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支出、人口聚集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2015-03-22 09:00邹文杰蔡鹏鸿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均等化门槛医疗卫生

邹文杰,蔡鹏鸿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公共卫生支出、人口聚集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邹文杰,蔡鹏鸿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我国各省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出时空分异特征。现有文献在分析造成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时空分异的原因时,都忽视了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文章借助我国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以及人口聚集度不同是造成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时空分异的主要原因。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发现,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和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门槛效应,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提升至一定门槛值时,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作用明显提高;而人口聚集度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随着人口聚集度的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作用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因此,中央政府应持续提高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支付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促进作用,努力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差异;省级政府应结合自身公共卫生支出结构及城镇化进程,采取差异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战略。

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共卫生支出;人口聚集;均等化指数

一、问题的提出

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Wagstaff(2002)认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主要体现为医疗卫生筹资的垂直公平及水平公平,即不同支付能力的个人或家庭,支付的卫生服务费用数额有所不同;相同支付能力的个人或家庭,支付的卫生服务费用数额应相同。Lairson(2005)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医疗卫生服务存在不平等现象,在给定医疗卫生需求的情况下,富人获得的医生和住院服务明显好于穷人。Van(2008)认为,美国不同行业间的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Wilkinson(2012)采用多个国家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收入差距、医疗卫生体制、城镇化差异水平是造成医疗卫生服务不平等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政府对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逐步重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学者关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问题。高梦滔和顾昕(2007)分析了我国城市医疗救助的筹资与给付水平的地区平等性,发现人均筹资水平和人均给付水平总的基尼系数均表现极其不平等的状态,省级和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没有产生拉平效应,未能对服务水平公平的实现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垩(2009)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医疗服务利用中存在“亲富人”现象,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严重。对于造成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王延中和冯立果(2007)认为医疗卫生服务投资主体在“甩包袱”式市场化条件下,必然向人口密度高、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城市地区投资,而人口密度小的村庄必然“缺医少药”,可及性偏低。傅勇和张晏(2009)认为财政分权对省级预算内教科文卫支出投入具有偏向效应,我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使得经典分权理论所揭示的分权能够改善地方公共服务的机制在中国严重失灵。李齐云和刘小勇(2010)应用1997-200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加剧了地区间人均预算卫生经费支出和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的差距,而财政转移支付则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可及性公共卫生服务产出差距,但并没有缩小地区间人均卫生经费支出投入差距。

很显然,影响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因素众多,除了政府转移支付、公共卫生支出等投入因素外,人口因素、收入因素等需求因素及其他社会因素都会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产生影响。现有研究文献在分析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时,都忽视了医疗卫生服务在地理空间上的依赖性与溢出效应。医疗卫生服务存在地理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会对与之相邻区域的医疗卫生服务产生影响。因此,在考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时,如果忽略了医疗卫生服务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客观现实。同时,政府转移支付、公共卫生支出等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也并非完全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可能存在门槛特征,即随着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它们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作用也随之发生改变。鉴于此,本文构建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因素,进而应用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门槛特征,探讨不同因素影响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理,以期为我国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参考。

二、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空间计量分析

研究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因素的前提是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算。

(一)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测算

测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方法主要有离散指数法(杨宜勇和刘永涛,2008)、泰尔指数法(冯海波和陈旭佳,2009;葛凌霄和张亚斌,2010)、综合评价法(解垩,2009;张永梅和李放,2010)等。通过比较各种测算方法,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离散指数法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测算。

技术人员、床位数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重要标准。我们选择每千人医疗卫生人员数、每千人医疗卫生床位数、每百平方公里医疗机构数综合指数来衡量一个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每千人医疗卫生人员数和每千人医疗卫生床位数表明一个地区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并剔除了人口规模的影响;每百平方公里医疗机构数表明一个地区居民到达相关机构享受服务的可及性,并剔除了区域面积的影响。我们采用离散指数法分别计算以上三个指标离散指数,公式如下:

