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3-22 18:33杨俊光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批判性英语专业

杨俊光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高校英语专业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杨俊光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在高等教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要培养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体系就应该鼓励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独立的思维。英语专业教育有责任和义务把造就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和原创能力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的某些思考,探讨如何在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相关的教学方法。

批判性思维;中西文化比较;课程

一、引 言

长期以来,高校的英语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造就熟练掌握英语的人才,而很少兼顾培养复合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其它素质,特别是思维及创新能力。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开设的大多为提高英语水平的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训练思维方法和思辨能力的课程则明显不足。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的脑力劳动大行其道,而有利于思维能力发展,鼓励独立思考的讨论与争辩却得不到重视和肯定。21世纪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到重要地位上。在高等教育的几大教育目标中,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的学术素养关系最为密切,是拔尖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本文拟通过对高校英语专业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探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及相关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二、英语专业现存问题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外语类专业的学生通常知识面很窄、思想缺乏深度、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鲜有批判思维能力。偏见也好误解也罢,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到外语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传统的专业教育通常是通过耳提面命、死记硬背、作业考试来完成的。学生在学习中着重点也多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而不是开发自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导致的结果便是:英语专业学生缺少人文底蕴,对中西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和辨析的能力,知识结构差,阅读量少,批判能力弱。另一方面,教师的知识面也较窄,人文思考少,研究能力低,成果层次不高。这些都导致了英语专业长期被“边缘化”,专业地位不高。近年来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点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结果导致英语专业又盲目跟风,成为变相的语言培训机构。

要培养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体系就应该鼓励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独立的思维。社会的进步及国家的发展也需要我们创建能够鼓励创造力和独立思维的课程及教学法。英语专业教育更有责任和义务把造就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和原创能力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和自身努力的目标,担当起文化传承的重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能接受人文教育,增长智慧和知识,开阔眼界和胸怀,学会怎样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能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西文化可以使学生了解并理解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西方,更了解自身,从而建立理性的文化观,这样有助于清晰地把握中西文化的基本价值与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锻造学生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具有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于应对当今社会这个纷繁复杂、信息空前爆炸的时代会大有益处。如果缺乏这种能力,不能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甄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得出一个客观公正、符合客观实际、逻辑关系清晰明了的结论,就势必会被浩如烟海的信息所淹没并无所适从。

面临着双语及多元文化的冲击,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必要从思维方式上进行训练锻造,以此培养他们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思维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训练,他们极有可能产生思维的惰性。语言教育从本质上说,不仅仅是教授语言,而更应该是实现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最终步入社会做知识上、精神上、人格上的各种准备。从这一点上说,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涵

依据教育专家的分类,批判性思维的习得可分为直接习得与间接习得两种。直接习得是指通过专门的思维课程训练使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课程诸如科学方法论、逻辑学等;而间接习得是指通过专业学习实践、合作讨论、公开辩论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实是由其自身对知识的领悟、判断、归纳、推理而获得的。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其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设计等,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批判性思维和内在精神的把握、理解与接收。

根据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旨在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当属间接习得。那么如何使批判性思维教育贯穿于中西文化比较的具体课程中就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以中西文化比较课程及课程群为载体,进行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建设,这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不只是语言能力;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反映在成绩单上,还体现在其创新思想、质疑精神等方面。通过一系列文化比较课程及课程群的建设,一方面巩固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集中在“批判”二字上,即知识被问题“揪”出来[2]。当我们的感官接收到某些信息、某个事实或者某种现象时,我们常常会产生某些疑问,提出某些质疑,即问题产生了,这便有了批判的前提。接着,开始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在课程设计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第一步。而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批判性思维的效果,是深刻还是肤浅,是切中要害还是隔靴搔痒,差别即在这一“问”之间。

