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桂生
“执法更加规范高效,主体责任落到了企业负责人心里。”浏阳市安监局副局长蔺传球谈到今年以来的工作变化时表示。该局是省安监局确定的2015年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试点单位。推进试点以来,浏阳市安监队伍执法水平和业务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有效提升。
“凌科长吗?网上有立案申请,请审批。”10月16日下午刚上班,浏阳市安监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凌卫就接到文家市镇安监站打来的电话。凌卫打开浏阳安全生产信息网,点击进入“湖南省行政执法管理系统”,果然有一条闪烁的工作提示。
原来,当天上午,文家市镇安监站在该镇港洋出口烟花厂检查发现,该厂存在药物超量、成品库堆码超高等问题。鉴于该厂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情况,安监站建议立案查处。凌卫认真审核“立案审批表”后,点下了“同意立案”的意见。
“下一步就等主管副局长蔺传球审批了。审批进行到了哪一步,安监站也能看到。”凌卫说,“文家市镇距离市里来回需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以往只能先到局里来办立案审批,再回去进行调查取证等工作,执法效率低。现在网上就能办了,时间大大缩短。”
从今年4月开始,浏阳市全部统一使用执法软件,实行执法文书电子化等工作,改变了以往手写执法文书的形式,执法效率大大提高。
“以前的现场笔录都是手写,其中有许多重复的内容,可能检查1个小时,写文书就要2个小时,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现在都是电子文书了,进入执法系统,一些是自动生成的,按照提示操作非常简便。”凌卫表示。
“执法系统还有‘单机版’,没有网络的时候也能正常使用,上网时直接导入即可。”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演示说。
“立案之后才能开始调查,调查情况第一时间进入执法系统,不能修改。”凌卫介绍,执法软件的使用,增加了执法的透明度。
为提高执法的规范性,浏阳市安监局梳理了26项检查内容,要求必须逐条核对,检查到位。“原来到企业检查随意性比较大,走到哪里就查到哪里,一次检查下来可能文书只写三四条隐患。现在要检查仔细,1家企业需1天才能完成,大企业可能需要2天。”凌卫说。
根据要求,每次执法还有配套的跟踪执法、复查等工作,完成了执法动作的“闭环”,执法的效果明显改善。
当然,执法方式的转变对安监员的要求也提高了。去年以来,浏阳市安监局组织全体安监员进行了学习。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试点为契机,开展了安监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工作制度、工作台账、标牌标识“三个统一”,保障机构单设、人员足额配备、执法装备到位。
关口街道安监站每2人配备了一套执法装备,其中有电脑、照相机、打印机等。为方便到企业上课,还配备了投影仪。
“基层干部工作任务重,有‘万金油’之称,但安监站的8名人员都是专职的,不会给他们加其他工作任务,以充分保证安全监管力量。”荷花街道办事处主任殷志民说。
以往企业开展隐患自查时,常自己填写“无隐患”、“一切正常”等。一些制度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制定的,浏阳市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试点以来,这些情况得到了改观。
根据浏阳市关于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各行业均需制定统一规范的《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安全检查管理要求》,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划分、内部安全检查频次要求、内部安全检查主要内容等。
这些变化让企业对安全生产有了新的认识。浏阳市华辉烟花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发启表示,抓安全生产工作首先必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蔺传球说,执法人员原来每个月可能去一家企业检查两三次,没有去的时候企业不抓,安全就没人管。设备设施平时也不检修,只有转不动的时候才修理。
△浏阳市安监局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指导乡镇安监站使用执法软件
“现在变了,执法人员不去的时候,企业自己也有人查。”蔺传球说,浏阳市安监局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安全员、车间主任三个层次的检查要求,安监部门对企业的安全检查工作制度、隐患处置制度、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公开通报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等进行指导。
蔺传球表示:“原来安全生产工作只靠老总、安全副总、安全员,别人不管安全,反而还会因安全生产起冲突。现在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从老总到一般管理干部都必须管安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形式落到生产一线,每个人都把安全生产的责任扛上了肩。”
为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补齐安全“短板”,浏阳市还创新推进了安全生产“重点突围”机制,从上年度内发生事故的、排名末位的、被各级立案查处和安全管理比较差的企业中,每季度选定100家作为重点监管企业,实施安全监管“重点突围”。对达不到“突围”标准的企业,从严顶格处罚,并继续纳入下季度重点监管,直至“突围”成功。
推行安全生产记分管理办法,实行连贯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执法处罚基准,对违法企业坚决采取经济处罚、停产整顿、限期整改、违法人员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和公开曝光等刚性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执法监管中“查什么、怎么查、查出来以后怎么办”的难题。
8月以来,浏阳市还启动了安全生产集中执法专项行动,1465家企业开展了自查,部门完成抽检企业540家,累计排查问题和隐患1270条,立案查处企业26家次,经济处罚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