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鑫
(贵州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553000)
临床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好临床的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临床实践技巧,将理论知识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培养出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与新信息的冲击,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妇产科临床知识,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分析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妇产科临床教学新模式。
1.1 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课程设置 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妇产科课程设置要建立于基础知识课程之后,把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基础课程结合在一起,把生物、化学、病理、药理等学科与临床教学结合在一起,疾病的研究要在基础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治等基础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临床技能等方式完成必修课程。只有掌握好医学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将妇产科临床教学课程的设置为例,以系统整合作为基础教学课程,和传统妇产科的临床教学有很大区别,区别在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开课时间大多在3-4学期,而以系统整合作为基础教学模式开课时间在4学期,而且要保持在10周以上。传统教学模式大课要讲授40学时,而系统整合作为基础教学模式的大课讲授只有1周时间。传统教学模式见习在2年级时仅有2周,实习在3年级时仅有4周,而系统整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需要在产科实习2周、在妇科实习2周,在产房实习1周,在附属教学医院实习2周[1]。
1.2 传统妇产科临床教学的不足 传统妇产科临床教学的课程设置以理论授课为主,同时开设多门临床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也会跨越两学期,使学生同时间要接受多种不同课程理论知识,学生同时接受与消化大量理论知识,只有学完临床课程,考试后才能开始临床见习,全程是教师脱产带教,临床课程学习达到1-2学年,所以,存在大量问题,大课讲授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临床见习相比有时间差,很难实现课程的衔接。很多学生会忘掉学过的理论知识,而全脱产带教,又会使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而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教育缺乏学习的主动性[2]。
2.1 新教学模式特点 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妇产科临床新教学模式把妇产科理论课程缩至10周内,在教学中有着以下特点。
减少理论大课的讲授时间和次数,以1周时间,来讲解妇产科基础知识、检查技巧,例如∶妇科与产科等不同病症的检查技巧,可以把大课上讲授知识区分为不同的专题,再做成网络课件,配备一定的试题,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一些相关的测试理解上课学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把理论学习与见习、实习结合在一起,把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医学理论知识与解决新问题的求知欲。由于选修课程的增加,以小组作为单位,学习对有兴趣课程进一步深入研究,学生在学习后要把课上学习内容形成综述或者海报的方式,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开始展示与评比。以不同的活动,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发挥出学习与互补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学习后的展示和总结,提高专长,锻炼学生自信心[3]。
2.2 以问题为中心床边教学法 临床教学引进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床边教学法,而临床教学的方式以小班床边教学和集中见习的方式为主,把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以典型病人作为研究的课题集中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完成对学生的启发,为学生解答疑问和难题,通过病例作为引子,将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而学生是研究的主体[4]。
以教师作为主导的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把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结合在一起,保持学生的足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临床实践,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再回到理论上,边学习,边掌握临床知识和经验,完成对病人病情的观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尽快完成实习,通过强化的实习,完成对基础的巩固。学生的临床实习可以安排在前一学期完成,在学习的第5-6个学期来进行实习,这样,既能缓解学习就业的压力,也能保证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双向选择,使学生可以得到足够临床实习的时间,可以保障实习的质量,可以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实习中,到了第5-6个学期,学生就可以按照自身毕业后就业取向,确定科目的选择与强化实习,可以培养出学习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可以为学生在毕业后,更快的适应医院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而回归基础指通过一些基础训练与一些选修课程的学习,由教师为学生讲解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新技术与新方法、新疗法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以多种科研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实现医学专业人才基础的培养,实现我国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
综上所述,设计新课程需要配合计算机技术,使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把教学时间转化到更有用的临床实践中,使学习可以边学习理论知识,边了解临床病例,及时的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当发现问题时,还能再到课本中找到答案,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当前医学教育也要努力思考新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落后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把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课程整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和系统化教学,使学习更早的接触到临床教学,通过多种力量整合,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医学人才。
[1]杨棉华,何萍,黄东阳,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2012(6).
[2]何萍,杨棉华,林晓珊,等.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本科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5-7.
[3]蔡景一,王晓莉.对香港大学医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解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80 -82.
[4]林晖,魏永越.实施三早教育,努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22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