考虑到技术人员、床位数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等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以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我们选取1995-2012年作为时间样本,利用我国各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各省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数值(由于西藏数据缺失严重,将其剔除)。由于国务院于1997年批准重庆设立直辖市,1997年前重庆市的相关数据通过《重庆统计年鉴》及相关政府公报获取。一些省份个别年份缺省数据,采用取前后两年的平均数补齐的方式加以处理。各省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1995-2012年我国各省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数值

由表1可见,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数值明显小于贵州、青海、宁夏等省份。北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数平均值为0.056,而贵州均等化指数平均值则高达0.166。均等化指数值越小代表均等化水平越高。从各省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变化趋势看,样本期间不同省份的变化幅度也不相同。北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数值变化区间为[0.036,0.068],表明北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变化较小;贵州的变化区间为[0.104,0.228],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二)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

Anselin(1998)认为,某地区的经济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经济特征与邻近地区同一经济特征会发生联系,他将这种联系称为空间相关性。如果横截面数据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时,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在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性时就可能出现偏差。地区间贸易交往和人员流动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因此,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以纠正传统模型估计的偏误。运用GRODA软件对1995-2012年我国各省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地理空间格局相关性进行检验。Moran I的正态统计量Z值大多数年份通过了在0.01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借鉴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结论,并结合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可能受制于以下几个因素:(1)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公共卫生支出是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公共卫生支出越多,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就越大(杨宜勇和刘永涛,2008)。公共卫生支出强度代表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支出强度越大,其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面也就越广,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也就可能越高。我们选取公共卫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来衡量一个地区公共卫生支出强度。(2)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政府转移支付是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我国政府转移支付包括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国债补助等。作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投入的重要补充,政府转移支付是解决我国公共服务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基本手段(王守坤,2012)。一个地区获得政府转移支付越多,其卫生公共服务支出就越多,也越有利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我们选取各地区获得的人均转移支付来衡量政府转移支付力度。(3)人口聚集度。一个地区人口聚集程度直接影响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效果(李杰刚等,2013)。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本目标是为全体居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否实现全体公民获得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不仅取决于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强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口的聚集状况。人口聚集程度不同,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效果也不同。一般而言,人口聚集度越高,居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相对越小,实现均等化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人口越分散,居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就越高,实现均等化的难度就越大。我们选取城镇常住户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地区人口聚集度。(4)人均收入水平。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在不同阶段具有的不同标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逐步重视,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标准也相应提高。因此,人均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我们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 × 农村人口占比 +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 城镇人口占比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均收水平。(5)服务业发展水平。一个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相同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以及卫生人员,由于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不同,给居民带来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果会有所不同。我们选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6)交通便利性。要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确保居民获取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便利性。交通的便利性一方面决定了居民获取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辐射范围。我们选取人均公路公里数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交通便利性。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设定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空间计量模型。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各变量取对数:LnMHEit=Ci+C1Ln HESit+C2LnGTPit+C3LnPDit+C4LnPCIit+C5LnGLSit+C6LnCTit+εit。其中,MHE代表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HES代表公共卫生支出强度,GTP代表政府转移支付力度,PD代表人口聚集度,PCI代表人均收入水平,GLS代表服务业发展水平,CT代表交通便利性,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ε为残差项。

为了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对公共卫生支出、各省财政预算、政府转移支付以及人均收入以1995年为基期,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1978年不变价格指数统一进行平减。考虑到我国各省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呈现明显的地理区位特征和阶段性特征,本文在空间计量模型中同时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方法进行估计。

(三)空间计量结果分析

影响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因素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04和0.916,而且空间自回归系数(ρ)和空间误差自相关系数(λ)均为正数,表明我国各省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确实存在正向的空间依赖关系。空间自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085和0.102,说明周边省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每增加1%,则本省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加0.085%或0.102%,即相邻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会产生空间外部正效益。同时,空间误差自相关系数值为0.261或0.237,说明地区间的随机冲击也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产生正向作用。比较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的检验结果,个体固定效应的解释力(0.904)大于时间固定效应模型的解释力(0.874),意味着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空间地理特征强于时间特征,即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变化主要来自横截面个体间的差异。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空间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空间地理临近带来的频繁经济社会活动,使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受到本地经济和相邻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

