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可否写成“密秘”

2015-03-23 22:58张德娴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4期
关键词:本义读音字形

张德娴

笔者发现小学生容易混淆“秘密”的“秘”和“密”,常常误写为“密秘”。教师纠正错误时,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本文试着辨析“秘”与“密”,以期使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误写的缘由

在现代汉语中,“秘”和“密”的音相同,都读“mì”。再者“秘”和“密”的字形有相似性,两个字都由一个“必”和其他部件组成。最重要的是,“秘”和“密”的义项有交集之处,在“秘密”一词中,两者都含有机密、有所隐蔽的意思。除此之外,“秘史”、“隐秘”、“奥秘”等词语中的“秘”和“保密”、“密谋”、“密使”等词语中的“密”意思也是一样,都解释为隐蔽、不公开。读音相同、字形相似、意义又有重合的地方,那么,当“秘”和“密”连用合成一个词的时候,何者在先,何者在后,阅读量还没达到一定程度的小学生难免会搞不清楚。

二、“秘”与“密”的异同及其先后顺序

既然“秘”和“密”是两个不同的语素,那么它们之间肯定存在不同之处。首先探索它们的语源,分为三个方面:字音、字形、字义。

在字音方面,两者的古代读音是有差异的。秘,《广韵》兵媚切,帮部声母,声调为去声;密,《广韵》美毕切,明部声母,声调为入声。可见,“秘”和“密”的古音是不同的,这一点在现在的方言中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来。例如,在客家方言中,“秘”音为bi4或bi5;“密”音为mid6,两者的声母不同,声调有差异,“密”在客家方言中依然保留着入声的读音,读音非常短促;在粤方言中,“秘”音为bei3 或bit1;“密”音为mat6,两者的读音同样差异很大。

在字形、字义方面,两者亦有差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并没有收录“秘”字,只收录了“秘”的异体字“祕”:“ 神也,从示,必声”,即不可预测、不公开的意思,如张衡《西京赋》:“祕舞更奏”。而“秘”的字形可追溯到小篆,从字形上看,可知“秘”的意思最初是和植物有关。《康熙字典》:《转注古音》蒲结切,音蹩,香草也。因此,“秘”的本义应为香草,与神秘之义无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秘”的本义不再使用,与“祕”成为异体字共同表示神秘的意思,直到现当代,“祕”字被废除,“秘”字反而被扶正。关于“密”,《说文解字》:“,山如堂者,从山宓声”;《尔雅·释山》:“山如堂者,密”,郭璞注:“山形如堂室者曰密”。综合各类古籍所注,“密”的本义是形状像堂屋的山,意思是山多,后引申为隐秘。如唐代李朝威《柳毅传》:“密通洞庭”;清代梁启超《谭嗣同传》:“密奏请皇上”。由此可以看出,“秘”和“密”的本义不同,而且都与秘密这一意思无关,只是后来随着异体字的废除、词义的延伸,而逐渐产生相同的意思。

“秘”和“密”是并列关系,孰先孰后有一定的任意性。“秘密”一词有不同的词性,可作形容词,表示有所隐蔽,不为人知,例如《朱子语类》卷一一五:“今人以为此事如何秘密,不与人说,何用如此”;可作名词,表示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例如:宋代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有赵真君,不远千里访之,以所得秘密与之参契”。不同词性之间,它有相同的义素:隐蔽、不为人知,都是由“秘”和“密”共同体现出来。一般说来,意思相近的两个语素组合成一个词,我们称之为联合词,所以,“秘密”中的“秘”和“密”是并列关系,其地位是平等的,它们两者孰先孰后就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在汉语发展史上,也存在过“密秘”这样的书写顺序,例如:清代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以其憨痴,恐漏洩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鲁迅《朝花夕拾》:“有几个人便密秘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里的“密秘”相当于形容词“秘密”。不过,“密秘”一词的使用频率比较低,时间短。在规范的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密秘”一词,统一使用“秘密”。

三、教学启示

在教学中面对学生错写为“密秘”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秘”和“密”的组合关系不具有理据性,我们很难根据字义字理来向学生进行解释说明,但是我们可以联系方言实际与普通话的读音相对比进而对其进行区分。

一般而言,方言对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或汉字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西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母语的表达形式与目的语相同、相似时,有助于目的语学习习惯的形成,会促进学习,学习者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方言是方言区的儿童一出生就开始学习的第一语言,是他们的母语,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汉字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就“秘密”而言,“秘”和“密”在一些方言区的发音是不同的,如果学生是来自客家方言区或者是粤语区,那么只要结合他们方言的发音,我们就很容易把“秘”和“密”区分开来。同时,把该词在方言中的发音与普通话的读音相对比,能够使学生很快理解掌握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密”在普通话中已完全不见入声的痕迹,这是因为汉语中的入声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分化到其他三声里,从而形成现在的汉语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过,通过方言,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把握入声的读法。语言教学首先是以语音形式体现的,词的发音是学习和记忆一个词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发音规律,就可以很自然地运用语音规律来记忆词。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本义读音字形
字词篇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绘画与分享
韩嚼牙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添一笔变个字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我是小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