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公共卫生事业研究

2015-03-21 04:45
文化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环境卫生公共卫生天津市

贾 鸽

(天津城建大学社科部,天津 300384)

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相关的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和人类社会紧密相关,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公共卫生问题存在,它也一直是历史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相关研究已涌现了大量的成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对近代时期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探讨,而对建国后的卫生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的公共卫生问题,从精神、物质、制度三个层面分析天津的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以及公共卫生建设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公共卫生问题

(一)厕所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天津,除了少数民众使用抽水马桶外,绝大部分民众都是使用坑厕。据统计,1952 年市内有1207 座公厕,厕所大都简陋不堪,有的粪坑尿池是土坑土沟,有的墙壁太低,且没有防蝇设备。在粪便处理方面,由公营粪便清除所及私人粪商掏挖,然后再把掏到的粪便送到晒粪厂暴晒,当时的晒粪厂分散在市内各处,严重影响市区的环境卫生。据统计,1952 年全市有860 多户私粪商及粪场,占地达到700 多亩,占地面积广,且有的设在市区,这些粪场成为滋生苍蝇的大本营,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环境卫生。[1]新中国成立初期,脏乱的粪厕环境促使每年的夏秋季都会滋生蚊蝇,导致疫病流行。中国人民解放军913 部队驻区位于丁字沽一、三号路之间,因营区周围有3 处粪肥场,所以营区每年夏秋季招来许多苍蝇,导致传染病增多,严重影响部队的环境卫生和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垃圾污水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部分民众经常乱泼乱倒,导致出现许多污水坑。虽然在当时大力兴建下水道,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还有不少地区仍然使用臭水坑倾倒污水。此外,还有许多住户没有垃圾箱,导致街面出现许多垃圾堆。每年在苍蝇繁殖的季节,这些垃圾堆、污水坑成为苍蝇繁殖的集中地点,影响了居民的环境卫生。据统计,1956年天津有几十条街环境卫生质量较差,原因是垃圾、污水处理得不到位,乱泼乱倒现象严重。仅南开、河西、河北、城厢等4 个区就有大的垃圾堆284 处,面积约154693 平方米。[2]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许多地方既没有下水道设备,又缺乏处理垃圾、污水的工具和场所,所以这些地区有一个共同的面貌:污水成河、垃圾如山、臭味冲天,这样的环境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健康,导致传染病频频流行。

(三)饮用水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的饮用水问题与疫病流行密切相关。天津自来水厂虽然早在19 世纪末就已建立,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仍然有许多地区还没有喝上自来水,有的地区还没有自来水设备,这些地区的民众只能饮用不洁的河坑水及井水。如东丽区在1953 年曾进行过一项调查,饮用河水、井水、坑沟水的比例分别为72%、13%、15%。[3]经过化验,这样的水90%以上不适合饮用,饮用这样的水经常导致肠胃传染病流行。1956年东郊区张贵庄农业社发生因饮用不洁的河坑水导致民众传染病流行事件,有上百名社员得了肠胃炎、痢疾等病,其中还有人不幸死亡。同年,在北郊区宜兴埠因饮用水不洁问题导致200 多民众得了痢疾。

二、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公共卫生建设

为改善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问题,党和政府从精神、物质和制度三个层面大力开展公共卫生建设。在精神层面通过多种方式塑造新型卫生观念,在物质层面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在制度层面建立现代卫生体制。通过开展多方位的公共卫生建设,使民众改变过去落后的卫生观念,塑造新型的卫生理念,以保障新时期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一)塑造新型卫生理念

改变过去民众的迷信落后思想,培养新型卫生观念,这是新时期卫生建设的首要任务。党和政府对普通民众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卫生宣传的形式方面,利用报纸、书刊、标语等大众传媒手段进行宣传。天津《新晚报》开辟了“讲卫生”专栏,内容涉及到“医生的话”“疾病防治”和“就医指导”等。[4]还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方式,如开展讲演会、座谈会、干部会、群众会等。在1949 年为了配合鼠疫预防宣传,召集干部会议7 次,演讲会1319 次,听众达到561456 人。[5]此外,还采用电台广播、幻灯、电影等先进的电化教育手段进行卫生宣传。在1954 年,市公共卫生局电影放映队为市民放映“防治麻疹”“母子平安”和“环境卫生”等关于卫生常识的影片。[6]

另外,政府还加大对卫生人员的教育工作。1951 年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后来先后建立了进修学校、中医医院、中医医学院、中药学校等。至1957 年底,全市已有卫生、护士、中医、护士助产4 所中等卫生学校,在校学生2487 人。高等医学院校1 所,在校学生846 人。[7]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的医学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不仅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人才,解决了天津卫生人员缺乏的困难,而且传播了现代卫生知识,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除创建学校进行卫生教育外,还举办各种各样的训练班宣传卫生知识。1950 年开办了卡介苗接种训练班,各院所助产士、护士、助理员及卫生局防疫队工作人员为训练对象。[8]

