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经类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以江苏省为例

2015-03-21 02:36:48刘宁
文教资料 2015年19期
关键词:财经类留学生专业

刘宁

(南京财经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江苏 南京 210023)

地方财经类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以江苏省为例

刘宁

(南京财经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江苏 南京 210023)

在来华留学大发展的总体形势下,地方财经类高校由于受制于自身发展阶段、专业特点与管理体制,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缓慢,面临诸多挑战。为改变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格局下的边缘化地位,地方财经类高校应转变发展观念,明确自身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寻找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突破点,探寻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留学生教育 地方财经类高校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来华留学生(以下简称留学生)教育事业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目前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已形成完整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体系,留学生规模日益扩大,生源结构日渐丰富,进入新世纪后呈现跨越式发展趋势。地方财经类高校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级财经类人才的主要培养主体。在当前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高校留学生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发展形势并不乐观。以江苏省为例,招收留学生的三所地方财经类高校普遍存在起步晚、规模小、生源少、层次低等特点。因而梳理其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探寻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对于地方财经类高校的留学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后,留学生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2003年教育部确立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工作思路,2010年5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扩大留学生的规模,同年9月《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留学生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就读的来华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 (其中高校学历教育15万人次),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自2001年起至2012年,我国留学生规模增长迅速,除个别年份外,留学生总人数年增长率均超过10%,年平均增长率达18.2%,生源国(地区)数量不断增加,招收留学生的院校与机构数量大幅增长,留学生教育已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通道。2012年我国留学生总数达到328330名,学历生133509名,占比40.7%;非学历194821名,占比59.3%(其中普通进修生107306名,占比32.7%,短期留学生85539名,占比26.1%)[1]。目前我国来华留学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并行发展,形成了以学历教育、普通进修、短期留学为三大支柱的完整留学生教育体系,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留学需求,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

随着留学生教育层次的逐步提高,加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主体的影响力,经济、管理类专业已成为来华留学学历生青睐的热门专业之一。2012年,共有131865名留学生就读于我国各类高校,其中共有31294名留学生就读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占学历生总数的23%,已超过西医、汉语言类专业,成为留学生的主要就读专业。尽管经济、管理类专业吸引了较多的留学生,但地方财经类高校并未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自身特色,自身留学生教育滞后,大量财经类专业留学生分流至其他高校。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校留学生总计17404名,仅有123名留学生就读于省内财经类高校。

三、大发展形势下的问题与挑战

地方财经类高校以往未形成留学生教育传统,现阶段又未建成适应自身特点的留学生教育体系,导致留学生规模小、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认识不足,观念滞后。

地方财经类高校对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未意识到发展留学生教育对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动作用。部分高校因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益,不重视留学生教育,不愿投入教育资源。在日常留学生教育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对待留学生教育功利化、盲目化,将发展留学生教育视作任务指标,既未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又缺少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招生时只追求扩大规模,培养时缺乏科学管理,不能顾及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并最终导致发展留学生教育陷入因果困境,即起步初期只关注规模增长,期望规模增长后再追加投入,却不愿在起步之初投入各类资源建设学科专业、完善管理体制、兴建配套设施,最终导致发展缺乏动力,留学生教育起步后即陷入迟滞状态。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校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体制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外事部门监管型、教学中心型、二级学院型和高等院校型[2]。由于地方财经类高校留学生数量普遍较少,大多采用外事部门监管型,即职能部门外事处归口管理,全面协调校内留学生教育事务。该管理体制的最大不足在于,教务、宿管、财务、日常管理等工作环节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与教学院系,单一职能部门(外事处)无力兼顾留学生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每一环节,出现问题均需要外事处牵头协调解决,工作效率低下。外事部门监管型的另一重要缺陷在于留学生的教学主体与管理主体分离,即教学学院负责留学生专业教学,外事处负责日常管理。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化程度较低,教学学院缺乏外事工作人员与留学生管理经验,外事处虽有留学生管理人员,但作为行政部门却不具备独立的专业与任课教师。集中管理、分散培养的直接结果是留学生难以融入教学班级,同时日常管理工作难以顾及不同专业留学生的学业特点与教学实际,与管理趋同化的留学生教育管理趋势相悖。

(三)师资专业不足。

由于院校定位及发展水平的差异,地方财经类高校普遍未设置对外汉语专业,缺乏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师资,难以开设不同层次的中文培训项目,大批量招收留学语言生、短期生较困难。以江苏省招收留学生的三所财经类高校为例,仅有一所高校拥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余高校无对外汉语专业,中文培训课程的师资均由汉语言文学类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兼任,而此类教师往往不熟悉对外汉语教学,不了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规律,无法满足留学生的中文培训需求。2000年起教育部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面向留学生的全英语授课专业,成建制招收英语为母语(官方语言)国家的留学生。受学校专业特点、学科建设水平的限制,地方财经类高校开设面向留学生的全英语授课专业存在较大难度,江苏省内招收留学生的三所财经类高校目前均未能开此类专业,留学生只能分散于各院系插班就读,用中文进行专业学习,因而对学生的中文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也难以保证培养质量,不利于留学生扩大规模。

