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锋+高艺菲
刘子科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刘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据了解,“多彩教育”是二七区区域教育发展的新亮点。请问“多彩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具体是怎样实施的呢?
刘子科:简单地说,“多彩教育”是二七教育人在长期学习实践后的思想结晶和理论生成,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位教育参与者做最好的自己”,核心特征是“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优质特色、高位均衡”。我们认为好的教育是求真、向上、向善的,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是“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是使所有教育参与者感到愉悦、享受的。好教育可以用幸福二字来概括,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教育的过程。
近年来,二七区立足区域教育发展实际,提出了“突出‘质量、品牌、服务三大主题,实施‘六名工程,创建‘现代化教育体育强区、名区”的战略构想,并在推进“六名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积淀生成了“多彩教育”发展理念,重构了区域教育发展生态。
“多彩教育”之“多”指多元、多维,“彩”指出彩、精彩。“多彩教育”就是着眼于教育的生态、优质、特色、均衡发展,并以此促进每位教育参与者“做最好的自己”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
具体来说,“多彩教育”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质量、品牌、服务”为主题,以“六名工程”创建为主要载体,以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为目标,促进区域教育“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优质特色、高位均衡”发展,努力实现“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位教育参与者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生态体系。
“多彩教育”包含三个层面:在个人层面,追求教育参与者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学校层面,坚持特色化办学,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使受教育者实现按需选课、按需选学;在社会层面,通过构建立体多元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
“多彩教育”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们”,期待真正达到“了解每一个,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教育境界,让每一名学生,每一位教师,整个区域都幸福起来,成就二七好的教育,这是我们为之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一是以“六名工程”创建为载体,推进以教育名区创建工程、名学校拓展工程、名学科构建工程、名校长塑造工程、名教师培养工程、名学生培育工程为主要载体的“六名工程”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多彩教育”区域教育文化。二是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实行“一人双岗”、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建立督导评估机制、探索“按需选学”实现“按需选学”等改革举措,激发“多彩教育”的活力。三是以“课程、课堂、课题”建设为重点,通过“三课”建设,构建多元的、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体系,发展多样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与学方式,生成开放的、独具二七标识的“多彩课堂文化”,追求“多彩教育”的共生、共创、共享、共成长。
:内涵式均衡发展,强调以特色促均衡,重视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在彰显个性中培育品牌,以形成“各美其美”的特色教育格局。请问,二七区在培植特色德育文化方面是怎样做的?
刘子科:培植特色德育文化我们主要依托三个途径。
一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体系中的重要方面。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应是师生的“天堂”,充满书香气息,富有文化底蕴,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强大磁场,成为师生未到时期待、走进时快乐、离开时想念、成就最好自己的家园。二七区从2006年起,就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持续推进,从开展“三风一训”建设入手,通过设计校微、创作校歌、编辑校报校刊、师德建设、养成教育等系列活动,逐步把“三风一训”内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和自觉行动。2010年,为发展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促进我区教育高位均衡、优质特色发展,我们确立了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区广泛开展“一校一品”建设活动。“一校一品”建设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为办学境界,围绕“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分步推进,以“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策略,使各个学校树立品牌意识,科学进行品牌规划,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在“一校一品”建设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以全面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为核心,以推进书香校园、美丽校园创建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努力使学校成为自由快乐、生命润泽、人心向往的家园。如今,具有二七特色的名校集群已初步形成,春晖小学的“国学教育”、解放路小学的“红色教育”、陇西小学的“美乐爱”教育、汝河路小学的“和谐教育”、74中的“理解教育”、樱桃沟小学的“生态教育”、培育小学的“小刻刀”等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呈现出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品牌。
二是开展特色德育活动。我区将德育工作与“名学生培养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博物馆、科技馆、二七区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和社区多功能文化教育中心等校内外有效资源,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打造二七“多彩”学生团队。实施“厚德养习”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2+1+1”项目计划,使学生具备2项体育运动技能、1项艺术特长和1种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四好少年”“体育小健将”“艺术小明星”“小小发明家”等评选展示活动……通过系列措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依托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典、节日民俗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深挖学校传统与特色,开展特色活动和特色项目,比如学校结合艺术、科技特色举办艺术周、科技节等活动;结合阅读特色开展“经典诵读”“阅读之星”评比活动;结合班级特色开展“小当家”“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等等,让特色教育彰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三是构建多彩课程。遵循“多彩教育”核心价值观,我们以“开发多彩的课程,营造多彩的生活,滋养多彩的生命”为课程建设的总目标,在顶层设计上,提出构建“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和而不同的区域“多彩课程”;在底层设计上,强调基于校情、学情开发课程,设计学校个性化课程方案,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选择多样的课程内容,构建多彩的课程结构,进行有效的课程实施,开展多元的课程评价,以课程树特色,以课程育文化。注重挖掘学校独特的德育资源优势,开发心理课程、班会课程、社团课程、家长会课程,加强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通过多元适合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真正让教育目标落地,让教育理念落地,让学校师生在多彩课程中做最好的自己。目前,我区每所学校不仅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且有独到的精品校本课程。