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2015-03-22 07:43:53陈爱丽斯孙玉娟
关键词:服务体系河北省农村

陈爱丽斯,孙玉娟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早提及“公共文化服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大发展成果,保障人民群众对基本文化需求的权利,建设健全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文化惠民。这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与最高标准,为保障地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和参照,并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提高标准,保障了服务的供给规模和质量,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建设覆盖城乡、实用高效、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利具有重大意义。

河北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平台的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体制,不断探索有效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以蓬勃发展、扎实推进、先后突破的良好势头继续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河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不断地提高,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国家设定的目标和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待提升。河北省人口基数大,较全国数据来看,人均文化投入相对比较低,而不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势必影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素养的提高,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新农村的步伐,急需以国家设立的目标和标准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将31个城市确定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秦皇岛成为其中之一,此外,邯郸“千村万户”文化家园工程和廊坊霸州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这意味着河北省以文化惠民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经过两年多的创建,三地在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设亮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为保障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将廊坊确定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张家口张北城乡文艺演出服务体系和石家庄井陉文化广场项目列入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三地加快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体建设过程中的发展经验,争取初步建立一套高效能、在我省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且在全国都可广泛推广效仿。

(一)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

2013年11月,廊坊市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的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廊坊市加快促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提高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整体建设发展的经验,力争初步建立起具有廊坊特色、在河北省具有示范作用,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市财政给予了充足的经济支持,提供了1500万元的示范区创建专项资金和100万元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并预留了1亿多元的群艺馆楼宇购置经费和2500万元的馆舍改建资金。

启动试点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投入700多万元开展横纵联合方式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横向联合完成了4个院校和2个企业联盟图书馆的建设,纵向联合完成了1个县级图书分馆和5个社区图书分馆的建设。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网络技术,推进廊坊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力求实现全市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信息共享服务。

组织品牌活动,促进区域联动。承办了第七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并陆续推出“书香廊坊”读书会、“廊博伴我成长”、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梦想如歌”合唱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服务活动,吸引和鼓励市民大众开展文化交流学习。另外,为了推进区域间文化联动,到秦皇岛、石家庄、天津武清区等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及组织演出展览活动。

(二)张家口张北城乡文艺演出服务体系建设

2013年,张家口张北县被冠以“省文化产业十强县”,此后又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殊荣,意味着张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张北县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公共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为方针建设“绿色张北、实力张北、美丽张北、希望张北、世界张北”,综合持续增加的文化建设投入,文化服务机制的探索及文化资源的深层次挖掘整合,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

张北县先后成立了10个群众文化服务组织,有县二人台艺术团、百灵艺术团、老年门球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象棋协会等;成功开展影响大、分量重的活动,如彩色周末、文化艺术节、东路二人台大赛等;经常性举办“送文化下乡”活动,如送农业科技图书和春联、组织文艺演出等;特色的各种演出团体每一年演出达100余场,使20多万百姓受益。

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城展馆、博物馆和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的图书馆、文化馆是张北县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设而成的,并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陆续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建成1个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325个基层服务站、366个农家书屋,形成“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有农民文化活动室或农家书屋”的新气象。

(三)石家庄井陉文化广场项目建设

作为石家庄市唯一纯山区县的井陉县,有乡镇17个,行政村318个,人口32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机遇的到来,井陉县以“游遍百园百景,尽知千年井陉”为建设目标,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县城韩信公园和谐文化广场成为标志性的建筑,并成为全县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

立足山区特色,目前,全县建有209个各类文化广场和220多个特色农村公园,其中新建和改扩建的文化广场就多达80多个,各项硬件设施也得到有效改善,如绿化面积、硬化面积、照明设施、健身娱乐设施等。此外,努力建设一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服务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引领人们更好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打造有特色有亮点、贴近人民群众的文化品牌项目,经常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使文化触手可及,切实的文化惠民利民。近年来,井陉县围绕重点项目工程,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建设,例如文化站的建设达标,以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和公共文化管理及服务水平。现如今,井陉县已建成多个省级文化示范村和县级文化村。

(四)河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通过系统分析河北省三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可以总结出以下共同经验。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政府为主导,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国家首要重大文化工程来实施。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使三地得到充足的经济技术等方面保障和支持。

二是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并且作为服务主体来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符合人民群众的“口味”,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三是因地制宜。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实力等因素形成了各自市县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地区特色文化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四是“硬件强,软件也强”。公共文化设施齐全,利用率高,供需对等、管理到位、活动丰富,文化内容丰富。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切实做到设施、内容一体化。

二、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些年的系统建设,河北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几个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示范项目成效显著。但是,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水平在全国并不突出,有些方面未能达到国家设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目标和标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乡间不平衡

