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瑶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陈湘瑶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继承者,他的“大丈夫”人格内涵主要包括“居仁、立礼、由义”和“不淫、不移、不屈”,其特征表现为“道性善、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和艰苦奋斗”。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思想影响深远,它是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将“大丈夫”人格思想融入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孟子 “大丈夫”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先秦儒家思想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留给我们丰富的德育思想文化,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构建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体系,提出了“仁”、“礼”结合、“道”、“德”兼顾的修身之道,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同时他将“性善论”、“民本思想”融入孔子的理论,并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做了补充,形成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对中国的思想教育影响深远,它的真知灼见对我国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想人格是人格的升华,中国传统人格以道德为主,受此影响,古代的理想人格也就表现为完善的道德人格,即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1]。孔子提出了“圣人、君子、贤人、志士之人、成人、善人”等不同层次的理想人格类型,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圣人”和“君子”[2]。他认为,“圣人”是人格的最高境界,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境界,尧舜也未达到圣人的境界,一般人更难企及这种境界,孔子的“圣人”人格缺乏具体的标准,而“君子”则是现实中可以实现的理想人格,也是他极力推崇的理想人格类型。孟子对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他提出了“大丈夫”的人格理论。他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圣人之于民,亦类也”,为普通人成为圣人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孟子还总结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大丈夫”人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3]。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消除了孔子至高境界——“圣人”人格的神秘性,同时增强了“大丈夫”人格的可操作性。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内涵主要有:第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它强调了“仁、义、礼”,即人要真正成为一个大丈夫,做大事成大业,首先要学会以“仁、义、礼”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是培养“大丈夫”人格的前提;第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大丈夫”人格必须从立志开始,独立的道德意志是其主要构成要素,要心藏凛然正气才能形成完美理想人格的道德精神;第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人格的实践形式,“大丈夫”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独立人格,无论富贵、贫穷,还是权势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2]。
由此可见,孟子的“大丈夫”人格的内涵包括“仁、义、礼”多方面的品质与节操,即“居仁、立礼、由义”,当然,光具备这些品质还没有达到理想境界,还需配合外部实践,即“不淫、不移、不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的志向和独立人格,经过多重磨炼,才能最终达到“大丈夫”的理想境界。孟子虽然对“大丈夫”人格要求较高、磨炼也较多,但它不是空想,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锻炼,人人都可以达到“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境界。
(一)“大丈夫”的培养基石——道性善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它的具体内涵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即“仁、义、礼、智”就是道性善的表现,而且这种善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并不是后天赋予的[4]。这种善的本性受到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因此,对于这种善性需要不断巩固,如若不能及时巩固,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维持善性的同时还需“以善养人”,即通过不断地推行“仁、义、礼、智”引导人性,最终达到人的善性的充分发展[5]。
(二)“大丈夫”的高尚气节——浩然之气
孟子认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对于浩然之气他的具体解释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因此,“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对道义的自觉,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境界,它受到信念的指导[6]。“浩然之气”的养成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需要从内心养成积极的道德判断与实践,只有内心坚定才能真正养成浩然之气;其次要减少一些消极的无法控制的生理血气,从相反的方向控制“浩然之气”的减少,达到不断修养的境界。
(三)“大丈夫”的政治理想——舍生取义
孟子具有一种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精神:“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孟子的政治理想是为人类的发展而奋斗甚至献身,这是对自己生命力的自信,由此可以产生巨大的正能量,不断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认为,仁义才是人们崇高的精神追求,“舍生取义”是为他人、为集体甚至是为国家的崇高利益而做出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它突出了 “大丈夫”独立的人格价值,也突出了孟子对理想的崇高追求[7]。
(四)“大丈夫”的实践形式——艰苦奋斗
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意志才能够更坚定,才能不屈不挠地完成伟大的事业。千百年来,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一直激励着中国人为理想而艰苦奋斗、勇敢向前[8]。孟子还通过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溪等人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最初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的人,由于受到这种艰苦磨炼,人生经历才更丰富,也促成他们最后获得成功。意志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志薄弱的人很难经受磨难。“大丈夫”都要具有艰苦奋斗的独立人格,才能达到事业的顶峰。
孟子 “大丈夫”人格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极具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促进人们的人格修养和情操培养。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改革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系统了解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眼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辅相成,在学校,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需是统一的。孟子认为人性是可以塑造的,需要发挥个人主动性,在后天的道德实践中不断巩固。当前一些高校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及价值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因此重视孟子“大丈夫”人格,并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课外实践,留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挥空间,激发学生内在的善良本质,实现高校道德教育的新高度,进而从真正意义上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引领、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联系高校和学生的纽带,而且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效果,将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它有助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也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通过这种融合,在对大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丰富的道德教育,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这种教育方式的创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孟子还提出“躬行”的思想,即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在社会道德实践中实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大丈夫”理想人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培养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重视“躬行”,改善传统“灌输”的传授模式,通过自己领悟实现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开发,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和高校教育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它影响着高校教育体系的实施。孟子“大丈夫”人格思想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还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庞大,它的发展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孟子认为教与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应与实际相结合,它的教育方式要与学生的发展相适应,高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调整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发展模式都不太相同,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模式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重视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提升其道德品质,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思考问题,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结合“大丈夫”人格思想的内容和标准,学习、应用和创新理想人格的精髓,按照新的教育实践,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9]。
(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灌输一些理论知识、传播一些圣人情怀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它缺乏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仅靠书本知识的指导和移植的方式方法难有实际成效,“大丈夫”人格思想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与实践形式——“持志养气”,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在高尚道德养成的过程中,周边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需要营造优秀的人文环境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0]。当代高校急功急利,他们重视文化成绩却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并大力宣传道德教育,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学生的终身精神财富。
(二)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
大学生成才除了后天环境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自我品德的修养,孟子的“性善论”提倡“存心养性”。一方面,要养善心,即教育一定要引导学生自觉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指导学生克制自己的物欲,敢于面对现实,相信道路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统一的,要勇往直前,实现个人的理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从小事入手,不断积累修养,用国学文化培养大学生对儒家知识的了解,深悟“大丈夫”理想人格的要义并渗透至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各类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感受自然,促进身心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大丈夫”人格,培养其浩然之气,使其形成坚忍不拔的内在品质,实现从内在培养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孟子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认为,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教师,要教导别人,首先自己要德才兼备,“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师首先要自己清楚明白自己所研究的东西,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楷模,需要承担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日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拒绝外界的诱惑,专注于日常教学与研究工作,要对工作有责任心,对学生有爱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这是“大丈夫”人格思想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思想深深地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它的理论精华仍具实际价值,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让学校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大家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它让学生通过文化的洗涤与熏陶,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此不断努力奋斗;它让教师重视自身修养,通过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成为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明灯,它让学生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坚定的意志,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促进他们个人理想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总之,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应该让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得到运用并发扬光大。
[1]徐德斌,张玉龙.试论孟子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1996(1):33-36.
[2]邹振卿.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内涵及其精神特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49.
[3]杨泽波.孟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5.
[4]傅琳凯,王立仁.论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9-34.
[5]王艾.孟子人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启迪[J].中国西部科技,2010(32):71-73.
[6]傅建增.孟子思想教育理论初探[J].南开学报,1994(1):47-53.
[7]石芳.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J].甘肃高师学报,2011(3):26-29.
[8]张晓艳.孟轲的“大丈夫”气概[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3-17.
[9]韩文根.孟子人格精神对青年成才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4(2):60-65.
[10]梁军.孟子“浩然之气”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8-60.
本文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党建思政课题项目《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D1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