(四)基建投入不足。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留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基本保障,硬件设施建设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异,多倾向于设施齐备的单人间宿舍,客观上对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较高的要求。受制于较小的留学生规模,地方财经类高校多不具备专用的留学生公寓楼,留学生借住中国学生宿舍。中国式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与留学生多样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相冲突,日常宿舍管理易出现矛盾与摩擦。同时中国学生宿舍不配备厨房、洗衣房、会议室等便利设施,宿舍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直接导致院校对留学生缺乏吸引力,不利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而招生规模无法扩大,亦无法从客观上推动兴建独立的留学生公寓,从而陷入留学生教育发展迟滞的循环。

(五)现有格局挑战。

目前我国留学生教育已经形成自费生为主流、语言生短期生为主体,各层次高校竞相发展的留学生教育格局。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690所高校和其他机构接收留学生,但各校留学生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留学生集中少数于具有留学生教育传统、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院校。以江苏省为例:2011年省内41所高校拥有15812名留学生,而规模前十名的高校共有11677名,占总规模的73%;2012年全省44所高校共有留学生17404名,规模前十名高校共有12592名,占总规模的72%。在现有的留学生教育既定格局下,作为留学生教育后起院校,地方财经类高校面临较大的招生压力。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留学生教育是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留学生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高校更应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完善体制、加大投入,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留学生教育改革模式。

(一)转变认识,科学规划。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此,针对当前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从思想意识提升、制度完善、环境营造等方面积极思考怎样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现代企业发展。

从长远看,发展留学生教育具有“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创造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传播中华文化,引进国际智力服务经济建设的战略意义”[3]。落足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又具有“以开放促改革”的现实意义:以留学生规模扩大的实际,倒逼高校提高国际化程度,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地方财经类高校可以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发掘新的收入增长点,促进自身财力建设;通过设立面向留学生的全英语授课专业,推动英语授课课程建设,完善高校英语授课课程体系,促进自身学科建设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国别各异、文化背景多样的留学生实施跨文化的日常管理,以各类中外文化冲突为契机,提升师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明确定位,发展特色。

发展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高校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因而招收何种类型的留学生、提供何种类型的教育服务,对于正处在留学生教育后进地位的地方财经类高校而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财经类高校首先应立足自身特色与实际情况,找准当前留学生教育格局下的自身定位:在学历生、中高级进修生教育严重落后于高层次院校的情况下,以来自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的语言生、短期生为主要增长点,以学制较短、形式灵活、费用较低的汉语培训项目起步,积累留学生教育管理经验,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奠定基础。

(三)完善体制,规范制度。

留学生教育是复合型系统工程,涉及外事、招生、教学、后勤、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给留学生教育工作带来困难,因而发展留学生教育对高校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地方财经类院校由于留学生基数小,在强化外事处归口管理的同时,要建立起稳定的校级留学生教育领导机构,确立常态化的各职能部门(院系)联席会议机制,集中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高效解决留学生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外事工作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管理人员对留学生比较友好宽松,在各方面予以特殊照顾,影响管理制度的严肃性[4]。在完善管理层级的同时,还要多部门联合制定各类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实现日常工作标准化、规章制度健全化,将留学生教育纳入正规化的轨道。

(四)整合资源,增加投入。

尽管近十年来接收留学生的院校数量大幅增长,但各校间留学生教育规模极不平衡,大部分学生集中于少数具有留学生教育传统的高校,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地方财经类高校需要具备打破因果困境的魄力,加大初期投入力度,才有可能扭转当前的不利现状。在学科建设上,加大对院系、任课教师的奖励力度,调动教学部门的积极性,开设面向留学生的全英语授课课程(专业),提高日常教学质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改造或新建符合留学生生活习惯的留学生宿舍,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学校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受限于学校综合实力与层次,地方财经类高校多不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资格 (以江苏省为例,三所接受留学生的财经类高校均不具备此资格),能够提供的奖学金种类少、数额低,因而需要为留学生专门设立学校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打破招生困境,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语

发展留学生教育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知华友华人才,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留学生教育格局下,地方财经类高校由于自身局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建成满足留学生需求的课程专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由于起步阶段学校整体国际化程度较低,管理体系不健全,难以保证高效、规范的留学生日常管理。面对诸多挑战,地方财经类高校更应准确把握自身定位,立足当前实际,合理统筹规划,发挥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建设特色专业与课程体系,完善管理机制,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留学生教育发展道路。

[1]陆应飞.从事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四十年回眸[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3(3):1-11.

[2]曹峰.新形势下加强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策略浅析——基于广东工业大学的留学生教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278-280.

[3]郑向荣.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与优势分析[J].高教探索,2010(5):103-106.

[4]汪彬,魏书芬等.文化冲突背景下地方院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3):105-109.

猜你喜欢
财经类留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消费导刊(2017年6期)2017-06-22 14: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