能否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循循善诱,对其所教授的内容了然在胸,具有深刻的见解,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或重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有多种,如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精心挑选的实例,将要讲授的内容导引出来,之后诱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将其所形成的问题提炼、深化,并最终达到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获得正确或合理答案这一目标。这种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是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而非结果。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听者、观者转成了思考者、提问者,这种角色的转换会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步学会提问,并越“问”越“会问”,越“问”越“想问”,渐渐地还会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其次,在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争论。答案也往往是由讨论“争”出来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选择、总结,而这些能力恰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为他们创造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条件。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式教学是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包括小组讨论、合作创作和合作演示等)。拿小组讨论来说,主要是在小组内部进行头脑风暴。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都能引发其他人的联想,继而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同时,小组讨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他们会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力求自己有独到见解和新奇观念。再如合作演示,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小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从查找资料、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到最后的课堂演示,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达到最佳展示效果。可以说,这样的合作教学活动将教学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有效地调动了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在这种互动交流合作的活动中,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分享成果,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与此同时,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中逐步得到训练和提升。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依然是思维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观察、倾听、适当点拨,在逻辑思维层面上给予适当的提示与引导,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纠正;另外,教师还有一个角色是兼任评委,即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评价:表扬鼓励优点,针对不足提出建议。

另外,如何使学生具有系统性和比较完备的知识,这是评判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引导学生将一些零星松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使之系统化,这不仅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而且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重中之重。因此口传心授如何整合知识、提炼要点,可以使学生最终形成逻辑上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

四、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为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具有思辨的能力,并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将知识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现有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中不仅要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加强其“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有意识地加入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精髓,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将中西文化比较渗透到课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交流和敢于创新的习惯与能力,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改进原有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比如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教师应从理论角度把握中西文化在精神实质上的差异和相似,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从而使他们获得文化批判的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中西文化的经典原著,然后通过对中西文化中核心观念的辨析来获得对中西文化的相似和差异的认识。再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课程是以社会、文化为纲,从人文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系统概括和分析英美的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种种特点。从“社会类”来讲,内容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家庭婚姻等方面。就“文化类”而言,包括宗教、民族特性、文化区域、价值观念、大众媒体和民俗节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美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宗教、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跨文化研究课程从根本上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其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

另一方面,在原有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基础上,还要构建新的文化比较课程或专题讲座。比如中西方文化研讨课是关于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适应性训练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以问题为中心,即在教师主持下,借助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多种方式边学习边研究。从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形成良好学习方法;或激发其学习热情、感受研究的乐趣、培养质疑精神。其它诸如《中国经典文学作品选读》、《圣经解读》、《希腊罗马神话》等中西文化课程,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观看影视资料,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和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关联。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公开辩论、论文撰写等,鼓励学生全程介入,使学生在宽广的历史背景下接触、了解、辨析中西文化的发展脉络、主要观点、取得的成就、内在矛盾和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文献资源上,挑选有代表性的文本或影像资料,打通古今中外,联系比较,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观看知名学者的访谈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倡不同思想直接进行碰撞,尤其是中西思想的碰撞,把双方人文思潮放入文化传统的语境下,进行批判性思考,探究思想的力量,培养学生思想交流的能力。

五、结 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体系就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独立的思维。英语专业教育有责任和义务把造就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和原创能力的人才作为自身努力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体系建设力求顺应时代的要求,超越对知识的简单认知性掌握,赋予其更为丰富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内涵,通过一系列批判性思维训练与课程知识的融合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1][美]摩尔·帕克.批判性思维[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4.

[2]张杨,张立彬.美国高校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2(1):47-48.

[3]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

Critical Thinking Training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in Chinese & Western Culture Curriculum

YANG Jun-guang
(College of English,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Critical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To do so, our educational system shoul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creative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English education carrie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is.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train the students with the ability to critical thinking in Sino-western Culture Comparison Course based on the specul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urriculum

G64

:A

:1008-2395(2015)10-0124-04

2014-08-16

2013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重点课题(WYZD13026)

杨俊光(1967-),女,文学博士,大连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文学文化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批判性英语专业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