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德育养成APP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2015-03-21 17:42刘家旭方耿发张苗苗易同军
科技资讯 2015年31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刘家旭 方耿发 张苗苗 易同军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给德育教育在平台和方式上面带来了新的契机。该文对德育养成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学龄前幼儿的德育养成设计了适用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育APP软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德育养成 游戏化教育 教育类APP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a)-0251-03

从2011年开始,以安卓与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开始在我国大量出现,至2012年,我国国人基本人手拥有1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普遍,伴随而来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优秀的APP(Application)层出不穷,例如:“淘宝”“滴滴打车”“携程旅行”等等都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手机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特别巨大,甚至可以说人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但是以学习为目的软件相对比较少,而针对于幼儿这个年龄段的道德学习软件更是少之又少。而该文便是针对于幼儿这个特殊群体,通过对小孩子特有心理特点与感官认知的分析,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款能吸引小孩子学习并且方便家长使用教育孩子道德品质的软件。

1 软件的设计思路

1.1 软件的架构设计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众多优秀的国学,一些经典著作甚至翻译成各国语言流传于全世界。其中关于小孩子启蒙的书比比皆是,因此,该次软件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从国学中选取的适合孩子学习的德育启蒙教材。

软件主要是由国学、动画、游戏三个部分组成(见图1)。

1.2 软件的交互设计

以下内容将以《弟子规》一文中“入则孝”的第一句为例为例,将软件的交互过程展示一遍。

(1)打开软件进去开始页面如图2所示,此时播放主页面的背景音乐,点击开始按钮即进入软件的下一个界面。

(2)点击开始按钮进入国学的选择页面如图3所示,在界面中间会有经过筛选的各种适合幼儿学习的书籍,用户按需求选取所需要的文章,点击下载,此处选择《弟子规》。

(3)点击《弟子规》进入《弟子规》选择页面如图4所示,该界面把《弟子规》按其内容分为7个章节,分别是“入则孝”篇、“出则悌”篇、“谨”篇、“信”篇、“泛爱众”篇、“亲仁”篇、“余力学文”篇。此处选择第一章节“入则孝”篇进入软件的下一界面。

(4)在上一个界面选择“入则孝”篇后,将会进入故事阅读与讲解的页面,且伴有儿童阅读此部分文章的语音,界面的下半部分则是文章的详细解释说明,供用户使用参考。在学完这一小节后,点击按纽可以进入对应小节的故事动画与游戏互动界面。(见图4)。

1.3 国学的选取原则

对于国学的选取,应当有一定的标准要求,该文主要采纳以下两点原则。

(1)简短易背,通俗易懂,方便孩子学习与家长指导。如,《三字经》,三字为一句的格式,朗朗上口,易读易学。文章的内容也是通俗易懂,不像四书五经那样晦涩难懂,适合于小孩子学习。

(2)以修德为主,修身为辅。如,《弟子规》:①《弟子规》重视德行教育,重视伦理亲情和家庭教育,追求家庭与社会的和谐。②《弟子规》讲求谨、信、爱众、亲仁的品格,把德育和人格塑造相结合,追求心理健全和人格完美。③《弟子规》认为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④《弟子规》重视对德育教义的躬行和习惯的养成。

1.4 动画的制作原则

动画方面决定选择二维动画。因为幼儿正处在生命发育的初期,此时他们的感官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但因幼儿年龄小,还无法理解真实的三维场景的内容,而二维动画却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生动、形象、夸张的二维动画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也适于幼儿的理解力。二维动画在艺术形式上融视、听、动、觉于一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幼儿的感知以有效地刺激。那么二维动画的制作应该注意以下3点:(1)人物形象应当简单,特征明显,这样易于被小孩子识别。(2)人物的造型应该卡通可爱,由此来吸引小孩子。(3)人物的动作应简单而又形象,并且要注意的是,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比较弱的、因此,人物的动作不能过多,可以采用重复的动作来加强孩子对人物行为的理解。

1.5 游戏类型与方式的选取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通过想象把自己装扮成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扮演家庭成员里不同的角色等。幼儿喜欢通过“扮演”这一方式来对行动方式和情节进行假想,经历现实生活中所没见过或没能做的场景。比如说孩子现实中不会煮饭炒菜,但是他会去模仿,在脑海中想象用电饭煲装米,然后加水,盖上盖子等动作等。之后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便会以他上一次在游戏中模拟的样子来作出反应。介于幼儿的这种喜欢扮演的特点我们在制作游戏这一部分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两点:(1)游戏类型应该是RPG(角色扮演类)。RPG游戏能引导小孩子在互动游戏环节时自己代入游戏作为主人公,将主人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直接反馈的孩子身上,让孩子根据之前所学的弟子规里面的知识作出正确的选择与反应。借此,当孩子在现实中遇到的相类似的情况时,就能学以致用,作出正确的行为反应。(2)幼儿这个年龄阶段注定了小孩子不能做出太复杂的游戏指令,因此,游戏的操作方式应该尽可能的简单,例如:点击选择或者移动选择。

