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莲,王海燕,苑杰
(1.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产业体系演进是一个不断转型升级的历史过程,产业体系具有时态性,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概念和结构特征。产业体系历史演进的不同阶段可以归纳为:第一阶段农业文明时期产业体系、第二阶段工业化时期产业体系、第三阶段后工业化时期产业体系。通过对产业体系各个阶段的形态比较分析,探索其产业体系的内涵和产业体系演进历程。
第一阶段的产业体系,主要以三大产业为主,分别为:农、工、商。农业占主导地位,对社会的贡献率一般高于90%,而工业、商业所占比例较小。到了前工业化时期,原有的农、工、商逐渐被三次产业所替代;工业化时期的产业体系,一产急速下降,二产、三产成上涨趋势。到了工业化中期开始从初期的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升级,此时二产贡献率达到最大值,三产现代服务业开始发展。我国目前就处于工业化中期,已经接近发展中国家现代产业构成。
2013年,我国三产占比首超二产,结构获改善,此时产业体系形态为“三二一”格局,已经基本达到现代产业的构成。第二阶段产业体系由以下几个主要产业构成,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此时的产业体系中,现代元素超过了传统元素。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很快将替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按照发达国家对于现代产业体系构成要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70%左右,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大城市达到了这种产业构成标准。后工业化时期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以知识产业为核心,三次产业高度发展并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这时现代产业体系内容丰富,可能将突破三次产业的划分边界,演化为多元化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唐山市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唐山市的三产结构经历了动态调整过程,由原来的“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而且这种“二三一”格局已经在唐山的产业结构中延续了20多年,并且在00年后各产业GDP贡献率趋于稳定。目前,唐山市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60%之间,第三产业跟随第二产业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呈上升趋势。
在1991年,唐山市的第三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首次超越第一产业,此时第三产业位居产业结构中的第二。第一产业的地位持续下降但降幅渐缓、有恒稳趋势。唐山市的产业结构演进方向符合国际标准。
从1978-2013年唐山的产业结构构成比由28.72:59.46:11.82调整为9.20:58.70:32.10。期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9.52%,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0.7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20.28%。与2013年全国产业构成情况(一产:10.0%,二产:43.9%,三产:46.1%)比较,唐山第一产业比重9.2%呈下降趋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58.7%在波动中保持稳定增长,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32.1%有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取得很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过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唐山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一产内部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第三产业比重有上升趋势。劳动力在三产之间合理转移,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符合国际产业演化的一般趋势。
从1997-2013年数据可以看出,唐山三产就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形成显著对比。2008年唐山一产GDP贡献率下降到9.20%,但就业比重为27.1%,相差17.9个百分点,说明在第一产业中,生产现代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有大部分多余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中。唐山市第二产业GDP 贡献率偏高,但劳动力仅占41.4%,说明第二产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与第三产业GDP贡献率相比,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产业。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仍然是第三产业。
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将影响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三产内部结构的变动能反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潜力。
1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在最近30年来,唐山第一产业的GDP 增加值由1978年的8.4亿元增长至2013年878.7亿元,取得明显发展,增长了100多倍。
在第一产业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农业和畜牧业。从2008年到2013年,第一产业中产值中,种植业占的比重在一半以上,畜牧业位居第二,渔业、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在近10年来,唐山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第一产业服务业产值呈增长趋势。但在农林牧渔总产值构成比例中,渔业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到2013年间,唐山市渔业没有发挥临海优势,发展势头很弱,今后发展空间很大。
从2008年到2013年,唐山市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在2013年,唐山市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值构成比分析,唐山市粮食的播种面积所占比率最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8万公顷,但粮食的产量为308.3万吨,却仅占农作物总产量一小部分,说明唐山市的农业结构优化度低。然而蔬菜的播种面积19.0万公顷,而蔬菜产量1424.4万吨,产量却占到80%,因此,蔬菜成为唐山具有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
2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分析
唐山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7.3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955.49 亿元再到2013年的3354.93亿元。2013年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到91.27%,可以看出唐山市目前的主导产业仍为制造业,制造业是拉动唐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唐山制造业中重工业比重明显高于轻工业。近几年来轻工业增加值占重工业增加值比重呈下降态势,从这点可以看出在唐山市制造业中轻工业发展滞后,重工业化程度加强。
从唐山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结构来看,规模以上行业近几年来累计排名前三位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唐山工业的优势行业主要集中于采矿业,其中以钢铁工业为核心。唐山市在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中应用高新技术方面发展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唐山工业结构升级的瓶颈。
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分析
唐山市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主要以批发零售业、邮电业等为代表。以现代服务业为辅,主要以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会展业为代表。
唐山第三产业从内部结构来看,近几年来,邮电业增加值略有上升,批发零售业产值占第三产业总产值比重较大,金融保险业所占比重较小,保险业年均产值增长缓慢,旅游产业在唐山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很低。从整体上看,占比重较高的两大传统服务业为: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现代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如旅游产业、金融保险等。
由以上分析得出,唐山市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条件。但是唐山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度低,向现代产业转变的进程将会很缓慢。
1 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低
从唐山三次产业GDP构成的统计资料中看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32.1%,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46.1%,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均在60%~80%之间。此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高,达到就业总人数的27.1%,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处于不良状态,第三产业中就业比重仅为31.5%,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以上内容反映出唐山市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非常有限,唐山市的第三产业发展也严重不足,这些基础条件都会阻碍唐山产业结构升级和向现代化进程迈进。
2 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度低
(1)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比重偏大,特色农产品发展滞后,农业效益不高。(2)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而节能产业发展滞后。制造业的整体技术、工艺水平相对落后,很难形成高端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且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主要优势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但传统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
总之,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比重较小,而传统产业比重偏高,并且传统产业升级不快,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现代产业体系中更先进的科技创新这一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到唐山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中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以此加快现代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进程。
唐山应该发挥沿海优势,以港兴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港口经济主要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增值,比如港口的运输业、商贸业等。沿海产业不但可以增加GDP,而且解决了就业问题。另外唐山各县区应该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比如:迁安市资源型城市转型,钢铁产业实现战略重组,27家民营企业正式组建了长城钢铁集团;淘汰落后产能并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搭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新平台。玉田县虽然没有矿产优势,但是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临近鸦鸿桥市场。可以搞京津的农业基地、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业观光旅游等。
将重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搬出城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国家大力度发展曹妃甸区经济,其目标就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环渤海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含量、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
将旅游业作为唐山市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将唐山打造成一个多样化、创新型的旅游城市。唐山拥有乐亭菩提岛、李大钊纪念馆、迁西青山关、曹妃甸湿地公园、开滦集团国家级矿山公园、汤泉皇家旅游度假区、遵化清东陵、迁西景忠山、白羊峪等一系列优秀的旅游资源。应该注重旅游产业的开发和保护,开发特色的旅游路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1]张明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1):2-6.
[2]周权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和动力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7.
[3]孔慧珍,蒋昭昆.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河北省产业有效性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6):77-80.
[4]李莎.现代产业体系的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2,12(4):43-44.
[5]王国平.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标志、条件与实现路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