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和较为流行的一种高校教学模式。它源于传统的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与开放网络资源融合一起的旧课程开发模式,形成新兴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这个主流新兴技术风靡国内外著名高校,极大地推动着传统高等教育方式的变革,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文献检索课(以下简称“文检课”)首当其冲。
2002年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五项主要任务之一即“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1]。传统的文检课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采用“讲授—练习—考核”的教学模式。MOOC文检课充分利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自主、交互的学习平台开展探索式学习活动[2]。为此,笔者基于MOOC理论对文检课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搭建了MOOC文检课教学实现的框架,为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提供多种主动学习空间、热情奔放的在线交互情境、公正平等的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自愿参与协作学习,提升文检课的教学绩效。
根据MOOC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cMOOC和xMOOC两种类型。
唐斯和西蒙斯于2008年使用免费工具创建了基于关联主义的知识连接MOOC——CCK08的在线课程,实行免费开放,人数不限,自注明该课程起至授课时间任何人均可获取、分享该课程知识点、知识单元,该类MOOC课程被称为cMOOC[3]。
cMOOC课程在相关的节点间建立有效的连接学习网络,这些节点通过微客、博客、播客、维基百科、社交媒体平台、SNS等网络平台创建内容连接或重构结构化知识,以博客、微博、课件等形式呈现,由cMOOC课程组织者进行内容自由整合和有效聚合,定时通过E-mail发送给需求者。
cMOOC课程的优势是倡导课程组织者(教师)制定与掌控知识主题、参与者(学生)平等利用学术社交平台的学术交流方式,积极参与、共同建构知识体系的设想,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共知。
2012年出现的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edX、Coursera和Udacity三大MOOC技术平台,被人们称为xMOOC。该课程是以大学教育为基础平台,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统一在线发布不同学科的课程,课程内容均是预先录制的视频讲座,可自由获取,免费开放。
xMOOC技术平台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授课教师、课程视频、教学资源、作业或测试、讨论区、教学进度、学习笔记、评估或调查等功能,它突出了课程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微视频”(一般10分钟左右)+交互式练习[4]。知识转移进一步细化,出现了泛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便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捕获、融合、吸收、重构、应用等知识整合活动。在自由、开放、随心所欲、互动的知识生态环境开展知识资源共享、共知活动,有利于增强高校文化资源的辐射和社会服务能力[5]。
cMOOC与xMOOC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性,xMOOC是在cMOOC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者的异同主要体现在教学规模、开放程度、在线方式、授课内容等方面。教学规模上,cMOOC与社区关联,学习者可直接和学习社区联系,xMOOC庞大的注册人数足以获得潜在利润;开放程度上,cMOOC执行知识的开放获取、无版权限制;xMOOC虽然执行免费获取但有版权限制;所使用的在线方式,cMOOC善于利用多种学习平台和服务,强调基于互联网的讨论式学习,xMOOC是在集中的平台上独立地个别化学习;授课内容上,cMOOC教师期望学生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借助网络参与到更广泛的实践社区理解知识与分享知识;xMOOC着重对内容的吸收与消化及获取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MOOC对高校的教学创新和和技术选择均产生深远的影响[6]。在高校教学实践中,cMOOC与xMOOC融合在一起,可促使开放性、营利模式和教学职能的分解,并在内容传授和社会化学习中获取平衡。
文检课由初级的课件呈现、视频公开课发展到如今的大规模在线公开课(MOOC)。传统文检课过多地突出“填鸭式”教学、“授受式”教学,围绕教师、教材(教科书、课件、视频等)和教室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7],具有明显的滞后性;MOOC由于xMOOC和cMOOC的融合与互补,具有泛在的开放性、透明性、互动性以及授课与学习模式的独特性。
传统文检课的注册人数较为固定、课程注册时间相对集中(开课之前特定时间),MOOC文检课注册门槛低、时间灵活,学生可自由、免费地获取知识,学生学习动机和背景多样化,并不关注是否完成全部课程;传统文检课属于填鸭式教学,教学程序包括文检课讲授内容、作业练习、单元测试、平时成绩和最终考试等,MOOC文检课中学生的参与路径个别化、个性化,他们可自由地渗入学习过程各个环节,课程开设多是以兴趣为目标的非正式学习;传统文检课的成绩指最后的课程分数,主要是指学生的综合表现(考试、论文、作业、出勤率及课堂参与度等),MOOC文检课忽视了学习成绩量化,侧重于过程,成绩测试的时间和频率也极不规律。因此,高校图书馆需借鉴MOOC教学模式,改变文检课教学的现状。
在借鉴杨玉芹在《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模型建构》[8]一文中关于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MOOC文检课教学实现的研究框架(图1)。该研究框架以文检课课程过程为中心,形成教师——MOOC技术——学生——MOOC交互学习环境——教师的反复循环路径,教师行为、MOOC技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MOOC交互学习环境共同作用于文检课课程(课堂讲授、教学设计、考核、辅导咨询、评价等),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MOOC是文检课革新的新方法,通过该研究框架可以有效调动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MOOC技术,在自由、开放的MOOC交互学习环境中开展知识识别、捕获、融合、集成、吸收与应用,实现文检课的教学创新。
图1 MOOC文检课教学实现的研究框架
