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22 18:33金锡哲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通识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金锡哲,李 军,马 雷,刘 杰

(大连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金锡哲,李 军,马 雷,刘 杰

(大连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基于大连大学应用物理学理学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的建设,从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入手,以实现大类招生和专业培养、资源共享和互融互通为目标,探索和实践理工结合、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综合化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理工结合;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的专业改革呈现出两种较为明显的趋势,即:一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致使专业间的界线日渐淡化,文理结合、人文结合、理工结合成为一种客观的需要。二是学科内涵既向基础深入、又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1]。而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基于行业需求取向等原因所形成的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的状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致使专业培养口径较窄,毕业生知识融通与应用能力弱[2],社会适应性较差。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也存在着另一种倾向,即:受市场化影响和就业率所迫而过于强调通识化及专业教育功利化,致使毕业生丧失专业性,社会核心竞争力较弱。在专业建设中如何协调好通识化和专业化二者关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如何合理确定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的比例等是摆在高等教育实践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据统计,全国普通高校中,相对于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主管的百余所普通高校,地方高校从体量上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3]。因此,地方高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为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保障,也关系到地方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综合性地方普通高校,大连大学现正处于“调结构、建特色、上层次”、努力创建全国一流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的新的发展阶段,专业改革与建设中同样面临着上述的矛盾、问题和困惑。为此,结合教学改革项目开展了相关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为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提供依据和借鉴。

一、正确处理通识与专业的关系

在当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由于学生知识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和就业方向的不确定性,应以“全人”的教育理念规划通识课程体系,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沟通能力及对其他学科的了解,综合素质得到较为系统的培育,从而增强社会适应性。为此,基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够用”为原则合理确定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并科学设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根据上述的思考和相应原则,在应用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中,除常规的思政类、外语类、军体类通识课程外,还设置了哲学思维方法、消费经济学、美学概论、健康教育等人文类及环境科学概论、基础生命科学等跨学科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使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到总学分的35.5%。

二、正确处理基础与专业的关系

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方面,基于应用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试行大类招生和到高年级分类培养的思想,以“基础扎实、学有专长”为原则,综合两个专业的专业特征、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等因素,采用理工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探索和实践“理工结合、以理强工、以工促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基础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法上“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设置有物理学、电子学等学科基础核心课程平台及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等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平台,其学分比例达到19.2%。在课程门数精简的同时通过以知识点梳理和整合课程内容并加大课程深度,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打下较为扎实的理论根基,接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根据两个专业各自的内涵和特征,以社会和产业的需求为导向,强调博专结合,以博带专,一专多能,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平台,应用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分别达到27.4%和26.9%。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及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根据前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的认识及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实现在应用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间再次进行局部约束条件下自由选择专业,并进入不同专业对应的课程模块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主动性,缩短了专业教育与人才市场的距离,也促进了学生就业。

在专业任选课程的设置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未来发展、就业需要的角度考虑,适当增加与专业方向有关的专业任选课,并允许两个专业的学生可跨专业选修和互认学分,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强化实验实践教学

充分考虑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及地方高校的特点,在上述两个专业的建设中对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和强化。

(一)在专业建设之初即同时开始积极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已先后在大连、深圳、中山、青岛、烟台等地建起九个集学生实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就业和校企产学研合作为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大连艾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宇宙电子有限公司、大连日佳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帆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视清科技有限公司、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招金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烟台艾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学生根据实习内容、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等因素在上述实践教学基地中分组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符合社会和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内实验教学及专业实验室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较大的投入,围绕课程体系中独立设置的“光电子技术综合实验(96学时)”和“光电信息综合实验(64学时)”两门实验课程,分别投入200万元和350万元建起两个综合性专业实验室,分别完成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培养和专业实验技能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功能。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无论是在产业就业还是在更高层次的继续学习中,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都起到了良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了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了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通过与产业界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形式,专业教师深入生产和研发一线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合作开展产品开发等活动,从而使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在科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

四、结束语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改变传统观念,突破已有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课题。专业结构的调整及专业特色的建设也是大连大学正在进行的“调结构、建特色、上层次”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任务。为此,须坚持不懈地进行高等教育规律的探索和实践,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1]吕慈仙.高等学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29(1):65.

[2]陈海利.地方性普通高校基于学科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 2010(16):209.

[2]朱立光.地方高校科学发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63.

Exploring Major Construc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JIN Xi-zhe,LI Jun,MA Lei,LIU Jie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With the major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physics and Opto-electronics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Dal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rse system modules and education resource to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students education mode wi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concerned.

local universiti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

G642.3

:A

:1008-2395(2015)10-0115-03

2015-01-15

2013年度大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第17号(E1)

金锡哲(1964-),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成像光谱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通识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