比如在现代科技应用类课程中,淮河东路小学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74中无线电测向活动课程已经显示出了成效,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在弘扬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中,春晖小学国学经典课程、培育小学小刻刀课程,以鲜明的特色成为学校的“名片”;德育校本课程中,政通路小学以“做正人、明正理、走正道、干正事、扬正气、成正果”为核心的“正”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淮河东路小学的多彩特色课程、铁三官庙小学的多彩课程超市,通过选课平台、走班制度让学生实现“按需选课”,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二七区正在推行“多彩课堂”,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理念,更是一种课堂模式,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刘子科:在郑州市教育局“道德课堂”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致力于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彩课堂文化,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质量。“多彩课堂”是尊重差异、鼓励特色、释放个性、精彩纷呈的课堂。它不是模式,而是一种多元和谐、动态生成、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状态,它着力体现“三重课堂境界”:第一重境界,固本强基,打好基于标准、以学定教之“底色”;第二重境界,尊重差异,凸显个性张扬、特色鲜明之“亮色”;第三重境界,生态发展,追求轻负高质、生命幸福之“绿色”。
我们围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质量”这个目标,以多彩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标准,注重“同和异、形和魂”两个结合,引领广大教师明确认识:多彩课堂既要追求理念的和、方向的和、效果的和,也要体现学校的不同特色、教师的不同风格、学生的不同特点、课堂的不同形态。
多彩课堂追求的是生态的课堂文化:呵护生命,关照成长。课堂上,教师做到“以身示教”,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传授品德,以心灵陶冶心灵,让孩子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孩子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让师生在安全、温暖、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最终实现共同成长的生态发展。
:师之德,教之魂。在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方面,二七区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刘子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认为好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要教学生正确的、正面的、充满正能量的知识,更要胸怀大爱,懂得关爱学生,能够走进学生,善于激发学生,乐于赏识学生,给予学生以温暖、以正义。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加强师德建设。
一是文化引领,以事业统一思想。近年来,在推进“六名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用人、评价、奖惩三种导向作用,快速提升“认知力、领导力、执行力、影响力”四种能力,发扬“志存高远、知责奋进、锐意创新、勇争第一”的二七教体精神,从 “三大主题”的提出,“六名工程”的推进,到“多彩教育”发展理念的积淀生成,独具二七标识和特色的“多彩教育”区域教育文化日益完善,“美丽二七、多彩教育”成为二七教育人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一共同的理想目标把全体二七教育人紧密团结在一起,使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获得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推动二七教育体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典型带动,树立二七好形象。通过开展“感动二七教育人物(团队)”评选、“我身边的好老师”评选,“来自身边的感动”党员事迹宣讲等活动,进一步推进二七教育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高尚的党员教师典型。有爱生如子、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的吴玲老师;凭借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将三条生命从死神手里拉回的海霞老师;心系农村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每天奔波60里为孩子们义务支教的李圆圆老师;经历骨折病痛,却坚守讲台,单腿支撑身体,由父亲每天用轮椅推到学校为孩子上课的谭珮老师等等。还有最美乡村教师团队、感动二七教育人物团队、我身边的好老师团队、教育“援教”团队、教育“博客”团队、“一人双岗”团队、志愿者团队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团队,坚定不移,大胆探索,默默奉献,彰显了二七教师的美好形象。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请问,二七区是怎样改进和完善德育督导评价机制以牵好教育发展的“牛鼻子”的呢?
刘子科:我们坚持遵循“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多彩教育”核心价值观,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更加关注教师的改革自觉,更加关注学校的教育全过程,通过持续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育人生态的优化,加大学生德育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从唯分数走向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健全“六名工程”考核评估系统。制定并不断完善《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六名工程”评价细则》,对“六名工程”推进的情况进行评估。在“名学校拓展工程”、“名教师培养工程”、“名学生培育工程”督导项目中,我们将校园文化、师德建设、社团活动等方面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注重结果的反馈和运用,以此促进我区德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二是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近年来,二七区在区域与学校两个层面开展了多角度的评价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升。首先是区域主导,激发评价改革活力。我们引导学校、教师改变评价观念,树立“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的评价观,强调对学生全面而有指导的评价改革;参加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对学生品德行为、学习动力、学业负担、师生关系等14个维度进行检测和评价,建立区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出“大调研、小诊断”的学校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反馈单,诊断学校问题并为学校提供建议,使用“增值评价”,以进步的幅度来评价学校努力情况。逐步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其次是学校主体,科学探索评价创新。我们所探索的评价,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善学、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评价。倡导各校基于校情、学情,重新审视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以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为基础,合理设计评价方案,改革教育评价方式方法,从过度注重学科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新型评价。前期我区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汝河路小学的“游园式评价”,陇海中路小学的“手册式”学业评价、政通路小学期末音乐会评价等等,都是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方式改革。
三是建立健全公众评价反馈系统。探索“管、办、评分离”的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建立健全公众评价反馈系统,吸纳家长、社会人士等组成多元评价主体,形成多元督导评估体系。每年通过“人民满意公仆单位”评选等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的满意度及建议。定期收集整理媒体关于学校办学、教师师德、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报道,及时追踪调查负面报道并调整改进。定期通过家长会、行风评议等方式,向家长、社会人士发放问卷调查教育质量相关情况。通过多种意见反馈通道为教育做详细的评估,并进行有效改进提升,促进区域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王富丽