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东本土音乐在广东地方普通高职院校中的传扬与发展

2015-03-21 03:43张含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潮州岭南广东

张含

(南华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试论广东本土音乐在广东地方普通高职院校中的传扬与发展

张含

(南华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广东本土音乐是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广东地区所有的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目前艺术教育中逐渐被边缘化的教学内容,它面临着被遗忘与失传的危险,其普及性、传承性与发展性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传统音乐的传承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论述了广东本土音乐的多元性及广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的特点,阐述了在广东地方普通高职院校进行本土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优势,并探索在广东地方高职院校进行广东本土音乐推广与教学的方式,为使其被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与认知开辟有效的教学途径,达到传扬和发展广东本土音乐的目的。

音乐教育 广东本土音乐 传扬与发展

《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它也是陶冶人性情的一种艺术,是提高人们思想情操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在我国现今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里,大部分学校往往将服务宗旨与就业导向放在办学首位,强调产学结合,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高素质技能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属于实用型人才,重实务、干实事,实践能力强。因此,其课程设置,必然是强调职业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针对性较强。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上,我们很少看到对学生人格与情操的培养,无法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音乐教育的匮乏或缺失,不仅不利于高职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在现代社会,人们更重视拥有高情商的人才,更注重健康心态的发展。音乐艺术欣赏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水平,而且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同时树立真善美的正确与核心价值观,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将音乐和艺术教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加以传扬和发展。

岭南的文化艺术,不仅传遍大江南北,它对这片热土上生长的人们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仅依赖民间的流传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任何一项流传于民间的艺术都有可能走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没落命运。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扬,从理论研究上,可以不断记录与系统梳理其源起、流变的过程;在现实中,从教育、传承与精神建设的需求上不断推动其常态化发展。在民间艺术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岭南地区,其丰富多样的本土音乐文化,恰好可以成为当地每所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最好课本与学习教材。

一、广东本土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广东,简称“粤”,是我国岭南地区民间艺术与文化中心,在这片风景旖旎秀丽、独具风情的南国,孕育着丰富多彩的广东本土音乐。而流传于当地的广东本土音乐并不等同于现今众所周知的、大众流行的“广东音乐”(或称为“广府音乐”),它从广义上泛指现今仍流传于广东地区的所有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从狭义上,它主要包含:源起于珠江三角洲的广府音乐,流传于广东梅州一带富有中州古韵的客家音乐,以及潮州、汕头地区古老而极具鲜明风俗特色的潮州音乐。这三种在岭南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构成了广东本土音乐的主要内容,是广东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充分体现了岭南地区民俗多元化的人文特征。广东本土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是由历代大量外来移民所带来的不同的文化、风俗与广东本土民俗文化进行碰撞与融合的结果。

岭南自古就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其形成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古代的珠江三角洲,远离中原的政治中心,商业贸易繁荣开放,部分中原人为了经商、谋生,源源不断地迁徙到此,同时将中原文化带到了这里。另一方面,为躲避战乱,使得大量中原人往南迁徙,而这些人不乏官宦、文人、艺术家,他们不仅将中原流行文化在岭南发扬传播,同时也将自己家乡的风俗与民歌带到了岭南,随之而来的还有昆曲、南词等戏曲、音乐艺术,大大促进了外来文化在岭南的传播与发展。麦啸霞先生在《广东戏剧史略》中指出《柳青娘》、《小桃红》等出自唐宋词,《石榴花》出自金诸宫调,《阳关三叠》出自元杂剧,《寄生草》、《虞美人》出自宋词。明清时期,受到中原文化艺术、昆曲与南戏的影响,广东本土戏剧粤剧、潮剧等地方戏逐渐形成,地方的民间小调音乐在戏曲中穿插,戏曲中原有的中原音韵亦被广为流传。

按照民间艺术的普遍传承规律,一种乐种的产生,一般是在民间歌舞广为流传的情况下,与之伴奏的音乐或主旋律会逐步独立出来而形成演奏乐曲。岭南丰富的民间歌舞、戏曲、乐器音乐相互影响,再各自平行发展,促进了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各自不断成熟与发展,使岭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呈现多元性发展。

二、广东音乐、客家音乐与潮州音乐各自的特点

广东音乐,又称“广府音乐”,主要流传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及广府方言区域,是我国传统丝竹音乐的一种,其形成与发展历经不过百余年。其风格特点是以悠扬、轻巧、柔美、细腻、浓郁而著称。乐曲旋律常以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增加变宫(↑)4、变徵(↓)7两音,即形成传统的七声调式音阶为其主要调式。变宫、变徵两音亦常用于乐曲的过渡音、装饰音、回旋音中,使乐曲风格独特、乐韵浓郁。

