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伟
(杞县中医院普外科 河南开封 475200)
乳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对患者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而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虽然已相对成熟与安全,但乳腺癌手术的范围较大,且无法进行微创手术,再加上放疗、化疗等对机体的影响,使得乳腺癌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因此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1-2]。本文针对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关有效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杞县中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女性,且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Ⅰ期患者3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0.2±4.6)岁;Ⅱ期患者35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9.1±3.9)岁;Ⅲ期患者13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51.2±4.7)岁。经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46例,占57.5%,浸润性小叶癌34例,占42.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中均进行快速病理确诊并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行全身麻醉,距肿块至少3~5 cm处作纵向或横向梭形切口,采用电刀解离,保留皮瓣侧的薄层脂肪组织,同时一并解离乳腺及其周围脂肪组织以及深面的胸大肌筋膜,整块切除腋窝及锁骨下脂肪淋巴组织,将胸背、胸长神经和肩胛下血管予以保留,将引流管放置于腋下,缝合皮瓣,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固定。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整理,包括并发症发生的时间、部位,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方面是否存在不妥,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可能有效的预防措施。
80例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23例发生并发症(28.75%),其中皮下积液 5例(6.25%),皮瓣坏死 3例(3.75%),患侧上肢水肿5例(6.25%),出血6例(7.5%),神经损伤4例(5.00%)。
3.1 皮下积液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组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5例(6.25%),皮下积液易造成伤口感染,是皮瓣坏死的发生原因之一。而皮下积液可能发生的原因则有以下6点:①引流管引流不畅,可能是组织碎块或血凝块堆积引起引流管阻塞。②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或过松,也可能是引流管过早拔除。③淋巴管瘘。④术后负压吸引未能持续进行。⑤创面止血不够彻底。⑥皮下脂肪液化或坏死。可选择的有效预防措施如下:a.术中将血凝块与组织碎块用灭菌蒸馏水反复吸除;b.负压引流应持续进行;c.术中彻底止血,对所有出血点均应仔细检查,一些小的渗血可采取电凝止血;d.对切口进行缝合之前反复检查创面是否出血[3]。
3.2 皮瓣坏死 患者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①皮瓣张力过大,这主要是因为手术复杂使得皮瓣设计困难,而皮瓣张力过大则会影响血运。②皮瓣绷带加压包扎时压力过大,使局部皮瓣的血供受阻。③皮下出现积液、积血等情况。④皮瓣游离不当,皮瓣毛细血管网受到损伤,影响血供。对此可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有:a.设计皮瓣切口时要足够精密,尽量避免皮瓣张力过大;b.绷带加压包扎力度应适当;c.对皮瓣游离技术进行改善[4]。
3.3 患侧上肢水肿 术后出现患侧上肢水肿是由上肢淋巴管阻塞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①伤口包扎太紧,使得上肢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水肿。②对腋窝淋巴结清洗的次数过多,导致上肢淋巴管阻塞。③淋巴管发生感染、术后积液、神经损伤等均有可能引起患侧上肢水肿。预防的措施主要是:a.包扎伤口松紧度适当,可采用比较疏松的纱布进行包扎;b.腋窝淋巴结的清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5]。
[1]韩渊,于冰.乳腺瘸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阂及其对皮瓣坏死的影响[J].新疆氏科大学学报,2005,28(9):866 -867.
[2]杨威,廖文胜,胡虞乾.切口置硅胶片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J].广西医学,2005,27(8):1222 -1223.
[3]孙自在,于佳斌.负压引流管法预防乳腺癌的术后皮下积液[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4,21(4):10.
[4]陈康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的分析及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02 -204.
[5]何冬霄,王浩然,范平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处理效果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