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娟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反映某具体专业最基本的知识点和专业特点的课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某一学科专业应用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各个学校一般会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选择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8-10门课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以此为重点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教学资料、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热门专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在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单独设置的专业十多年来蓬勃发展。据2013年教育部统计,全国高职院校1320所左右,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有587所,除28所建筑职业技术院校外,许多综合院校也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如何构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抓住专业建设重点,是这些院校共同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在此对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进行探讨,以供课程建设借鉴和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使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而制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掌握工程造价专业领域必备知识,具有从事建筑、装饰、安装工程造价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能从事以造价员为主要岗位的岗位群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应围绕主要岗位——造价员的职业能力进行构建。根据各省关于《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造价员的执业范围是: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审核及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竣工结(决)算、工程量清单、工程招标标底(或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工程变更、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索赔费用的计算;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造价业务有关的其他事项。[1]建设各阶段造价员的主要工作分析见图1。
图1 建设各阶段造价员的主要工作
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大纲对造价员明确了6个掌握:掌握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掌握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掌握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费方法;掌握建设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掌握工程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掌握工程结算的编制与审查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学历教育的范畴,学制为3年,3年内完成所有职业能力的培养难度较大,根据天津理工大学严玲关于“工程造价能力标准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成果,借鉴“英国工料测量师能力标准体系与教育体系的关系”,[2]如图 2,根据学生成才规律,在学校重点是解决学生专业基本职业能力。
图2 工料测量师的能力标准体系与教育体系的关系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涉及学科面广,由工程技术学科、经济学、法律、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组成,且有很强的实践性,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是识读施工图、列项、计算工程量的前提,有的学校完全按照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将材料应用、识图、施工方法的应用并入专业课程,学生无法获得系统的工程技术知识,将会大大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工程造价基本理论是学生后续发展和竞争的基础。有的学校并不单独开设“工程造价概论”课程,将造价基本理论涵盖在计价类课程简单介绍,致使计价课程内容太多,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造价基本理论。
2003年,我国开始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计价方式。[3]许多高职院校不再单独开设施工图预算课程,全部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予以讲授建筑及安装工程的造价确定。这种做法欠妥,原因如下。
1.施工图预算作为一种计价方式依然存在。在施工设计阶段、非国有投资项目中依然存在施工图预算,掌握施工图预算是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的需要。
2.先学习施工图预算再学工程量清单计价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确定综合单价时需要计算定额工程量、套用计价定额,先学习施工图预算可以提前让学生掌握应用定额、计算定额工程量等基本功。
3.学习施工图预算是发展和提高工程造价职业能力的基础。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的计价方法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演变,掌握了施工图预算,就容易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等造价工作的计价方法,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软件技术不断发展,工程造价软件日渐成熟,已成为工程造价工作的主要手段,但作为专业人才,不经过系统的手工算量与计价过程学习和训练,便不能真正理解工程造价原理、掌握工程造价方法。软件是工作的手段,手工算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也是学生具备识别与分析软件工作质量的基础,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成为软件的主人。有的学校简单介绍计量与计价的基本方法,也不进行系统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如何应用软件进行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学生的工程造价职业能力无法真正得到锻炼。
工程预算(包括施工图预算、控制价或标底、投标报价)相对而言,工作时间短,涉及的因素变化少,容易掌握。而工程结算贯穿施工全过程,工作时间长,影响因素多,涉及工程技术、工程法规、工程经济、工程造价等知识,比编工程预算更为复杂,对造价人员要求更高。有的学校不重视该内容,不单独开设该课程,最多在计价类课程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章简单介绍,学生工作后难以满足任结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引起用人单位不满,也影响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单独开设“工程结算”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不仅满足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招标工程量清单质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合同、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行业的发展,工程造价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必须结合行业发展、就业岗位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这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1]严玲,尹贻林等.工程造价能力标准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2]侯威,白彦.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朱小峰.高职示范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