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护理

2015-03-21 00:34:12任向芳董建英程莉萍赵文利李丽华
护理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菌病败血症李斯特

任向芳,董建英,雷 娜,程莉萍,赵文利,李丽华

李斯特菌又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脑炎以及自发性流产、死胎,甚至导致死亡[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报道较多,曾多次引起食源性暴发流行,新生儿发病率接近0.052%[2]。新生儿发病率低,病死率较高,容易引起误诊,新生儿感染多经宫内传播,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初期表现为败血症,后期发生为脑膜炎,病情重且病死率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0例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护理及治疗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2011年4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李斯特菌败血症患儿20例,其中早产儿16例(80%),足月儿4例(20%);男8例(40%),女12例(60%);剖宫产14例(70%),自然分娩6例(30%);第一产18例(90%),第二产2例(10%);孕母年龄24岁~30岁13例(65%),31岁~35岁3例(15%),36岁~40岁3例(15%);患儿有明确发热病史11例(55%),分娩前有宫内窘迫史11例(55%),羊水粪染7例(35%),轻度窒息6例(30%),所有患儿均在生后3d内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反应差、发热、呼吸弱、肌张力弱,严重者为肤色苍白、循环灌注差等脓毒血性休克。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1.17×109/L~67.9×109/L,中性粒细胞0.01~0.94,单核细胞0.000~0.095,C-反应蛋白1mg/L~261mg/L,PCT 1.7ng/mL~100ng/mL,蛋白定量0.67g~4.23g,抗生素药敏结果显示万古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均100%敏感;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敏感率分别为55%,67%,23%;苯唑西林100%耐药。

2 结果

本组20例患儿遵医嘱静脉输注有效抗生素,积极预防并发症及控制感染,通过精心有效的对症治疗及护理,11例治愈,6例好转,3例死亡。

3 护理

3.1 加强病区管理,注意保护隔离 我科采用万级层流净化病房,针对败血症患儿制定标准化的无菌护理操作流程[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无菌护理操作培训。制订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做到各项操作规范化,以保证消毒措施的实施。定期按流程对各种医疗器械、导管、插管、雾化器、暖箱、蓝光治疗仪、红外线抢救台等进行消毒,凡与患儿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心电监护导联线、血压袖带、体温计、奶具等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强化洗手意识,控制医源性感染。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每个感染患儿的病因,对需要隔离者应立即隔离,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后擦手的干净毛巾,做到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严格落实“七步洗手法”,并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每位患儿床单位旁放有免洗手消毒液,规定每次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均要洗手,所有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加强技术操作培训,制定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利用岗前培训、定期培训,规范化培训内容,对各层次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特别是消毒灭菌技术培训,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

3.2 基础护理

3.2.1 皮肤护理 为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认真做好洗澡和擦浴,每日1次,有效保持皮肤清洁,协助皮肤排泄和散热,预防皮肤感染[4]。特别注意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及时处理局部病灶,防止感染蔓延扩散。

3.2.2 口、鼻、眼的护理 保持患儿眼睛的清洁,用生理盐水棉球自内眦向外擦拭分泌物,再用眼药水滴眼,每日2次。鼻饲喂养的患儿,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测试口腔pH 值来选择口腔护理液。每次注奶前均应抽吸,确认胃管在胃内,注奶后温水冲洗,取放过程要随时夹闭管外端,防止空气进入胃内或管内液体流入咽部,引起呛奶。鼻饲中如发现呕吐,立即停止注入,并及时检查原因或更改奶量。

3.2.3 臀部护理 注意勤换尿布,1h或2h更换1次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擦拭,必要时涂鞣酸软膏保护皮肤,避免大小便刺激引起红臀。患儿用过的被服每日送洗衣房单独清洗和消毒处理。护理人员应采取一切防范措施,预防红臀的发生,若发生红臀,应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应用抗生素药膏,防止继发感染。

