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研究

2015-03-21 03:43周兆君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京津冀研究生协同

周兆君

(燕山大学 研究生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研究

周兆君

(燕山大学 研究生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人才培养尤其高层次人才培养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推动高层次人才等公共资源在京津冀区域内共建共享,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高层次人才 联合培养

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序列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

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作是通过各种办学资源和要素的越界、流动、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遵循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提高区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目前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一体化程度比较低,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在教育一体化方面已经有了初步探索和进展[1]。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机制,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共同提高”的理念,以政府为主导,高校积极参与,在研究生培养、师资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多方面的协同合作。

一、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系统分析法,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京津冀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的现状和趋势。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竞争力将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京津冀已经成为吸引和凝聚创新型人才,对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优化发展的主体功能区。京津冀作为我国三大核心经济区之一,是全国的文化和科技中心,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京津冀地区聚积了全国1/3以上的高等院校、1/4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研究生教育也集聚了全国的主要资源,设研究生院的高校占到全国的1/3强,研究生教育规模占全国的1/5,博士研究生占全国的1/4强[2]。这为京津冀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一方面,京津冀三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不平衡。北京拥有全国主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优势地位突出;天津高等教育实力雄厚;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河北省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相对比较落后。河北省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仅有8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也只有18所。而北京具有硕士及以上授予权的高校多达100多所,是河北省的近6倍。

另一方面,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条块管理体制和多元办学主体,三地各自为战、孤立发展。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这是“重大国家战略”的提法首次在区域发展规划领域出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了新纪元。实现区域内资源的整合是提升京津冀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本。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优势互补,京津两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成熟,河北省相对弱势但积极性很高,积极寻求同京津地区的合作,合作范围较小易于实施,这一切都有利于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区域合作。京津冀三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呈现阶梯状分布,为三地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3]。

(四)威胁分析(threats)

作为一种资源,高层次人才资源是可以流动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势必吸引高层次人才向长、珠地区聚集。长期以来,京津冀各自为战,独立发展,必将阻碍京津冀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而言,北京、天津是快速的“动车”,而河北就是速度缓慢的“绿皮车”。河北不仅没有搭上京津发展的“快车”,享受辐射带动之利,反而在人才流、技术流和资金流方面出现巨大的“空吸现象”,发展比较缓慢。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京津两地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腹地支撑,越来越陷入“现代化孤岛”的困境,势必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和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严峻挑战。

二、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保障机制

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按照“合作组织专业化、合作制度规范化、合作计划具体化、合作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开展研究和制订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推进实质性合作[4]。

首先,树立协同发展的全局理念。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树立京津冀发展一盘棋的思想,抛弃在自家“一亩三分地”打转转的狭隘观念,重点是要打破省际壁垒,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开拓创新的意识、全局化的观念,建立三地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好角色定位、功能分配,开拓三地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三地“一盘棋”的新局面,促进各类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实现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5]。

其次,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政府主导是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的关键。政府主导是指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全面负责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6]。由于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较多,有中央直属高校,有地方省属、市属院校,因此必须设立由教育部牵头组织的京津冀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建立高层次的合作、磋商、协调机制,做好区域内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就京津冀区域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方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做好定位与职能分工,达成共识并形成政策,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理念、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合作方式、实施方案、监督与评价等内容。

再次,人才培养主体的积极参与。从参与主体上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府合作,主要指本区域内政府间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二是校际合作,包括京津冀三地的高校之间校际合作。政府是区域合作的政策制定者和协调者,而各高校则是区域合作的具体实施者。在合作主体上,京津冀三地的高等院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积极地参加到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中来,努力提高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教学、科研和师资等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包括课程学习、科研合作和师资交流等。

(一)学分互认

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和天津,高校集中,优质教学资源丰富,尤其北京的高校精品课程数量居全国首位,为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基础。课程学习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互认、课程共享是其关键关节。以学分制为基础,实现高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灵活的选课机制和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区域内高校遴选出若干门精品课程组成共享课程,允许研究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二)科研合作

科学研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推动高校科研合作,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提高研究解决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鼓励高校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支持不同高校的教师联合申报科研项目,针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课题和重大技术问题联合攻关;科研仪器设备共享,鼓励三方高校共建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相互开放,仪器设备三方共享;加强京津冀区域内产学研项目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师资交流

高层次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国内外知名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学术交流,使教师们开阔知识领域,活跃学术思想,从而提高学术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联合设立师资交流专项基金,推进高校教师交流合作,推进京津冀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进修、互访、兼职等。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

探索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作发展,统筹区域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京津冀区域内研究生教育的整体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王新风.博洛尼亚进程改革成效及其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01):78-80.

[2]郭秀晶,桑锦龙,高兵,郭志成.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行动研究与战略构想[J].北京教育(高教),2010(12):14-17.

[3]吴玫.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初探[J].天津经济,2010(11):14-18.

[4]李汉邦,李少华,黄侃.论京津冀高等教育区域合作[J].北京教育(高教),2012(06):13-15.

[5]丁晓昌.长三角高等教育联动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08):13-17.

[6]吴岩,王晓燕,王新凤,王俊,杨振军.探索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06):1-7.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研究”(2014030358)。

猜你喜欢
京津冀研究生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协同进化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