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玲,刘会衡
(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占整体网民比例的83.4%,首次超过传统使用计算机(PC)上网的比例(80.9%)[1]。同时,随着4G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可观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的数据传输质量已成为网民移动上网的不二之选。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几乎都会使用智能终端上网来获取所需信息,这使得学生可以无时无刻不在网上,无时无刻不在沟通,无时无刻不在学习[2]。
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英文简称U-learning,是指在泛在网络下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无时无刻地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任何时刻、任何地方、利用任何可得的学习设备、以任何方式获得个人所需的任何学习内容与学习支持的 7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device、in Anyway、Any contents、Any learning support)学习方式[3-4]。泛在学习的典型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泛在学习的发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无论学习的个体身处何时,他们都能即时的通过多种途径和设备获取所需信息。学习不再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教育环境和单一的教学模式上,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内容,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更有利于学习者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泛在学习脱离了学校虽然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方式的学习,课堂的教育环境,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环境是虚拟的。相反的,泛在学习将学习者带入了真实的现实世界,包括真实的学习资源、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学习方式等等。学习的资源是学校众多教师多年教学成果的凝练,是教师日常教学内容的多种形式展示,更能真实的反映相关课程的知识结构。学习者本身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之一,其问题非常接近现实世界和真实情景,能够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实的学习方式允许学习者选择自己喜欢的途径和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允许学习者发现、提出、讨论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泛在学习的学习资源是极易获取的,是丰富多彩的。这种资源从狭义上讲主要包括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广义上讲则包括整个移动互联网拥有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文本、图像、录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同时也包括学习者本身、学者、专家、伙伴等资源。学习者获取资源非常容易,主要途径包括互联网、3G/4G 技术、Wi-Fi、蓝牙、QQ、微博、微信、陌陌以及其他软件平台等,获取信息的设备包括计算机、iPad、手机以及其他移动终端。这些资源获取途径和设备的便利性使得泛在学习极易获取,可以在学校、酒店、超市以及其他场所随时进行学习。
独立学院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但由于独立学院属于第三个批次招生,使得学生的生源质量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与一本、二本学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底子较薄弱、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较差,偏科现象较严重,比较典型的是英语或者数学成绩相当不理想。此外由于各省市的三本分数线不同、考生数量也不同,使得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录取的分数线跨度较大。当然,也有部分学生高中阶段成绩较突出,但由于高考发挥欠佳等原因而被独立学院录取,这部分学生与录取分数较低的三本学生之间的分数差距较大,教学开展难度较大。
独立学院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家境比较宽裕的家庭,他们一直在父母的关爱和顺境中成长,对他人的依赖感较强。一旦脱离父母和老师的全程监督,就处于完全“放纵”状态,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生活自由散漫、贪玩、存在厌学情绪。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能正视自己,缺乏耐心和自信心,不仅不自觉、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自暴自弃,感觉自己学校档次低,再怎么努力也不过如此。
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正是由于初、高中阶段重心没放在学习上,比较贪玩,更加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这使得他们在文艺、体育、口才、沟通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能力,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同时,由于他们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所以他们在学校中较为活跃,思维敏捷,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
由于泛在学习无时无处不在的优点以及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思维敏捷、喜欢新鲜事物的独立学院学生相对来说更加喜欢泛在学习这种方式。但由于他们自觉性较差、主动性不强,经常没有全面的、系统的学习计划,意志力薄弱,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设计、引导和关怀。因此,在面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时,教师的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加强了,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准备,以适应泛在学习的要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体,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学习的神态表情来判断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但在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来说是不可见的,教师无法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此时对教师来说如何设计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学生自觉性差,如何激起其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关键。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式教学,通过设计一个与实际相符的问题场景,激发学生探索真伪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提问式教学,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索,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式教学,在系统讲解某个知识体系时,可以模拟实际公司项目开发过程,让学生以项目组的方式投入学习。总之,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无缝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实现7A式学习,必须构建一个泛在的、动态的、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首先,学生会使用各种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终端来获取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更早的熟悉和掌握这些技术并利用它们来构建泛在学习资源。其次,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习习惯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学习资源。比如独立学院的学生,教师在设计学习资源时尤其要注重资源的视觉化、故事化和实操性。如果单纯是文本式资源、枯燥的PPT,或者简单的录像等等,基本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尽量能故事化的讲述每个知识点,由浅入深,并通过各种视觉刺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考虑到学生处于青春期,耐心不够,学习资源的存放位置应简单易寻、内容应分门别类、操作应实用方便,这样方便学生可以很快地根据自身的喜好来找到相应的学习资源。
泛在学习方式下,学习的正确引导对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独立学院学生自觉性比较差,在脱离教师、父母的视线时,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可能他们根本不会去关注教师所构建的学习资源。即使他们对泛在学习方式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时有可能会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充当导航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从繁杂众多的信息资源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这种引导不是一次性的,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包括初始时学习资源的选择、学习过程中的检查、学习结束后的评价与反馈等等。
在社会发展加快、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承受着学习和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将产生更大的心理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做好育人工作,实时关注、疏通学生心理,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减少,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不能解决时,会产生焦虑感甚至厌学情绪。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泛在学习软件和工具,实时地为学生排除困扰,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快乐学习。
与课堂学习方式不同,教师还需要注重泛在学习的协作性,这种协作包括教师间的协作、教师和学生间的协作以及教师和其他学者、研究者之间的协作。教师只有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泛在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反过来也可以夯实和更新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和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泛在学习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相互发展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学习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4G等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泛在学习的发展。作为基础较薄弱、自觉性较差,但头脑灵活、综合能力较全面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推动他们参与泛在学习需要教师更多地参与其中。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既要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更需要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更新教学方式、设计学习资源、参与学习活动,正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心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促进独立学院泛在学习的开展,为新时代下的育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0-15)[2014-07-2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2] 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17-21.
[3] 张红艳.泛在学习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77-278.
[4] 王锦.凡在学习内涵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4):104-106.
[5] 仇利克,房正华.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