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5倍。同时,由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高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黑木耳种植户提供参考。
1.菌种选择
在东北地区,早春利用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产品销售价格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抢早上市”,这是关键,与地栽相比强调一个“早”字,早增温、早开口、早出耳、早采收、早销售;另外一个就是产品品质优。因此,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黑、厚、单片,耐水抗逆性强。
2.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又分镀锌钢管和钢筋材料)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12米,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大棚两头开门,门宽2米以上,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较好。
一般1平方米的大棚可挂70~80袋。大棚顶高2.8~3.5米,肩高1.8~2.0米。早春栽培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再盖上一层遮阳网(遮阳度85%~90%),用于保温、保湿、遮阳和防止降雨过量。钢架结构大棚又分为棚架一体式与棚架分体式,棚架一体式是吊绳就拴在大棚主体框架上。棚架分体式是大棚与拴绳的框架分开,棚是棚,架是架。从稳固性的角度,目前比较提倡采用棚架分体式的大棚进行吊袋生产。棚式立体吊袋钢筋一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1万~1.5万元。镀锌钢管分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2万~2.5万元。
3.棚内设施及消毒
根据大棚的宽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拴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25~30厘米,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距离一般60~70厘米。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的长度而定。在“过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一条,上部微喷管每隔120厘米处按“品”字形扎眼,安上雾化喷头,下部放微喷水带。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并可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阳网,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4.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月—2月,或前一年11月—12月,培养期30~40天,后熟15~25天,2月下旬至3月上旬扣大棚塑料薄膜增温,3月中下旬菌袋进棚划口催芽,4月上旬开始挂袋出耳管理,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采摘,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收结束。
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3月—4月,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5月—6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棚划口催芽和出耳管理,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结束。
5.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
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等工艺流程同地栽黑木耳完全一致。
6.开口封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I”“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0.4厘米,开口数量150~220个。从生产中可以得出,开“I”形口,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跺在大棚内,一般4~5层菌袋高为好,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阳网遮阳,要求散光照射,加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持续5~7天,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7.挂袋
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0~25厘米处,按“品”字形系紧2根(或3根)尼龙绳,并在底部打结。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上,并在两根尼龙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5厘米为宜),即可吊完1袋,第2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照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
一般每组尼龙绳可立体吊8袋。吊袋时每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宜少于20厘米,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厘米。菌袋离地面30~50厘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脱落,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未完待续)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王延锋 邮编:15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