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标评分法优选复方茵陈合剂中大黄提取工艺

2015-03-22 05:37刘建清王庆芬曹毅祥
安徽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甲醚茵陈蒽醌

刘建清,王庆芬,曹毅祥,张 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制剂科,福建漳州 363000)

复方茵陈合剂由茵陈、栀子、大黄三味药组成,为我院非标准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治疗,在我院应用二十余年,其降低转氨酶、消除黄疸的疗效显著[1-4]。过去尚未对该制剂,煎煮工艺进行考察优化,前期试验发现茵陈、栀子成分稳定,受煎煮过程影响小,而大黄易受煎煮时间、浸泡时间等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黄提取进行优化,建立稳定可靠的工艺。本实验以水为溶剂,大黄中5个游离蒽醌化合物(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提取量为指标[5],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大黄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剂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 Agilent);AUX220型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芦荟大黄素(110736-200716)、大黄酸(批号:0757-200206)、大黄素(批号:110756-200110)、大黄酚(批号:110796-200615)、大黄素甲醚(批号:0759-200311)(以上均购至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腈为色谱纯;水为纯净水;其他试剂为分析纯;复方茵陈合剂(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实验

2.1.1 复方茵陈合剂煎煮工艺 称取茵陈187.5 g、栀子 93.8 g、大黄 62.5 g,其中茵陈、栀子合并加水煎煮2次,每次分别为 1.5 h、1 h,以四层脱脂效[6-8],另煎。茵陈、栀子浓缩后与大黄煎煮液合并,加水至1 000 mL,流通蒸汽100℃灭菌30 min即得。

2.1.2 正交试验设计 通过前期预实验,拟以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立3个水平(见表1),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试验安排见表1。

表1 实验因素与水平表

2.2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伊特利 Kromasile C18(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洗脱梯度:0~15 min 10%A,15~20 min 25%A,20 ~30 min 40%A,30 ~40 min 60%A,40~60 min 80%A,60~70 min 80%→10%A[9];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9.9 mg、大黄酸 10.2 mg、大黄素 10.0 mg、大黄酚10.2 mg、大黄素甲醚 10.5 mg,分别溶于 5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

精密吸取上述贮备液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各0.5 mL,大黄酸1 mL,大黄素甲醚0.2 mL 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混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测定:取煎煮液35 mL,加乙醇使含醇量为 60%,4 000 r·min-1离心10 min,上清液移至200 mL量瓶中,加60%乙醇至刻度,选用孔径为0.45 μm的微孔滤膜滤过进样分析。色谱图见图1。

2.2.3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各3、5、8、10、15、20μL进样,测定其峰面积(Y)对进样量(X)进行回归处理,得出5种成分的回归方程及线性范围。见表2。

2.3 正交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测得的量为35 mL煎煮液中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方差分析见表4,5。

图1 HPLC图

表2 回归方程与线性范围

表3 蒽醌类化合物的正交表设计

表4 蒽醌类化合物方差分析表

表5 各指标优选出的大黄提取工艺

由表4与表5方差分析结果可得出: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无浸泡对大黄各成分,尤其对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提取有显著性的影响;对大黄素的提取有一定的影响;而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对大黄各蒽醌化合物提取影响较小。综合各指标优选出的提取工艺,选择提取条件为A2B2C3,即浸泡6 h,煎煮3次,每次煎煮时间15 min。

2.4 验证实验 分别称取处方量药材3份,按最佳工艺条件平行操作,提取,处理,进样分析。计算出芦荟大黄素平均含量为0.61 mg,RSD为3.4%;大黄酸平均含量为2.42 mg,RSD为4.1%;大黄素平均含量为0.95 mg,RSD 为3.3%;大黄酚平均含量为8.45 mg,RSD 为 4.6%;大黄素甲醚平均含量为0.48 mg,RSD为3.9%。实验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3 讨论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等作用,主要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成分,故本文进行正交试验时,以5个成分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优化工艺,提高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

大黄中5个游离蒽醌化合物极性小,目前文献报道[10-12]大多采用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但大黄以水煎煮服用仍应用广泛。因而本试验探讨优化大黄水提工艺,为大黄煎煮提供参考。

本试验中浸泡时间对大黄蒽醌化合物的提取有较显著的影响,考虑可能大黄酚等蒽醌化合物浸出缓慢,较长时间浸泡有助于药物的渗透扩散[13-14],同时也可以缩短煎煮时间,防止长时间煎煮对各蒽醌化合物的破坏。

与传统工艺相比,优化后的工艺对大黄酸的提取基本无改变,甚至略有降低;但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提取量均有了较显著的提高,即大黄总蒽醌化合物的提取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该工艺适合大黄的水提生产。

[1] 翟美娟.茵陈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237 -239.

[2] 张西波,李忠廉,刘军舰,等.茵陈蒿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功能及肝脏iNOS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2):185-188.

[3] 蔡华丹,张慧芹,续 畅,等.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活性组分的差异及对D-GaI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预防作用的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0):216 -220.

[4] 郭玉兰,郦银芳,张 莉.茵陈汤辨治新生儿急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1058 -1060.

[5] 刘玉敏,陈闽军,洪筱坤.正交实验法优化大黄蒽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J].中成药,2005,27(4):386 -389.

[6] 刘刚彦,叶 强,余葱葱,等.煎煮时间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2):79 -81.

[7] 孙玉琦,肖小河,马永刚,等.大黄煎煮过程中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4(10):245 -248.

[8] 周晓虹,邹佳丽,袁月梅,等.大黄煎煮与浸渍过程中蒽醌类成分含量变化比较[J].中国药房,2010,21(23):2148 -2150.

[9] 孟 萍,窦志华,孟佳佳.茵陈蒿汤主要成分的 HPLC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3):170 -173.

[10]叶殷殷,曾元儿,曹 骋,等.大黄总蒽醌乙醇提取工艺优化实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0):2496 -2498.

[11]徐 晶,陈再兴,袁昌鲁.正交设计优选泻心滴丸中大黄提取工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534-2535.

[12]黄 园,徐雄良,张志荣,等.正交试验法研究水提与醇提对大黄蒽醌提取率的影响[J].中成药,2003,25(4):273 -276.

[13] 崔福德.药剂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1.

[14]周泽琴,蔡延渠,张雄飞,等.中药水提取有效成分转移率低的问题分析[J].中草药,2014,45(23):3478 -3485.

猜你喜欢
甲醚茵陈蒽醌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
利胆退黄夸茵陈
黄芩素-7-甲醚对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研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
1种制备六氟异丙基甲醚的方法
新健胃包芯片中大黄总蒽醌类成分提取因素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