以控制棕榈蓟马的危害,同时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1]张维球,韩诗畴,符立乾.棕榈蓟马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J].昆虫知识,1985,22(3):110-111.
[2]张维球,戴宗廉,张之光.农业昆虫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42-61.
[3]孙士卿,邓裕亮,李惠,等.棕榈蓟马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12538-12541.
[4]陈华平,贝亚维,顾秀慧,等.棕榈蓟马(Thripspalmi)对不同颜色粘卡的嗜好及其蓝色粘卡诱虫量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7,8(3):335-337.
[5]贝亚维,顾秀慧.温度对棕榈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1996,8(5):312-315.
[6]何成兴,郭志祥,浦恩堂,等.蔬菜棕榈蓟马种群动态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S1):116-119.
[7]朱彬年,彭炳光,黄华林,等.棕榈蓟马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简报[J].广西农业科学,1988(2):44-46.
[8]刘奎,王英.苦瓜棕榈蓟马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J].广西植保,2000,13(4):10-12.
[9]黄鸿,欧剑峰,吴华,等.菜喜与吡虫啉混用防治棕黄蓟马试验[J].长江蔬菜,2007(8):61.
[10]沈仕宏.菜喜对节瓜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06(4):31-32.
[11]李伟群,曾东强,贤振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棕榈蓟马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92-93.
[12]易齐,梁士英.北京市朝阳区保护地蔬菜上发现棕榈蓟马为害[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3):29.
[13]韩学俭.节瓜蓟马为害及其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03(11):34.
[14]赵钢,蔬菜棕榈蓟马灾变规律及监控技术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3.
[15]Kato K,Handa K,Kameya-Iwaki M.Melonyellowspotvirus:a distinct species of the genusTospovirusisolated from melon[J].Phytopathology,2000,90(4):422-426.
[16]Brødsgaard H F.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European and African strains of western flower thrips(Thysanoptera:Thripidae)tested in a new residue-on-glass test[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1994,87(5):1141-1146.
[17]吴青君.防治蓟马灌根效果好[J].中国蔬菜,2013(5):31.
[18]刘勇,肖春雷,罗丰,等.乙基多杀菌素等5 种药剂对设施甜瓜上蓟马的防效试验[J].长江蔬菜,2013(22):90-92.
[19]孔祥义,肖春雷,刘勇,等.5种药剂对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39(20):70-72.
[20]李现玲,宋娜.60g/L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豇豆蓟马田间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12,25(3):18-19.
[21]杨桂秋,黄琦,陈霖,等.新型杀虫剂溴氰虫酰胺研究概述[J].世界农药,2012(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