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NSTEMI中的临床应用

2015-03-21 23:59:29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静点罗非罗非班

单 爽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循环内一科 122504)

NSTEMI主要治疗手段是PCI治疗,但因受经济条件、伴发病及禁忌症等因素影响,许多患者还是选择药物进行保守治疗[1]。N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抗血栓,临床上常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NSTEMI,探讨其临床疗效及MACE发生率,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老年NSTEMI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符合NSTEMI诊断,并排除替罗非班过敏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活动性出血者,近期有手术、外伤史者。其中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8.6±7.2)岁;男48例,女31 例;左室射血分数平均(57.6±9.7)%;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未行PCI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氯吡格雷0.3g,d1日一次口服,之后改为0.075g日一次口服;拜阿斯匹林0.3g,d1-3日一次口服,之后改为0.1g日一次口服;并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ARB/ACEI、他汀类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静点,负荷量为 0.4μg/(kg·min),静点 30min,之后改为 0.1μg/(kg·min)持续静点 48h。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个月MACE发生率。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1)显效:患者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硝酸酯类药用量减少80%以上,心电图ST-T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2)有效:患者症状出现次数减少50% ~80%,硝酸酯类药用量减少50% ~80%,或心电图ST段回升>1.5 mm,但未正常,T波变浅>50%;(3)无效:症状出现次数无明显改善或增多,心电图 ST-T改变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MACE发生情况:再发心绞痛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亡0例,发生率:7.14%。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1%;MACE发生情况:再发心绞痛5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死亡1例,发生率:21.62%。两组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变成血栓素A2和抑制二磷酸腺苷活化血小板,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通过其他途径仍可激活血小板;替罗非班为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凝聚的最后通路,能够显著改善NSTEMI患者的预后[3]。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NSTEMI中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且MACE发生率低,推荐内科临床医师应用此治疗方案。

[1]吴志红,孙玉然,丁秋蕾,等.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型中ACS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1):31 -34.

[2]李杰.替罗非班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4):334 -335.

[3]梁莉.替罗非班治疗老年非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4):338-346.

猜你喜欢
静点罗非罗非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33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闹”中取静点差法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参麦注射液联合肌氨肽苷注射液静点防治化疗中白细胞减少46例
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