1.6 色彩及UI的设计原理

1.6.1 色彩选择

根据对幼儿色彩辨识力的研究,幼儿识别颜色还是比较多的,其中黑色最易被识别,其次是白色、红、绿、蓝等颜色,而非纯色中,因为幼儿眼球对蓝色会过虑掉大部分,所以红、橙、黄会使他们跟容易识别。至于孩子对于色彩的情感方面,如,明暗,寒暖,轻重等的理解则与成人差不多。因此,在软件的主体上运用原色和其对比色,增加某一元素的辨识度,让主要元素突显出来,如,开始界面的开始按钮的颜色,游戏中提示部分的颜色。

1.6.2 UI选择

心理学实验表明,4岁左右的幼儿对简单图形的辨别度相当高,4岁以后幼儿不仅对可以辨别还能画出简单图形,如果是繁杂图形(包括由多个简单图形结合而成的和多线条关系图形)幼儿的识别都比较吃力。因此,UI的图形选择上主要选取基本图形里面的圆形,椭圆形等圆滑的基本图形,因为有角类的图形在现实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桌角等。

1.7 音乐的选取要求

1.7.1 游戏音效

我国学者黄谨认为“儿童好想象、爱幻想、而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音乐旋律与节奏很能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儿童情感外露、富有情绪感染力的音乐不仅能唤起儿童的内心感受,还能使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内心情感体验的儿童情不自禁的喜欢音乐,并随之手舞足蹈。”[2]。因此,在游戏音效选择方面应当符合游戏中的场景需求及其幼儿在游戏互动环节时作出不同的选项时,应当有明确的音效指令。例如:当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时,应该用轻松欢快的音效或者是喝彩声,侧面来告诉孩子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值得赞扬。反而当孩子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应当有低沉的音效或者倒彩声。

1.7.2 游背景音乐

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易受环境影响与对过于深刻的音乐内容无法完整的把握和体会,再加上“儿童天性活拨好动,生动活拨的气氛有着更高的要求,这种需求是由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要求”,幼儿在倾听音乐的时候,经常会彻底陶醉在自我因外界音乐刺激所构建出的想象世界当中,情感的共鸣充分时还会手舞足蹈,所以,幼儿对情感表达程度强烈的旋律的偏好程度显然要超过情感表达相对平淡舒缓的旋律[3]。综上所述,幼儿活拨好动的天性影响着他们对旋律发展的偏好,所以,背景音乐这方面应该选取节奏感比较强烈且同音重复比较多的纯音乐,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1.8 学习的奖励机制

心理学上著名的德西效应说明:儿童在尚且没有形成自发内部行为养成时,应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儿童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此时,幼儿的行为养成大多受直接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孩子正确的学习了某一章节的内容后,并且能融会贯通的时候,便可以奖励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之类,以给孩子鼓励、激励,使孩子更有动力的学习,并且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反应是正确的,受别人认可的。

2 软件的效果分析和应用价值分析

2.1 效果分析

为了解该次软件对幼儿的实际应用情况,根据该次软件的设计思路与要求,以《弟子规》第一章为例,做成一个demo,对附件一家幼儿园进行实测,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中的数据显示,不到一半的孩子对国学感兴趣,但是由于在动画与游戏的帮助下,使绝大多数的孩子愿意并且喜欢继续学习使用。

2.2 应用价值分析

现在市面的道德教育载体绝大多数只是图文混合的彩色图书,而如今正是信息化时代,网络通讯蓬勃发展,这种较为传统的教育载体就显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两者对比之下,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作为载体(平台),无疑有着巨大的优势。

(1)普遍性:手机等移动终端系统作为信息时代的代表,它的普遍性是无可置疑的。只要拥有1台智能手机便能随时随地的下载该软件进行使用。(2)便携性:现在主流手机不过巴掌般的大小,相比厚重的图书,手机的轻携便带更能让家长随时随地的对孩子进行教育。(3)交互性:相对于传统的图书,智能化的手机能与孩子进行一定的互动,也是我们采用游戏和动画的方式作为传播道德知识的原因之一。(4)实惠性:家长只需花费少量的流量将软件下载即可,并不用像传统的一样不停地购买新的图书,也不必花费时间去购买选择教材。

3 结语

按照如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移动终端将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推广平板电脑教学,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移动教学[4]。该文设计的幼儿德育教学软件便是基于这种移动教学理念的产物,文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对于一些初入此门径的开发者来说,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赵可恒.幼儿智力玩具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7.

[2] 黄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华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杨文阳,王燕.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数学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71-75.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龋病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探析
学龄前儿童家具发展趋势研究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