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东睿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小绘本,大世界
——儿童文学翻译发展现状研究
狄东睿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多样的文学形式对儿童的各个方面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旨在为儿童培养良好的心理、性格、品行提供重要助力。绘本以其精美、富有童趣的绘画配以少量文字,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明事理,培养多元智能,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儿童文学形式。译者在选择和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当慎之又慎,本着为儿童负责的态度,严把语言关、艺术关,努力创作出优秀的翻译作品。
儿童文学 绘本 翻译
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儿童超过2.2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6.6%。在对儿童的培养和教育方面,社会和家庭不断投入大量的心力、精力和财力,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科教兴国战略中邓小平就提出“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教育学家认为儿童时期对于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将儿童的精神及心理健康培养提到新的高度。儿童的培养离不开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因此,儿童文学在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读者群体。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多样的文学形式对儿童的各个方面起到引导和教育作用,为儿童培养良好的心理、性格、品行提供重要的助力。我国的儿童文学虽然产生较早,但是近代以来在发展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随着近年来对儿童培养的重视,我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者,但是引进和译介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依旧是我国儿童文学市场的主流力量。译者在选择和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更应当慎之又慎,本着为儿童负责的态度,严把语言关、艺术关,努力创作出优秀的翻译作品。
绘本(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用以记事的岩画作品,而后夏商周青铜器上的图画、秦汉时代的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墓室壁画等,都基本具备寓故事于画的功能,也可以称作绘本的雏形。但是和本文中研究的绘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受众不是儿童。在我国,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后儿童才作为独立个体引起更多的关注。适合儿童阅读的现代绘本起源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这些绘本以精美生动,富有童趣的绘画为主,配有少量文字,通过绘本让孩子学知识、明事理,培养多元智能;让父母更自然地融入儿童的世界,参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培育,既增进亲子关系,又于潜移默化中明白教育的真谛。因此,在发达国家中绘本是父母首选的儿童读物,也被公认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国际上专门针对绘本设立了美国凯迪克大奖、英国格林威大奖、德国绘本大奖、波隆那国际儿童最佳选书和布拉迪斯插画双年展大奖,足可见绘本的重要性。在亚洲地区,儿童绘本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地区的绘本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满足小读者的需求还要大量引进国外优秀作品。
绘本因为以“绘”为主,大部分绘本中的文字极其精练,有的绘本甚至没有文字,这难免会给人造成“绘本很好翻译”的假象。其实,绘本翻译充满挑战和技巧,稍不留神就会毁掉一部作品。首先,简练的文字表达。绘本因为文字非常少所以更精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用非常精练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语言必须符合儿童的语言风格,不能僵硬死板,不能枯燥无味,所以要在茫茫文字海洋中“打捞”起合适而准确的语词,着实不是件简单的事。其次,完整的故事性。一个绘本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作者已经用最准确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有趣的故事,这种魅力万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丢失,译本的语言必须有趣,逻辑通顺,思维连贯。最后,无处不在的文化差异。绘本常会出现一些谚语或俚语,这使绘本更生活化也有助于儿童理解,但是在翻译时如果原封不动地进行翻译,文化的差异就会使读者无法理解原文的意思。加之由于篇幅的限制,译者不可能采用加注等常规手段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译者选取合适的翻译技巧,达到既能保证与原文对应又能让小读者读懂的效果。两次凯迪克奖金奖得主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比喻“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 ,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译者要做的,就是从作者手中接过那细心编织的线,穿起孩子珍贵的童年。
据学者统计,近年来国外优秀绘本的引进量直线上升,投入绘本翻译大军中的译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名家大师,如2012年、2013年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任溶溶先生,梅子涵、彭懿、方素珍、宋佩等儿童文学作家也纷纷致力于绘本翻译,经由这些大家名家之手翻译的作品自然质量上乘,但有很多作品翻译质量令人担忧,有的作品甚至没有译者的名字。如何才能保证提供给儿童读者高质量的译作?笔者认为,译文应达到以下三点标准:
3.1 朗朗上口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文字的易读性极重要,中文的叠音词和拟声词在此时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例如,在翻译Julia Donaldson的经典作品“The Gruffalo’s Child”时,翻译名家任溶溶巧妙地将书名翻译成 《咕噜牛小妞妞》,首先将The gruffalo翻译成“咕噜牛”,充满好奇心的小读者看到书名就会马上联想到“为什么叫咕噜牛?这是一只会发出咕噜声的牛吗”,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其次,将child翻译成文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小妞妞”,既点出绘本的主人公身份,又达到合辙押韵的目的,读起来朗朗上口,仅仅一个书名的翻译就可见翻译功底的扎实。又如,David Shannon作品“The Rain Came Down”被译为《大雨哗啦哗啦下》,译者巧妙地添加拟声词“哗啦哗啦”,第一时间将整本书的大场景呈现在小读者面前,用雨声带给小读者更直观的理解,这种通感技巧的运用非常适用于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和成人读者相比,儿童读者更容易被感官的触动吸引。
3.2 充满童趣
儿童文学作品的受众非常清晰,因此做到让小朋友喜欢作品是作者及译者的首要任务,彭懿指出“童书比成人书译起来更难,因为它要用适合儿童的语言”,保证作品充满童趣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要让小读者读起来有趣,读起来生动。对于译者来说,这是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极大挑战。作为成年人,译者在翻译中要提醒自己做到角色互换,时刻站在小读者的角度拿捏用词,斟酌句子,把小读者的反应放在第一位。梅子涵所译Sam McBratney的著名作品《猜猜我有多爱你》(Gues show much I love you)中就有无数成功的例子:
Little Nutbrown Hare,who was going to bed,held on tight to Big Nutbrown Hare’s very long ears.