近些年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尤其是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迅速的建设发展与完善,且已日臻成熟。然而,在我省的农村地区,虽然国家着力农村建设,政策向农村有所倾斜,但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基本硬件设施逐渐得到完善,但仍无法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提并论,尤其是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的滞后难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现如今,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精神文明与之相协调。国家不能公平公正地给予足够的物质支持,必将阻碍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河北省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其财政投入明显侧重于城市,虽然近年来对农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一定比例上,对农村地区重视程度不足,城乡间的公共文化建设不协调。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服务内容单调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很多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和机构没有得到完善建立,更没有相应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人民群众无法行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不能接受文化熏陶,更不用说基层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了。

二是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大有不同,很大程度上文化需求层次也存在差异。然而,很多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类似固化的模式进行着,

提供的文化服务和百姓的文化需求有一些不对接的现象。例如相当多的农村书屋使用效率低,农民阅读口味的差异使其对于书屋里的有些书不感兴趣。公共服务资金里没有对某些很受欢迎的文化需求这一块的投入,比如地方戏。诚然,在农村地区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不能融入当地民俗、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就不能深得民心,深的入脑。形式单调、缺乏多样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内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而且也阻碍了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和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二者恶性循环,给文化活动的开展带来困难。

(三)财政保障不力,支出结构失衡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如果财政保障不力,必定影响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都难以顺利进行。虽然近些年河北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持续不断增加,但是多年来欠账过多等原因使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事业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投入比重低、人均少、投入总量依旧不足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扭转。近几年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达4亿元以上,居全国后列;公共文化事业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与全国平均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其他先进省市存在巨大差距。

同时,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支出覆盖面相对广泛,而对大多数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财政支出仅仅只能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费用,财政支出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其中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相应的设施资金投入过少。再者,对于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企业单位及个人,我省并没有提供其一些优惠的福利政策,这就打击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者的积极性,不能更好的调动社会有效资源。

三、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针对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现的问题,依据国家设立的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标准,并吸收已有的成功经验,现提出一下几点对策。

(一)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一是充分利用城乡现有闲置的公共文化设施,结合城乡社区提供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

二是开展以服务“三农”为内容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度扶持农村地区民间文化艺术,不断推进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出版物发行并及时更新补充农村书屋的书籍、录制播放涉及农村的广播电视、创作以农村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三是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开展流动数字服务。

不断开拓新的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如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推动公共文化信息数字共享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是增加对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济支持。制定合理有效的优惠福利政策引导资金更多的向农村地区投入,不仅保证财政支出的加大投入,还要适当吸收社会其他资金投入建设。

通过对农村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重视,缩小“硬件”及“软件”方面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二)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解决公共文化产品和设施的不充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成比例的问题,我省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应不断增加对公共文化产品和设施的投入,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同时,改善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支出结构,引导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断探索能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新途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的网络化、现代化建设发展。不仅要满足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要照顾到各级群众,特别是对公共文化有不同需求的农民利益。在这个基础上,多组织些参与性强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风尚,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成果。

(三)完善财政支持和经费保障机制

河北省应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各级政府真正把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编进财政预算,纳入经济发展和扶贫计划,体现在政绩考评指标中,以切实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在坚持政府公益性投入为主导的同时,鼓励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合作,积极探索民间投资等多渠道投融资的新路子,扶持和引导资金规模进一步加大,促进社会生产要素和民间资本向公共文化事业领域合理流动,形成规范性和制度性很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快促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广播电视的卫星直播建设、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发展、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的统筹实施,建成有统一标准、互通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为了构建与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传播能力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传播体系。利用现代网络的高度发展,不断开拓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传播的新途径,如电脑、电视、移动终端等。

依赖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推动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突破以往文化设施与服务对象之间“最后一公里”现象的束缚制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样化,传播途径渠道多元化,才能实现区域与城乡的均衡协调发展。

(五)完善法律保障体制

一是加快制定一系列有关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立法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对接,加快出台各市县相关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法规,促使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早日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二是具体到各级地方政府应按照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进展程度、现有机构、服务和管理水平等,在不违背已有法律条款的情况下,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法规、办法等。

如此,通过法律保障机制将政府的职责具体细化,明确规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标准等,并赋予政府监管职责,尤其是建立起奖惩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国家设立的目标和标准为准则,尽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利、完善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法律制度体系,切实做到文化惠民利民。

[1]明元.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张鹏民.推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2).

[3]张永新.以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公共文化立法进程[J].中国行政管理,2015,(2).

[4]廊坊市积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N].廊坊日报,2015-3-2.

[5]张北: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N].张家口晚报,2015-1-4.

[6]河北井陉:千年文脉,再铸新魂[N].中国文化报,2014-11-12(5).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河北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 08:55:18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32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