客家音乐,是流传于客家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它依托于 “客家”——汉族中这一庞大的民系。自西晋(265—316年)以来,经过中原人的五次南移大迁徙,通过人走歌随的方式,客家人民将汉族中原古调带到了当地,并与当地本土音乐文化有机相结合,逐步产生了反映客家民众生产生活与思想情感的客家音乐文化。客家音乐包括客家器乐曲中汉乐和闽西十番、客家山歌、山歌号子、客家小调、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以及宗教音乐[1],它是中原汉文明移民的产物,有着中原汉族传统音乐的特性。其中“客家汉乐”,人称中州古曲,亦称客家汉调音乐,是客家器乐曲中最具代表性的。而客家汉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广东汉乐”系列包含了丝弦乐、中军班音乐和锣鼓乐等,其演奏的传统乐曲中不少源自河南、湖北一带的古曲,戏曲音乐和民间更是有近千年的历史。如广东汉乐中的《安阳调》、《巴山调》、《小扬州》、《京八板》、《高山流水》、《绣荷包》等一些作品,其曲名均与中原各地的乐曲名称相同或相似,由此可见,广东汉乐与中原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潮州音乐与潮州文化一样,有着深远的历史,它流传于广东的潮汕一带与福建南部的部分地区。早在隋唐时期,中原音乐随着其他文化一起传入潮州地区。唐朝时期的陈欧、陈元光父子皆通音律,他们将中原文化和音乐融入潮州本土文化之中,并加以流传。唐朝、宋朝的音乐多随南迁的官宦们带入了潮州。从现代的潮州音乐与演奏方式来看,仍具有唐朝的古乐特点。如潮州弦诗乐中的“催”,即来源于唐朝的大曲。唐大曲就有“实催”与“虚催”(见沈括的《梦溪笔谈》和王灼的《碧鸡漫志》),潮州弦诗乐则有快催和慢催[2]。从演奏姿势上看,二弦与琵琶演奏均是传统演奏法:琵琶置于右腿上演奏,左腿盘于右腿上;二弦演奏则是盘腿坐,右脚赤足盘在左脚上。这些演奏姿势都是唐朝燕乐坐部会的遗制。潮州音乐中的细乐多以琵琶、古筝、三弦为主,时以加入椰胡、洞箫、小笛为辅的小型合奏乐队。演奏的音调多幽婉飘逸,音色细腻,韵味悠远,演奏技法严谨,这是潮州音乐的主要特点。

从以上三种音乐的传承发展与特点上来看,音乐是承载与传播地方风俗文化的最重要工具。

三、广东本土音乐在广东地方普通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传播与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我国的艺术教育教学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时代发展,艺术教育出现了两个方向:专业艺术教育更正规、专业,普通高职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逐渐被边缘化。

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情操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和音乐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使其情感得到深化,增强对各种情感的领悟力和控制力,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这是一个潜移默化提升自我、培养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过程。好的音乐能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不懈的追求,这对学生塑造正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普通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教学管理体制中,音乐艺术教育并不受重视,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简单、单一模式化,使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不仅没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没有提高学生的审美,反而降低了学生对音乐的正确认知,消解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于是,部分热爱音乐的学生把这份热情寄托在社团活动之中。缺乏好的音乐教学与指引,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大多停留于大众审美水平。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受过音乐业余考级式教育,而这些人成为学生音乐“自学”团体的主要“教学”人,是音乐社团中的骨干,是影响和造就校园音乐文化的主要导向。音乐专职教师的正规音乐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对音乐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可培养学生更高的审美能力。若是以学生更熟悉的音乐,如家乡的、本土的、经典的传统音乐进行教学,则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同理心与同乡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感受力,激发学生团结向心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广东本土音乐的传播与教学是广东地方普及音乐教育中最好的教学内容,也是发展广东本土音乐的最佳手段。

广东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广东省广为流传,而且是世界范围内最具代表性和典型风格的广东传统文化。在广东地方高职院校开设广东音乐课程,不仅有利于传播与传承岭南地区的本土文化,更是增进学生的共同语言与话题,提升广东本地学生的相互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可以帮助外省来求学的学生更容易接触与认识岭南地区的风俗文化,使其更轻松愉快地融入广东文化氛围中。而各个院校可根据各自的办学特点,加以本土音乐的传播与发扬,更容易营造浓厚、丰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广东本土音乐的教育教学上,普通高职院校可增设兴趣实践班,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让学生亲自练习与学习演唱或演奏,加强教学互动,开设校园演出或交流活动,增加学生的表现与表演机会。在校园各类媒体上,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或传播广东本土音乐,使学生习惯、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广东本土音乐的兴趣引导,兴趣教学到实践演出,进一步促进了校园的文化氛围的建设。一方面,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对音乐基础的学习和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上有了更高的标准与认知,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初步掌握了音乐基础技能,扩大了就业面,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广东沿海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时俱进的不仅仅是广东沿海一带的风俗与文化,同时对广东的本土音乐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广东的本土音乐正逐渐失去自己的特性,被外来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所同化或取代。广东本土音乐的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传扬与发展,也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传承的最好途径就是教育。

从音乐的社会功能上,可以看到:音乐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音乐反映社会生活,又给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音乐对于社会具有审美功能、认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音乐是一门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人们的情操,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现代普通高职院校博雅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广东地区,广东音乐的传扬教育作为广东地方普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广东风俗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1]梁艺红.试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嘉应学院学报,2011(06).

[2]杨诚.潮州音乐源流浅谈.岭南文史,1994(02).

13k09 《广东本土音乐教育的传扬与发展》

猜你喜欢
潮州岭南广东
忆岭南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雨岭南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广东舆情
易说岭南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