表2 估计结果

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检验结果看,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人口聚集度的参数估计均通过5%水平以上显著性检验,因此这三个因素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产生影响;而人均收入仅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时间固定效应估计中通过10%水平显著性检验,服务业发展水平和交通便利性仅在空间滞后模型的个体固定效应中通过10%水平显著性检验,其他模型的参数估计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它们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还不够明显。

比较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程度,可以发现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效果最明显。从空间滞后模型的个体固定效应结果看,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和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71、-0.219和-0.096;空间滞后模型的时间固定效应结果估计中,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和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92、-0.227和-0.113。空间误差模型的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估计中,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影响系数也明显大于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和人口聚集度影响系数。在我国,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是协调医疗卫生服务省际差异的基本手段,但对于各省医疗卫生服务事业而言,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仅是一种补充,省级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才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省级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推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门槛效应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人口聚集度是影响我国省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差异的主要原因。那么,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人口聚集度是否本身存在门槛特征,从而造成它们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程度的差别。也就是说,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以及人口聚集度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它们的不断变化,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这个推论,本文应用门槛面板模型,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门槛特征进行检验。

(一)门槛面板模型

本文选取Hansen(1999)门槛面板模型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门槛效应进行分析。我们分别以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和人口聚集度作为门槛变量,设定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门槛面板模型,数学表达如下:

式(2)、式(3)、式(4)中,λ1,λ2,…,λn为待估算的门槛值,其他变量的含义与上文相同。

(二)门槛特征检验与估计

采用Hansen建议使用的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LM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和人口聚集度两个门槛变量通过了检验,而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未通过检验。其中,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存在1个门槛值,人口聚集度存在3个门槛值。

表3 门槛效应估计与检验结果

检验门槛效应后,再利用Hansen的三步法确定各自变量的门槛值,同时确定各门槛的估计值。结果如表4所示。

(三)门槛特征分析

从门槛面板模型估计出来的门槛值及参数结果看,公共卫生支出强度、人口聚集度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系较复杂,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表4 门槛值及参数估计

首先,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程度取决于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本身。当公共卫生支出强度低于0.086时,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作用相对较小,弹性系数仅为0.184;当公共卫生支出强度超过这个门槛值时,弹性系数则变为0.215。这表明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支出强度越大,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就越明显。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的门槛特征,充分地解释了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还不太明显的原因。当前,我国各省公共卫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还较小,大部分省份公共卫生支出强度还未达到0.086这个门槛水平。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提升效应。因此,现阶段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有效手段。

其次,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随着人口聚集度的提升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人口聚集度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之间符合倒U形关系。人口聚集度低于0.293时,它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弹性系数为0.097;当跨过这个门槛值后,弹性系数增至0.141;人口聚集度超过0.532时,它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弹性系数开始回落,降至0.065;人口聚集度进一步提升至0.751后,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则产生负面效应。

为了直观地考察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将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总效用曲线(TU)和弹性系数曲线(MU)置于同一图中,并根据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果划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在第一阶段,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弹性系数是递增的,当人口聚集度为g1时,弹性系数达到最大值(E点),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促进效应最显著,在该阶段,人口聚集始终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提升;在第二阶段,尽管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弹性系数逐步下降,但还是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当人口聚集度到达g2时,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弹性系数归为零,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促进总量达到最大值(M 点);在第三阶段,作用系数转为负数,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始出现抑制效应。

图1 人口聚集对医疗卫生均等化的影响效果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政府提出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如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采用综合离散指数法测算1995-2012年我国各省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基础上,应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其门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从静态看我国各省和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差异显著,从动态看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演变趋势不同。(2)应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因素实证分析,发现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和人口聚集度是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因素,其中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最显著。(3)门槛面板模型检验表明,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和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门槛效应,当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提升至一定水平时,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将明显提高;而当人口聚集度逐步提高时,人口聚集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出现先提高后降低,呈现倒U形的变化规律。

