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

2015-03-21 07:11杨昌蓉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中职职业

杨昌蓉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

杨昌蓉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对中高职分段培养衔接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建议。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教育;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指以初中为起点,以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行中等职业教育三年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的五年连贯式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需求,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推进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进程。笔者通过调研,结合工作实际,发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高职学校由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衔接不力,导致工作效果不明显,成果不显著,亟需统一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完善的实施保障机制,因此,研究中高职衔接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根据《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鄂教职成〔2015〕3号),《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鄂教规〔2014〕1号),《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鄂教职成〔2015〕11号)等文件精神,我省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和衔接工作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坚持培养方案系统设计原则、坚持教学运行协调统一原则、坚持质量监控贯穿全程原则。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各相关方对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导致衔接不力

高职与中职的融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制度设计的初衷看,中高职衔接本是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家长)“三方共赢”的改革新政,实行中高职衔接理当是大势所趋。但在实施中,由于各相关方对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意义认识程度不同,导致衔接工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冷热不均”现象明显,即中职“热”、高职“冷”或中职“冷”、高职“热”,教师“热”、学生“冷”,开始“热”、后来“冷”,家长“热”、学生“冷”等等,加之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和各方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的宣传力度不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高职学校双方管理部门及师生在衔接方面的热情和参与度,这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中高职合作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统一导致衔接不准

根据中高职衔接制度设计目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要明确专业主要面向的区域、行业或产业,确定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要求;另一方面,培养方案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定向性、直接性和发展性,明确中高职衔接培养过程中统一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由于中高职合作学校各自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方式不同以及双方沟通不畅、认识偏差等原因,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因种种原因未能认真组织实施,落到实处,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科学导致衔接不紧

课程设置及实施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分中高职学校没有将中职的教学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存在重复、缺失和衔接不紧密等问题,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准,分段教学的课程难度、深度和广度区分也不明确。笔者通过对中高职衔接专业学生调研发现,中职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方面都较差,在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上十分吃力,学生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超出了学习能力范围。中高职衔接,必然要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有些原本在高职阶段学习的内容被提前到中职阶段,特别是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过高,这会导致学生难以跟上课程教学进度,学生学习热情和效果下降。

(四)教学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导致衔接不畅

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影响整个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也是巨大且深远的,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改变。这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未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有的未建立现代高效的教务管理系统,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陈旧或缺少等,而高职学校则未设置专门模块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对接和管理。这不利于中高职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进行有效通畅的交流和衔接,出现的信息盲点,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监控。

(五)教学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衔接不顺

由于部分中高职学校在行政归属上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在衔接过程中就难免存在体制性束缚和机制性障碍,高职学校无法完全实现对中职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直接指导。调研表明,上级文件要求成立的相关组织,多所学校都有设置,但因缺乏运行保障机制,仅流于形式,作用并不明显;部分中高职学校虽成立有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但由于体制原因,双方交流较少;虽组建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但未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尤其是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研讨和交流不够;双方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联系不紧,信息交换不全不及时;专业教师合作研讨教学机会不多、交流不深,教学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和共享。

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中高职合作学校没有按要求制定或实施配套的中高职衔接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双方教学管理衔接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保障机制。

二、加强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建议

反思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提高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质量,建立高效通畅、对接紧密的衔接模式,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双管齐下,要在思想认识、目标定位、沟通交流、制度建设、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着力,相互协调发挥作用。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意义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文件的研究学习,提高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中职学校要树立人才培养质量观,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方式,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因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紧迫感,主动对接中职学校,把中高职衔接放在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实施,充分发挥高职学校对中职学校的引领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中高职学校有效对接提供保障和支持;各方要加强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其的认同度。

(二)目标统一,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

中高职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系统培养人才观念为先导,以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学校要在系统学习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政策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系列文件基础上,开展广泛专业调研和论证,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行业、企业对人才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定中高职分段培养、层次分明、能力递进、衔接有序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终生学习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三)系统构建,科学制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中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要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1.课程体系衔接。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内容衔接。中高职学校要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中职阶段注重学生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其职业空间。

3.教材衔接。教材是中高职教学的基础资源,是规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要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基础,系统开发中高职教材,构建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统筹教材编写,分层教学。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具有中高职衔接特色的教材,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4.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构建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全面衔接。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中职阶段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四)多元互动,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中高职学校要建立宽口径、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对口合作中职学校开展领导、教师、学生各个层面的交流,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适时开展校领导、师生之间的互访调研、制度研讨、集体备课、技能观摩等活动,促进中高职学校的深度融合。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工作开展佳、合作效果好的学校予以政策支持;同时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定期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建立政策文件执行反馈制度,听取各校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五)建章立制,完善配套教学管理的制度

中高职学校要根据双方实际,共同商讨完善的教学管理配套制度。制定中高职衔接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编班和学籍注册、学籍转出等关键环节的要求和流程,规范中高职分段培养的学籍管理;制定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对教学运行及工作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建立信息报备制度,中高职学校要加强联系,及时将学籍、成绩、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运行及管理进行报备;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完善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六)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提高

围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高职学校要共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一个由政府、第三方评价机构、学校、学生、家长、企业组成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对学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运用PDCA (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措施)对教学质量进行循环改进,逐步建立行业企业、学校、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只要做到中高职思想、行动、目标层次分明、互为衔接,一个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有机体系也就形成了,学生的学业选择和成长路径也将更加多样。

同理,只有职业教育自身形成上下衔接的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纵向两轨并行、横向互相沟通的教育体制才能得以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也将得以提升,职业教育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1]彭胜华,尹惠玲.“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研究,2015,(9):32-33.

[2]张宇,徐国庆.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及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5,(6):23-26.

[3]张鑫,柳燕.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研究与探索,2015,(24):5-8.

[4]陈忠仁,李占琪,张文庆.“三二分段”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32):27-30.

10.3969/j.issn.1672-9846.2015.04.010

G712

:A

:1672-9846(2015)04-0039-04

2015-10-23

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教育管理与评价探讨研究”(编号:G2014A34)。

杨昌蓉(1963-),女,湖北武汉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合作交流处兼外事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中职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