He wanted to be sure that Big Nutbrown Hare was listening.“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he said.
译: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他说。
梅子涵的译本可以说几近完美,用短句取代原文中的长句、复合句,一方面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另一方面符合儿童语言习惯。原文中的“held on tight”读起来发音调皮,非常有节奏感,仅用三个单词就刻画出一只活灵活现、调皮可爱、对妈妈无限依恋的小兔子形象。梅子涵将其译为“紧紧地抓住”,无论是从文字表达还是情感传达上都无可挑剔。随后 “He wanted to be sure...was listening”则被处理为“好好听”和前文“紧紧地”相呼应,行文工整又准确精练,两组副词的运用使得译文锦上添花,小读者的情绪随之被调动,仿佛能和文中的小栗色兔子心灵相通,感受到他的情绪变化。
3.3 用词技巧
中英文用法差别很大,单就选词而言,英文偏爱用名词、形容词、介词描述事物,而中文则偏爱用动词,所呈现的场景往往是动态的。因此,在翻译时应当适时转变词性,迎合中文小读者的需求。张剑鸣译William Steig所著《驴小弟变石头》(< 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中就有许多优秀案例:
You can imagine the scene that followed—the embraces,the kisses,the questions,the answers,the loving looks,and the fond exclamations!
译:之后的情景你想也想得到,又是抱又是亲,问了又问,答了又答,还有怜爱的眼光和欢喜的感叹!
原文一连串的名词复数在译文中被处理为一连串的动词,这不仅没有损坏文字中的浓浓情感的传达,反而使场景“活”了起来,连续三组排比句式“又是……又是”“又……又”“……和……”即符合中文审美,避免字对字翻译可能带来的枯燥重复。如:
They sniffed behind every rock and tree and blade of grass,into every nook and gully of the neighborhood and beyond,but found not a scent of him.
译:他们闻过了每一块岩石、每一课树和每一片草叶的背面;搜过了远近的每一个角落和溪谷,可是一点儿线索都找不到。
原文中仅用一个动词sniffed统领全部动作,这在英文习惯用法中并不奇怪,可是如果译文原样照搬难免就会使人产生动作和对象相隔太远的感觉,中文善用排比喜欢工整的句子结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添加动词“搜”,配合绘本中美妙的图片,整个场景就立体呈现在小读者面前,有声有色有动作,非常引人入胜。
绘本,一种全新的儿童文学形式,逐渐在中国大陆引领少儿读物的新风尚,带来前所未有的亲子阅读体验。儿童绘本的翻译逐渐进入主流翻译界的领域,越来越多的资深翻译家投身于绘本翻译中。从早期绘本翻译质量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沦为外国出版社的“加工厂”,到如今优秀作品越来越多,绘本在中国已经引起广泛重视,但是对绘本翻译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相信假以时日,会有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国外儿童绘本被介绍给中国小读者,中国本土儿童绘本也会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正如黄明怡所说:“透过图文,人类的至情至性得以流传,敢于谴责不义,敢于表现爱心,敢于追求理想,这正是所有正值心灵成长的孩童所需要的。”小小绘本,必然会创造出崭新的大世界。
[1]McBratney Sam.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M]. Walker Books,2008.
[2]Steig William.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M].Aladdin Paperbacks,1987.
[3]黄明怡,黄玮娟,陈彦秀.台湾儿童绘本出版品行销通路研究——以格林与青林两家出版社为例[J].图文传播艺术学报,2005:149-158.
[4]梅子涵译.猜猜我有多爱你[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5]彭懿,倪为国,史领空.国际意识、文化眼光和平等人格——“我们究竟应该引进什么样的书?”座谈会纪要[J].编辑学刊,2003(4).
[6]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7]张贺.国际绘本成中国出版界“新宠”外来的和尚会念经[N].人民日报,2014-07-01.
[8]张剑鸣,译.驴小弟变石头[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5.
[9]朱亚辉.我国儿童绘本翻译现状及思考[J].长沙:长沙大学学报,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