上述研究结果蕴含着相应的政策涵义。一方面,中央政府应持续提高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支付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促进作用,努力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差异;另一方面,省级政府应结合自身公共卫生支出结构及城镇化进程,采取差异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战略。根据不同省份公共卫生支出强度、人口聚集度与门槛值大小的关系,可以将全国各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两高”省份,即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和人口聚集度都比较高的省份,如北京、浙江、湖北等。这类省份在继续提升公共卫生支出强度的同时,应重点引导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向边远山区及农村群体倾斜,缩小医疗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同时,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尽量避免人口聚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挤出效应。第二类为“两低”省份,即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和人口聚集度都比较低的省份,如青海、宁夏、海南、陕西等。这类省份公共卫生投入和人口聚集对医疗卫生均等化的提升空间较大,应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投入强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人口聚集和公共卫生投入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推动作用。第三类为“投入高,聚集低”省份,即公共卫生支出强度高,而人口聚集度相对较低的省份,如广西、甘肃、河南、贵州、安徽、江西等。这类省份应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纳入城镇化战略,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中注重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城镇化带动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第四类为“投入低,聚集高”省份,即公共卫生支出强度较低,而人口聚集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如上海、天津、江苏、辽宁等。这类省份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公共卫生投入强度上,确保公共卫生投入强度尽快跨越低门槛,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投入强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提升作用。

[1]冯海波,陈旭佳.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财政均等化水平的实证考察——以广东省为样本的双变量泰尔指数分析[J].财贸经济,2009,(11).

[2]高梦滔,顾昕.城市医疗救助筹资与给付水平的地区不平等性[J].南京大学学报,2007,(3).

[3]葛凌霄,张亚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证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测算[J].生产力研究,2010,(7).

[4]管仲军,黄恒学.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原因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0,(6).

[5]何莎莎,陈羲,冯占春.基于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7).

[6]李杰刚,李志勇,朱云飞,赵志伟.县域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约因素及公共政策——基于河北省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3,(11).

[7]李齐云,刘小勇.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8]林相森,艾春荣.对中国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问题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9,(3).

[9]苗艳青.卫生资源可及性与农民的健康问题: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3).

[10]瞿婷婷,申曙光.参保机会、保障水平与医疗服务利用均等化——基于广东省A市的地区差异分析[J].财经研究,2013,(7).

[11]王延中,冯立果.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何处去——“甩包袱”式市场化改革的资源集聚效应与改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7,(8).

[12]王志锋,张天.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地区比较及体制改革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

[13]吴成丕.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以威海为例[J].经济研究,2003,(6).

[14]解垩.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及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研究[J].经济研究,2009,(2).

[15]杨宜勇,刘永涛.我国省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5).

[16]曾红颖.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及转移支付效果评价[J].经济研究,2012,(6).

[17]张永梅,李放.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综合评价——基于两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J].贵州社会科学,2010,(5).

[18]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Dordrecht,Netherland,1998.

[19]Hansen B.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6(2):345-368.

[20]Lairson D.R.Equity of Health Care in Australia[J].Social Science Medicine,2005,4:475-482.

[21]Van Doorslaer E.Horizontal Inequities in America’s Mixed Public/Private Health Care System[J].Health Policy,2008,86:97-108.

[22]Wagstaff A.Poverty and Health Sector Inequalities[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2:97-105.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s,Population Aggregation and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Zou Wenjie,Cai Penghong
(School of Economic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jian Fuzhou 350108,China)

The equalization level of provincial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is featured by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As for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current literature always ignores spatial spillover and threshold effects of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This paper applies spatial econometric regression model to estimat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5to 2012in China.It arrives at the result that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s,transfer payments and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aggreg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Threshold panel model tests show that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s and population aggregation have threshold effects on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and when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intensity increases to a certain threshold level,its promotion role in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significantly improve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ggregation and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is the inverted U-shape,namely with the constant increase in population aggregation,the role of population aggregation in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experiences a trend from increase to decrease.Therefore,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 transfer payments,make full use of the promotion role of transfer payments in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and make efforts to reduc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Provincial governments should take differentiated strategy concern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considering their own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population aggregation;equalization index

R197

A

1009-0150(2015)03-0059-09

(责任编辑:喜 雯)

2014-12-20

邹文杰(1975-),男,福建古田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蔡鹏鸿(1990-),男,福建石狮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均等化门槛医疗卫生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停留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