由于MOOC没有准入的可操作性标准,任何人均可注册、参与,造成文检课教师相对被动。因此,文检课教师面临着来自MOOC的挑战,采取了“如果不能打败他们,就加入他们”的方式来应对MOOC的冲击,或者成为edX的合作伙伴(2013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成为edX的合作伙伴),或者在Coursera上提供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加盟Coursera),甚至一些对MOOC不感兴趣的教师也正在想方设法将MOOC应用到自己的课程或学位课程中[9]。
教师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MOOC平台上提供课程的行为。MOOC文检课中,不同的任课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也不尽相同。教师希望利用MOOC扩大文检课授课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声誉。如果存在其他文检课课程与自己讲授的文检课课程存在相似的地方[10],教师定会借助MOOC改变授课方式,尽量规避与其他教师或其他高校文检课的利益冲突。因此,学校需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如通过学历进修、访问学者、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学术休假等方式注重创造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机会,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鼓励教师参与MOOC文检课,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同时,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学习促进者或设计者而非单纯的授课者,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学生应当藐视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学习策略,努力超越所在学校、机构或课程的限制,与更广泛的社区、网络平台、学习空间开展交流、互动与协作,培养其信息素养,拓展自身学习的宽度和广度。
MOOC文检课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包括学习路径的选择、管理、知识整合、知识应用。
学习路径的选择,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原有的学习经历、背景等,自主地制定文检课课程学习目标,并决定个性化的参与活动、学习经历等。
学习路径的管理包括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甚至创建课程、决定学习进程和根据学习目的制定实施学习活动的计划等。
知识整合指知识的联结[11],即创建原有知识和新的学习经历之间的链接。知识整合过程包括与同伴讨论、与MOOC交互学习环境交互等方式,通过知识捕获、融合、吸收、重构四个阶段,与其他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分享和协作,达到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的目标,促使学生构成新的知识体系。
学生获得的知识在于应用,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学生根据学习目的、结果标准等进行反思,对整理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升华,以创造新知识。MOOC文检课知识应用中,学生往往借助其他学生的反馈、学习分析工具、学习评价工具等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等进行分析、反思和评价,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
MOOC文检课是一种个性化、自主性、开放性、反思性、创造性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以增强学生在线学习的能力。MOOC技术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各种技术与同伴进行交互,借助分析工具和评价工具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进行创造性和反思性学习。MOOC技术支持包括MOOC平台以及其他在线学习技术的应用。MOOC提供了3种技术选择:开放现有虚拟学习环境、与商业MOOC平台合作、使用以创新试验为主的各种工具和服务。
MOOC交互学习环境结构允许和支持文检课进行个别化学习的条件,包括内容、教学、评价和学习共同体4个要素。在MOOC交互学习情境中,知识创造是一个逐渐演化、浮现的过程,依赖于MOOC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沟通、交互和协作。
MOOC文检课课程包括课堂讲授、教学设计、考核、辅导咨询、评价等,其教学法突破了教师以往在课堂的统治地位。课堂讲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促进者和学习伙伴;教学设计上,由传统的教师把握知识主题并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转变为学生决定课程内容并广泛使用开放教育资源和在线社区,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均可从教学设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进而获取知识点、知识单元,激发灵感;考核上,不再区分平时与期末考试的简单加权平均值,而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MOOC以其独有的特征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变革,催生了新的学习方式,即个性化、宽松、自由、人文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作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文检课,应当快捷、高效地搭上MOOC顺风车,设计不同风格的MOOC文检课,主动在MOOC发展中赢得一席之地。
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课程目的和背景决定学生的参与路径,选择和定制学生的个性化课程,同时也可通过嵌入图书馆员的方式支持学生的MOOC学习,通过与学习者的在线讨论,帮助其解答问题。但是在MOOC环境下,由于参与课程的人数众多,如果沿用嵌入图书馆员的方式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12]。相比较而言,MOOC文检课较为现实与急迫,图书馆员可将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整合为更连续、更丰满的课程,加入成熟的MOOC平台,这些课程可作为所在机构MOOC课程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还可开发信息素养自我评估工具,以满足特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