3.2.4 脐部护理 在新生儿败血症感染中,脐部感染率占66%~87%[5],一旦发生感染,将危及生命,每天查看脐带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异常气味,洗澡后先用过氧化氢去除脐部分泌物,再用75%乙醇环形消毒肚脐根部。不宜包裹,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脐带未脱落前,勿强行剥落,结扎线如有脱落应重新结扎。

3.3 对症护理

3.3.1 维持正常体温 密切观察病情,随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体温过高时,降低环境温度或暖箱温度,补充足够水分或温水擦浴。新生儿不宜用退热剂、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措施,以防体温不升,降温处理后30min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不稳定者,2h~4h测体温1次,待体温平稳后4h测体温1次。

3.3.2 保证营养供给 喂养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体重越小,喂养次数越多,保证机体的需要。如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肠外营养支持,当新生儿不能耐受经肠道喂养或者喂养量不能达到所需总热量的70%时,需要通过静脉供给患儿热量、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静脉营养一般选取外周静脉,应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交换穿刺部位,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经外周静脉置管。

3.3.3 呼吸机患儿的护理 加强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每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呼吸机内倒出的冷凝水应集中处理,严禁随手乱倒,处理后要及时洗手,以防由医护人员带来交叉感染。感染李斯特菌败血症带有呼吸机的患儿需要精心护理,需要保持暖箱及床单位清洁,在暖箱内加置“鸟巢”,增加患儿舒适度,其次要有良好的气道湿化和严格的无菌观念,在吸痰时严格遵循密闭式无菌吸痰原则[6],吸痰管做到“一用一换一废弃”。

3.4 健康宣教 李斯特菌的生存能力很强,在1℃~4℃的低温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被人称为“冰箱里的杀人细菌”;主要通过食物污染传播,经消化道感染,李斯特菌病的防治原则是预防病从口入[7]。加工食物前要洗手,刀和切板要洗净,肉类和家禽要煮熟再吃,瓜果和生蔬菜吃前要洗净,未煮过的肉要与蔬菜、煮过的食物及准备吃的食物分开,不吃未经消毒或未煮熟的生乳及其乳制品,避免吃软奶酪和过期的乳制品[8]。孕妇是重点预防人群,高风险感染人群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孕妇一旦出现发热等表现需要警惕李斯特菌感染,高度关注病情变化并给予宫内抗感染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及早结束妊娠,同时对出生后的新生儿需要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并及时完善相关检查。

4 小结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首次妊娠和首次分娩、24岁~30岁孕母、不洁食物进食史、产前发热是该病高危因素,通过分析20例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护理及治疗转归情况,以加强对李斯特菌病的认识,丰富我国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经验,改进护理治疗策略。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一般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关键在于早期监测明确诊断及有效的针对性护理与治理,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及改善预后。我国对李斯特菌病的认识不足,目前尚未查阅到对李斯特菌病监测的资料,高危食物和传播途径不明,故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诊断和治疗水平,对防止李斯特菌在我国的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1] 冯延芳,冉陆,张立实.2000—2009年中国李斯特菌病文献报告病例分析[J].疾病监测,2011,8(22):654-659.

[2] 郭宏华,贾芙蓉,韩晓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97-198.

[3] 李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C):499-500.

[4] 刘娴.局部氧疗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3B):732-733.

[5] 刘菲,赵红,郭放.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8(29):986-987.

[6] 胡晓静,张玉侠,陈超.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7B):1789-1790.

[7] 李凡,苏绍玉.38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11,25(1A):62-63.

[8] Lamden KH,Fox AJ,Amar CF.A case of foodborne listeriosis linked to a contaminated food-production process[J].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2013,62(39):1614-1616.

猜你喜欢
菌病败血症李斯特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羔羊沙门菌病的中西药治疗方法
兽医导刊(2021年21期)2021-01-08 20:07:49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研究进展
绵羊弯曲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
兽医导刊(2020年8期)2020-12-28 15:09:07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7:56
我请鸽子来吃饭
幼儿园(2019年7期)2019-09-05 17:49:18
肺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