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生活的丰富以及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百度文库、亚马逊网上书店、优酷视频等信息机构,因其能够随时提供各种信息,已经取代了图书馆的部分功能,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在2014年度图书借阅量仅为数千册,非考试复习阶段来馆人数每日屈指可数。
国内外学者利用态势分析法(SWOT)[1]分析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所处环境,指出高校图书馆虽面临各种信息机构的挑战,但是也迎来了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拓展个性化服务模式的机会。
为了探讨当前图书馆研究、服务的热点方向,笔者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核心期刊中侧重于图书馆事业的11种期刊,包括《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与情报》、《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将这11种期刊 2012-2014 年(截止日期2014年11月25 日)发表的8 796篇文献,运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2.0版(Bibl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ining System 2.0, BlCOMS 2.0)软件统计以上文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按词频由高到低排列关键词,将词频大于30、累积频次达到20%的前101个关键词作为高频词,剔除学会名称、报刊名称以及表述宽泛的高频词(如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文化报》、图书馆、图书馆学等关键词),保留76个代表当前图书馆事业关注热点的高频关键词,详见表1。
表1 11种核心期刊论文中出现的76个高频关键词
由表1得出,关键词“学科服务”排序为4(另有排序为7和67的“学科馆员”和“学科化服务”);“移动图书馆”排序为14(另有排序为46和73的“移动阅读”和“移动服务”),“信息共享空间”排序为35。因此,可以确定“学科服务”、“移动图书馆”和“信息共享空间”3种新型服务模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文献调研结果说明,随着图书馆资源种类和数量的增长,专业的学科服务对高校教学、科研所起的支撑及辅助作用也表现得愈加重要。学科服务是走出图书馆馆舍、走进各教研室、各附属医院科室进行服务的新型模式。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及4G网络时代的到来,手机移动服务使用户不到馆也能随时随地快捷接受图书馆服务的平台。面对当前用户对图书馆服务“一站式获取”和开放式学习环境使用需求的提高,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服务,建设共享空间,主动将个性化的图书和资料打包给各类用户,同时其舒适的空间和全面的学习资料也避免了无人来馆的尴尬境地。
尽管目前图书馆界对以上3种新型服务模式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在医学高校中能否实现这些服务模式及其实现程度如何,则需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提供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本文选取中国医科类大学排行榜中排名200位以内的18所大学,运用网络调查方法,对其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服务是否实施以及实施程度进行调查。本次网络调查中,未能访问到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网页,因此只列出17所医科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情况(表2)。
表2 17所中国医科类大学3种新型服务模式的实施情况
17家医学高校图书馆中,有4家明确标出学科馆员服务,除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对学科馆员工作做出了粗略的时间安排外,其余3家只是简单介绍了学科馆员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学科联络以及数据库培训工作。其余14家医学高校图书馆也具备查新查引、数据库培训和信息分析的服务能力。17家医学高校图书馆中,有9家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服务内容均包含了图书资料、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的获取,因为雷同的设计和重复的内容,缺少个性化的服务;17家图书馆无一开通共享空间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医学高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移动图书馆、共享空间这3种新型服务模式存在普及率低、缺乏深度、重复雷同等问题。如何将我们的服务与用户学习、教学、科研的需求紧密相扣,取决于我们开展新型服务的决心。理论的认识高度并不能支撑我们行业的兴盛,我们需要在现实工作中通过努力,为图书馆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次网络调查未在我校图书馆网页中找到学科服务的相关信息。实际上,我馆开展学科服务以来,一直存在包括学科服务难以向各科室推广、未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制度与有效的管理机制、学科馆员的业绩无法体现、学科馆员的岗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大多医学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难题。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外将“嵌入式服务”引入学科服务,在教学、科研、临床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学者刘颖[3]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主要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入信息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机构重组、资源组织、服务设计、系统构架等的全新运行机制。国外学者David Shumaker[4]对建立嵌入式学科服务提出了包括选取合适的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确定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有效地营销推广、组织实施、绩效评估5个关键环节。这5个关键环节对深化学科服务工作大有裨益。
除了以上对学科馆员形式构建上的一些建议外,结合我馆正在做的工作,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学科馆员是全校各学科以及各个附属医院的联络员,应该重点突破一个专业学科,深化该学科的服务工作。医学各分支专业的差异很大,一手包揽的所有学科服务并不可取,应该以某一个专业学科为试点,在服务过程中重点解决横向和纵向的需求,其中“横向”是所服务学科的相关人员,“纵向”则指的是行政上的通过。学科馆员工作需要上级的支持,只有上级的支持和下发正式文件,才有可能解决学科服务向各科室推广、制定学科馆员管理制度、设定学科馆员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问题。
第二,是否应该由一名学科馆员负责一个甚至几个院系或者附属医院。因为医疗知识广博,专业的研究人员要掌握其中资源也得花三年左右的时间,要想取得研究人员对图书馆员知识的认可,必须向纵深发展,所以让一个学科馆员负责一门专业的学科服务,在初期基本不可能实现,更不要说是一个院系了。另外,若多人在前期负责同一专业,有利于共同交流学科馆员建设的心得,共同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5]。
我们认为医学高校图书馆只有将符合学科馆员客观条件的工作人员,投入到一个或几个试点中,再完全洞悉学科馆员的建设流程,了解学科馆员建设的细节问题之后,才有望彻底实现整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科馆员建设。
中国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4G时代的到来,结束了用户对台式电脑或者PC机等网络终端设备的依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了5 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6]。调查中发现,医学高校图书馆已经接受“移动图书馆是一个查找和获取信息的平台”这一观念。要想建立和普及内容丰富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需建立以APP应用或WAP网站为主的服务方式。先进的手机应用软件利于移动图书馆服务在用户之间传播、使用,提供包括数据库检索、文献下载、信息导航等实用服务,提供与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将图书馆会议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预约、校内医疗、教师信息查询等服务列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范畴,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在师生中建立亲和的、人性化的形象[7-8]。
调查发现,17家医科院校图书馆无一开通共享空间服务,值得我们深思。随着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走进科室,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图书馆空间,让师生重新走回图书馆并得到满意的服务,获取系统的知识。
目前,国内图书馆开展的空间服务包括设置开放式学习和交流研讨区域、提供优质便捷的学习和研究支持环境等信息共享服务,建立考研专区、学术报告厅、学术论文写作室、资源获取指导中心、休闲娱乐阅读室等特色学习区域[9-10],建立创新实验社区提供最新信息产品、创新能力训练软件的演示、测试和操练等。
实际上,国内医科院校图书馆提供这些共享空间服务难度不大,但需要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了解其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医学高校图书馆应结合专业教育,以学科分类建立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学习交流区、专业数据库培训专辑,针对医学各个专业建立考研考博专区和设立相关资料交流区等。丰富的学习交流空间能够吸引更多的师生来馆使用图书馆资源,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学习及科研资源。
学科服务、手机移动图书馆服务和共享空间服务这3种新型服务模式在全国医学高等院校图书馆中已广泛开展,但存在着普及率低、缺乏深度、重复雷同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单纯被动服务已经过时,图书馆应该尽早开启主动化个性化服务,并充分了解用户信息需要和信息行为变化,利用适当的网络工具,提供用户切实需求的服务。医学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逐步缔造新型服务模式,吸引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才能避免被进一步被边缘化,为图书馆的生存发展争取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