(二)改善公共卫生设施

政府除塑造民众新型的卫生观念外,在物质层面积极改善公共卫生设施。首先对厕所进行修葺和改善,修理或拆除不符合卫生条件的厕所,并修建新的公厕。1950 年,拆除23 座厕所,1951 年拆除26 座,1952 年拆除275 座,1953 年拆除厕所39 座。又根据群众需要,1950 年新建公厕35 座,修建38座。1951 年新建公厕34 座,修建公厕40座。1952 年,修缮750 余座。1953 年,修理厕所196 座,建厕31 座。通过修建,这些厕所基本上符合卫生条件,能够做到有顶、有缸、有门窗、有防蝇设备,有效地改善了民众的居住环境。其次,将粪便管理收归国有,于1950 年成立公营粪便试验所,对粪便处理统一管理。为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在1950 年沿河增建了水簸箕36 座,还制造了马力污水车70 辆。[9]

为改善民众的饮水卫生,保证民众喝上纯净的水,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来水公司,尤其在农村和郊区建立自来水厂。1950年成立天津市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全市的自来水用户。在部分农村地区也建立了自来水厂,1958 年在西郊区李楼村建立了第一座横向过滤的自来水厂,中北斜村建成了简易自来水厂。自来水技术传入农村地区,有效解决了当地民众的饮水卫生问题,也意味着农村地区的卫生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民众已接受了自来水这一新鲜事物。除建立自来水厂外,还对没有自来水设备的地区设立消毒站,实行饮水消毒,1953 年天津各郊区设立饮水消毒站63 处,使37 万余人喝上了经过消毒处理的干净水。[10]

(三)建立现代卫生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卫生行政管理工作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出发点,不断建立和完善新的管理制度。首先设立专门的卫生领导机构,1949 年设立天津市卫生局,该局统管全市医疗卫生工作。同时各区、县政府设立卫生科、卫生局,管理本区、县医疗卫生工作。此外,在企业中也设立专门的卫生机构,大中型工矿企业设卫生科(处)、建职工医院或保健站(所),一般工厂建保健站,在女工多的工厂设女工卫生室。1956 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各区联合诊所都由卫生局统一管理,这样能更好地统筹全市的医疗卫生力量,保证医疗资源的平衡,以促进卫生工作顺利进行。总体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卫生体制采取的是集中式管理模式,对保障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保障卫生事业顺利发展,政府还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使卫生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传染病管理方面,制定了《天津市传染病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市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不仅对传染病的种类进行了详细分类,且对传染病报告方式、程序和时限也做了相关规定。另外,对公共场合服务行业的卫生也做了相关规定,如理发业、澡堂业、旅店业、文娱场所等,同时对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也作了相应规定。在环境卫生方面,制定了《天津市环境卫生清洁规则》《天津市户内外清洁管理规则》,为保障环境卫生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关于粪厕管理方面,制定了《天津市私营粪商及私建公厕暂行管理规则》《天津市粪便厕所卫生管理办法》等,加强对私营粪商、私建公厕的管理工作,且对清除粪便应做到的卫生要求及厕所的修建作了相关的规定。

三、社会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卫生事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50 年代中就消灭了古典型霍乱、鼠疫、天花等疫病。60 年代,天津市计划免疫接种达到1 亿多人次,消灭或基本消灭了回归热、斑疹伤寒、黑热病、狂犬病、炭疽、疟疾和白喉等传染病,其他传染病也大幅度下降。[1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共卫生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使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切实保障了民众的身体健康。

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健康水平的提高,天津的人口发展状况也发生了改变,从解放前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变。1950-1963 年累计出生2367727 人,平均年出生量169123 人,年均出生率为33.24‰。[12]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人口变化的状况还引起了人口平均寿命的相应变化。市卫生部门调查统计表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比解放前大大提高,1964 年全市死亡人口的平均年龄比解放初期高20 岁。[13]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和民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间接地促进了天津体育运动的兴起。1959 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天津选手参加比赛获得12 个第1 名,并在跳伞、举重、游泳等项目上破世界纪录。在天津召开的市运会上,运动员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第二届市运会上共有1 万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有70 人及1 个队打破32项本市纪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职工体育也迅速发展,在1951 年召开的市第一届工人运动会上,有重工业、纺织业、建筑、铁路等20多个系统的1500 多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球类、武术等比赛。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体育人才辈出,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说明民众体质有了很大提高,而这与政府大力开展公共卫生建设是分不开的。

[1]天津市1952 年度灭蝇工作初步总结[B].天津市档案馆馆藏,x53-1508.

[2]天津市公共卫生局1956 年工作计划[B].天津市档案馆馆藏,x53-674.

[3]天津市东丽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 天津市·东丽区志[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795.

[4]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 天津通志·卫生志[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227.

[5]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共卫生局两年来工作报告(1949- 1950)[B]. 天津市档案馆馆藏,x53-306.

[6]王宏.为市民放映卫生常识影片[N].天津日报,1954-12-01.

[7]崔清华. 天津的医学教育[J]. 天津卫生史料,1986,(2):59.

[8]天津市卡介苗推行委员会1950 年度工作计划[B].天津市档案馆馆藏,x53-6487.

[9][12]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简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038.1177.

[10]王宏.改善37 万余市民饮水卫生[N]. 天津日报,1953-06-27.

[11]乔懋彬.发展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和四化建设服务—天津市卫生事业的回顾[J].天津卫生史料,1986,(4):7.

[13]王宏.本市医疗卫生事业获得巨大发展[N].天津日报,1964-10-14.

猜你喜欢
环境卫生公共卫生天津市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有趣的云
环境卫生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